美国家长也会要求换座位 老师该怎么办?

美国家长也会要求换座位 老师该怎么办?
2019年10月17日 14:02 新浪博客

  原标题:家长让老师调座位,面对这个难题,我绞尽脑汁!

  最近有个国内的朋友发给我一张图片:教室座位的分布图,我一看忍不出笑出来,但仔细一想,又似乎有着那么些道理!

  这位朋友跟我抱怨,自己孩子今年被分到了“学渣乐园”,令她十分担忧!我马上转发给她一张上个礼拜收到的家长邮件,安慰她说:“不只是国内的家长担忧,美国的家长对于教室中的排位也非常在乎!”

  下面是这位美国家长发给我的邮件。由于隐私,我把邮件中学生的名字遮盖了起来。

  邮件中,家长首先对于新学年的开始充满着期待,自己的孩子很喜欢上学。接着她话锋一转,抛出自己的担忧:“孩子坐在一个学习比较差的孩子身边,因为老师希望她可以帮助这个小朋友,但这个孩子有很多的行为问题,自己的女儿又是个很容易受影响的小孩,所以希望老师给她换个座位!”

  看到这里,我想安抚家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家长清楚地了解班级的座位系统,以及老师是如何让孩子受座位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因为有教育研究表明,不同的座位确实对孩子的学习效果有着一定影响。就如我在课堂中的观察,坐在前排的孩子,通常可以更专心,他们也更愿意与老师互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而那些坐在后排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离老师远,更容易开小差!

  所以,在面对这些“后排梦想家”时,我开始使用proximity的接近策略。这个策略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随时和每个学生保持接近策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我发现有个学生上课不专心,我不会停下教学,而是先慢慢走近他,如果他还没有意识到,轻轻拍下他的肩膀,给他一个认真听讲的手势。

  所以,我上课时不是站在最前面,而是在教室中走来走去的,这样后排的孩子也会意识到,老师是会随时走向他,检测他的听课情况的!

  除了使用接近策略,教室里的座位布局对于学生的听课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接下来介绍下美国小学的几种常见座位布局。

  不同的座位布局类型

  美国小学的教室通常分为两个区域,前面的区域是地毯,老师用来全班教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地毯在教室里就不怎么欢迎了,记得有一次我去高年级的教室代课,我很好奇地问:“你们教室怎么没有地毯?” 一个大孩子一脸嫌弃地回我:that is for baby... 那些是给小宝宝用的!

  但每个教室还有一个区域,就是学生用来做功课、进行小组讨论的桌子区,在这个区域,每个老师有着自己的排座风格:

  1.行或列 (Rows or Columns)

  行(列)配置是最传统的教室座位安排,这和我们小时候的座位安排完全一样。对于老师而言,活动范围主要在教室的前方。这样的排座方式在现今的美国小学并不推崇,因为它限制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虽然这样的布局互动性不高,但是我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师们还在沿用这种布局。但是这些老教师的课堂管理都特别棒,所以即使在这种old school的教室,小朋友们还是特别乖,聚精会神地在听课。

  2.U形(U-Shape)

  反之,U形的座位布局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在中间,教学的讲解和演示更加清晰,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其中。但这种排座的弊端在于不适合学生间的小组互动,两个人还好,如果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间的小组互动,就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实现。

  3.集群式布局(Clusters)

  集群式布局,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们形成一个个的小集体。这种布局方式可以把课堂的中心分散到孩子中间去,让孩子们形成一个个的“小中心”。

  我的教室目前就是使用这种四人一组的集群式布局,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和讨论。我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号码(1、2、3、4),肩并肩的伙伴为A和B。比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请AB同学两人一组讨论。讨论完毕,老师会说“请从2号开始分享”,这样从2号开始,学生们轮流(2、3、4、1)说出自己的答案。

  这样的座位布局是Kagan 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十分推崇的,Kagan合作学习策略这些年在美国非常风靡!可是,这样的座位安排也并不完美,因为有的同学离老师近,有的距离远,在小组讨论时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所以,不是一种座位类型都是适合所有,我们要因情况而定。如果班里爱讲话的学生特别多,行或列和U-Shape的座位就比较适合;如果学生普遍很听话,又想要加强学生间的互动,那么小组类的集群式布局就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学生需要在有组织和结构(structure)的情况下,小组间的合作和讨论才最高效!

