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在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情结,许多老人都眼巴巴地盼着孩子回家吃年夜饭。随着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们陆续建立家庭,“年三十在男方父母家”这一传统习俗,在小俩口都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面前,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去谁爹妈家吃年夜饭?这个难以调和却又无法回避的矛盾愈显突出。
转眼间,春节即在眼前,辛苦了一年的你,终于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和和美美热热
闹闹地吃顿团圆饭了。可是,如今的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老的一个家,小的一个家,男的看完父母还得惦着泰山泰水,女的孝敬公婆后恨不得马上又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年轻的夫妇还想趁此佳节拜访拜访亲朋好友,眼看春节的假期就只有那么几天,这个春节,你该回哪个家看看呢?
过年了,你回哪个家?
文/正夫 凌波
个案
父母大集合
小林(男,30岁)
我和妻子是在去年国庆节结婚的,马上要来临的是我们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其实,对任何一对夫妻来说,这都是每年必须面对的问题。按照我家的规矩,除夕是要到我家和我父母一起度过的,而且,已经出嫁的女儿在初一过后才可以回娘家
不过,规矩是规矩,实际情况有时候很麻烦。比如,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除夕夜如果在我家过,她的父母就会有些孤独,反过来,也是一样。从平时的生活中,我也能感觉到,妻子还不是特别适应离开了父母、自己成立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和我的父母也还在磨合阶段。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一定要求她按照老规矩做,恐怕谁也不会愉快的。
我没有告诉妻子,但我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除夕这一天,把两家的父母集合到一起,都到我们的小家来过大年夜,这样,既照顾了双方的老人,也不至于因为在谁家过年而引起矛盾。现在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或者比我们更小的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家迟早都要面临这个问题,我认为我的办法值得推广。
婆家?娘家?
燕燕(女,31岁)
结婚四年了,每年年三十晚上都是在婆家过。第一年,本来想回娘家,跟妈妈一说,妈妈没同意。理由是:结婚后应该在婆家过年。妈妈是个讲道理的人,虽然想让女儿留在身边过年,但她怕公公婆婆会感到寂寞,所以坚持让我在婆家过年。以后的每年春节就好像形成了一个规矩,都得乖乖地呆在婆家。
总是结了婚才知道妈妈做的饭最香,才知道妈妈的关怀是无边的。为了能常回家得到这些特殊的享受,我只好频频找借口跟先生要求回娘家。好在先生他并不在意,总是对我有求必应,只是每当过年过节他就“硬”要我回他家。为此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公公婆婆到我家来,或让爸爸妈妈到公公婆婆家去过年。没想到这个建议遭到双方父母的一致反对。为了不让先生夹在中间两头为难(公公婆婆都已经快七十了),我只好今年的年三十仍然在婆家过,初一早上再赶回娘家和父母团聚。
没结婚时是一家人的事情,结了婚以后就是三家人的事情了。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20年以后,一对夫妻将面对4位老人,到时就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希望,到那时父母能为自己的孩子想一想,抛开一切顾虑和亲家一起过个愉快的大年夜。
心中的痛
珠儿(女,29岁)
他在家里是老三,我是独生女。我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也都年事已高。公公身体很好,婆婆有高血压。我父亲身体相当不好,母亲有严重的支气管炎。丈夫是个很孝顺的儿子。平日里夫妻感情很好的我们,只要谈到回哪边过年,就会发生争执。记得第一年,我算是第一次回他家拜见未来的公公、婆婆,当然选择回他家过年。第二年,新婚,我父亲因病住院,可我父母认为我们的婚礼应该以男方为主,因此,我又去了他家过年,也为了办婚礼。到了今年,我早早就决定,一定要回我家过。
可是,我的父亲却在今年10月份去世了。为了让我母亲早日走出悲伤的阴影,我们把母亲接到了身边。我与丈夫商量,问他今年怎么过年?他选择了初四动身回他家。我心里一百个不同意,可想到我已经失去了陪我父母过年的机会,心又软了。虽然他的两个哥哥都在他父母身边,可毕竟代表不了他。而且,他一直都是回家过年的。
我父亲已经去世了,我已经很痛苦、很后悔了,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甚至怪我丈夫以前为什么不能陪我回家过年,怪他为什么不能陪我和我母亲过年,也怪我自己以前为什么没有和他一样,选择回家过年?我不想让他以后怪我。可是,明年、后年、大后年呢?我应该如何选择?痛定思痛,我想,为了让那些和我们有类似情况的夫妻能够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为了不要让回家过年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也许只有按照“更困难的、更需要的”原则来选择,才是最公平合理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夫妻二人包括双方的父母,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体谅。
各回各的家
怡香(女,27岁)
我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我和爱人是去年底刚结的婚。要问新婚后第一个年到谁家过?我要告诉你:我们是各自回各自的家。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接受不了?其实,这是根据我们俩的特殊情况决定的,本来我们打算婚后第一年到他家去的,可是前段时间,他的父母被双双派到国外执行公务去了,所以我们原来的计划就得做些改变。但因为他奶奶年事高了,现在还在住院,所以他过年必须得回去陪老人家,这样一来,我又怕我父母在家冷清,所以两个人一合计,决定第一个春节分开过——各自回各自的家。
乍一听,我们的决定有点另类,好像有点不孝顺,是吧?可当您知道我们做决定的理由,您该认为我们是绝对的孝顺孩子吧?
支招
支招一:兵分两路,各自回家过年。
夏先生和刘女士结婚4年,一个家在四川,一个家在山东。如何过年,两人好一番争论。夫妻之间十分“民主平等”,投票1∶1。最后妥协:各自飞回老家。
支招二:舍近顾远,“牺牲”一人。
根据距离测算,家在本地或比较近的那方似乎更有理由“牺牲”一下,而对方离家远,一年就这么一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理应照顾一下。
支招三:先到你家,再回我家。
为了公平起见,采用平均主义原则是比较合理的方法,不过这样的话小俩口可就得辛苦“赶场”了。比如在7天假期里,双方父母各待2至3天;如果两家天南地北相差实在太远,那就约定:今年去我家,明年去你家。
支招四:具体情况具体操作。
王力和宋倩,两个都是独生子女。一个老家在安徽,一个在石家庄。几番争论,宋倩摆出了一个很硬的事实:丈夫王力在2004年曾经有两次去安徽出差的机会。所以这个春节我们决定回石家庄探亲,合情合理。当然不可能排除有一种可能:一方的父母特别“深明大义”,不忍让子女为难,所以主动退出“竞争”,支持孩子去“亲家”家里过年。遇上如此开明贴心的父母,儿女们肯定会开心地大呼万岁了。
如何安抚被“牺牲”方?
支招一:提前拜年。
对于家在本地,孤独留守的那一方父母,作为小辈一定要在临走前给父母准备好新年礼物,然后陪他们吃顿提前的年夜饭。临走之前,把家里过年的一切安顿好,这样你们走得放心,“留守”的父母也舒心。
支招二:电话拜年。
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千万要记得给远在异地的父母打个拜年电话,问问他们年夜饭吃得好不好?高兴不高兴?让他们知道,虽然你们不在身边,可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他们的。
支招三:日后补偿。
这个春节没有陪父母,这没关系,以后的假期可以作为补偿,比如五一节、十一节,抽空回去陪他们住上几天,或者带他们出去旅游一趟,毕竟表达孝顺的方式有很多种,过年不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