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 勿忘“中国心”

教育“国际化” 勿忘“中国心”
2019年10月18日 09:58 经济日报

  送孩子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内读国际学校,部分家长是因为无法让孩子入读当地的公立学校,只能选择国际学校,还有很多家长是因为认同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尤其是因为国内中学一直没有扭转的“应试”倾向,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让孩子接触不一样的教学环境。他们选择就读国际课程更多是一种主动选择,并非进不了优质公立学校的权宜选择。家庭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留学潮蓬勃兴起以及高中国际项目需求群体应运而生,并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

  因为国内外课程体系的不一样,确定送孩子出国留学后,很多家长会提前让孩子入读国际高中学校适应。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均拥有超过一百个高中国际项目。分析估计,北京、上海两地2018年约有8%至10%的适龄学生(包 括非本地籍学生)就读高中国际项目。仅以上海为例,如按照2018年上海参加中考人数7.1万人计算,当年约有5000到7000名学生入读高中国际项目。

  从经济实力和教育需求,国际高中都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机遇期——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11月,全国高中国际项目达到821个,其中民办国际学校426所(占比52%),公立学校国际部(班)274个(占比33%),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21所(占比15%)。仅2018年,全国新增经批准或认证的国际学校87所,年增长率达11.85%,显示了强劲的增速。

  目前,家长们对于高中国际项目的评价较多地着眼于升学,即毕业生被大学录取的情况,即拿到了多少份录取通知书,最终被哪些海外名校录取。但是,一项持续18个月、深入全国多所国际高中的调研却揭示,开设国际课程的最大收获体现在能够合理地教育和评价一个学生。

  传统的中国式教学组织,依托教材设定的既定顺序,采用逐节讲授的灌输方式。国际课程提倡以专题为纲,根据专题的需求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多维度取舍与组合,并辅以其他手段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语文课为例,教师依然可以在继续使用国内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为单位,设定主题,根据主题把教材中相近或相似的内容及作品重新组合,摒弃教科书原有的顺序,辅以学生自己的思考、探究和小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内容,提高分析和辨别的能力。

  更大的变化是在评价端。国内课程体系评估学生的方式主要是结果性评价,即最终的考试成绩。通过成绩评价学生虽然是很直接有效,但缺乏评价的完整性和过程性。而国际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兼顾结果和过程两个维度,既要有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估),也要有结果性评价(考试结果),从两个维度更加科学、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换句话说,在国际高中,学生能更早地接轨“国际化”,从思维方式到学习习惯,同时,也得到一个国际通用的评价,知道自己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拥有什么能力、处在什么位置。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国际高中早日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中国心。相反,调研发现,优秀的高中国际项目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涯与职业辅导,重视学生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强调“中国心”的培养。从办学者角度,“立德树人”是根本,“五育并举”不可偏颇。比如北京第80中学国际部,就把国际课程班学生管理纳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整体德育管理,诸如参加每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红五月班级歌唱比赛等常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校对国际部学生提出“读五十本中国好书和具备一项中国传统文化技能”的学习要求,还专门开设了中国文化系列特色课程,诸如京剧、剪纸、水墨绘画、中华美食、中国文化主题研学等,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情,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民族自豪感的学子。

  教育,是在培养未来的人才。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推动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推动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既符合我国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又有一颗爱国心的人才。这是优秀国际学校应当具备的情怀和担当,也是家长选择国际学校时应该重视的关键。

想了解2020国际学校招生动态?新浪2019国际学校冬季择校展不容错过!12月1日,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百所名校等你来挑!招生官现场咨询面试,还等什么,快扫码报名!

择校展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