  排座位: 老师说了算,还是学生说了算?

  新学期拿到“学生名单”,老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给学生排座位!” 因为今年班上有不少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我选择了自己给学生提前安排好位子,等到老师和学生熟悉了以后,我可能会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

  1.自我选择

  自己选择座位,小朋友们会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ownership) 。这位美国老师Jennifer Orr曾在美国教育周刊中写到:“课堂中的最好座位,是让学生对这个座位有强烈的归属感,并愿意为自己的座位负起责任来!”

  但是,让孩子自己选座位,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班上那些淘气捣蛋的孩子,闭着眼睛我都能想到他们想要跟谁坐在一起,所以我后来将“自我选择”当成小朋友课堂表现好的一个特殊奖励。

  我跟一位老师学到了这样的“奖券制”,每周表现好的孩子可以从奖券栏里选择一张奖券,其中有一张就是“和一个人换座位”的,选择这张奖券的孩子下个礼拜中的一天,有权利坐在自己喜欢的位子。

  这样的排座方式,将老师的安排和学生的选择相结合,不仅给了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也是激励他们上课好好表现的好方式,可谓一箭双雕!

  2.个性与能力

  我给学生安排座位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刚开学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这时的座位排列往往是靠“感觉”来的,后来可能发现那些长得非常“乖”的孩子,实际却“淘”的不行!

  所以,当我对孩子的脾气秉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会重新排座位。这次我会将孩子按照他们的个性与能力来搭配。例如,成绩好的孩子和需要帮忙的孩子坐在一起,以强带弱;害羞内向的孩子和开朗外向的孩子坐在一起,互相影响和感染。

  排座位是要好好经过一番心思的,要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脾气秉性,而且座位排好了也不是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根据孩子的变化随时来调整!比如有的孩子在一个环境中很乖,可是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就不适应了,变得闹腾起来,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慧眼识珠,找出问题的症结,立即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于家长的那封信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下,关于家长的那封“调座位”的信,在我绞尽脑汁之后,我决定这样来回复:

  首先,我向家长介绍了班级的座位系统:班级采用小组制,4人一个小组,小朋友有很多机会与自己的伙伴来讨论和分享,从小培养自己的观点表达。

  接着,我开始安抚家长:告诉她班级的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个月我会全班或局部来调换座位,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孩子。我跟他分享了一个自己学生的故事,这个孩子原本性格特别内向,后来我特意把外向开朗的孩子放在他身边,时间久了,我竟发现这个内向的孩子也不再害羞,变得越来越开朗和乐于交流。可见,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安抚完毕,我将话锋一转,告诉他如果我们总是把孩子捧在手心,Ta就会像襁褓中的婴儿,永远难以长大。反之,我们应该从小让孩子学会和不同孩子的相处技巧,因为乖孩子教会我们如何听话,调皮的孩子教会我们如何说“不”,成绩好的让我们奋发图强,成绩差的让我们学会帮忙与分享。课堂就像一个小社会,孩子要从小历练其中,才能长出一对坚硬的翅膀!

  令人欣慰的是,这封邮件回过去之后,立即收到了家长的积极反馈,信中家长写到:"Thank you for all the work you've done to help our child to grow a strong-willed heart! 谢谢你所做的一切,让孩子历练出一颗强壮的心,不断成长和开花!”

  第二天,这个小朋友竟带给我一株自己制作的“仙人掌”,这株“仙人掌”代表着坚强,我把它放在了教室的最前方!

  本文转载自《美国小学的日常》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朱紫瑛

美国家长换座位

想了解2020国际学校招生动态?新浪2019国际学校冬季择校展不容错过!12月1日,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百所名校等你来挑!招生官现场咨询面试,还等什么,快扫码报名!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