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险业频演“挖角”戏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猛增高端经常跳槽近一年来,随着保险政策的放开,新的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保险机构纷纷进入深圳,深圳的保险人才特别是保险界中、高层人士
流动频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采访对象上个月还在原保险公司上班,现在就加盟到了新进军深圳的保险公司。这一现象正凸显出保险业的一个现状,那就是人才紧缺。
快速发展凸显人才紧缺
截至2004年底,深圳保险业总资产为2496.98亿元,同比增长17.25%;深圳辖区保险分公司总资产为173亿元,同比增长26.3%。深圳辖区保险分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1.77亿元,同比增长16.61%。深圳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保险机构进军深圳。2004年,深圳新增保险中介机构35家,东安财产保险公司、永安保险深圳分公司在深筹备,香港民安、中银保险深圳分公司子公司面临改制。诸多保险机构的进入,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
2005年3月底,永安保险深圳分公司在深正式成立。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将近5个月的筹备时间内,仅招募到60多名员工,而该公司的目标是要达到100多人。今年3月开始在深营业的韦莱浦东保险经纪公司深圳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斌面对记者的采访,很坦率地说:“我现在正在招兵买马。”他希望记者能推荐一些高端人才。
高端人才频繁跳槽
在深圳保险业,高层管理人才属于稀缺人群。分公司总经理、销售经理等职位,最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据了解,设立一家保险机构,在人事架构上至少需要一名董事长、一名总经理、三个副总经理和五个部门经理。部门经理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懂业务会管理,而副总经理与总经理的要求就更高了。于是,销售业绩好的部门经理跳到另一公司当副老总,一个公司的副老总到另一个新公司当总经理等等,深圳保险业的高端人才频繁跳槽,这成为行业内相当常见的现象。
一些特殊营销部门的高级经理,如银行保险部等,由于业务领域较新,找到部门经理更不容易,据记者了解,深圳一些寿险公司的银保部经理是专门从国外引进的海归。因此这类人的薪金水平颇高。据一业内人士透露,保险业的部门高级经理年薪一般在30万元左右,分支机构负责人年薪在50万元以上。
保险公司之间挖人忙
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保险业代理人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调查还显示,保险公司第一年的营销员流失率甚至高达70%-80%。无论是寿险业还是产险业,都不得不面对新进入的保险公司的“挖角”。新的保险机构要快速发展,急需懂业务、熟悉深圳情况的保险人才,于是便以高薪和职位等优厚条件争夺现有公司的人员。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大型保险公司新人按照正常的晋升途径,要两三年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主任,再过两三年才可能成为经理助理,而要升为经理,那还得熬上好几年,不仅如此,还要看是否有机遇。而如果换一家新进入深圳的保险公司,很快就可以上一到两个台阶。
某寿险深圳分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很坦然地告诉记者,他1998年大学毕业加盟深圳某寿险公司,工作5年后跳槽到新公司,升为部门经理,工薪也跟着涨了好几千。“我虽然熟悉所有的工作流程,有能力担任部门经理,但在原公司是不可能的。”据他介绍,和他一起进入原保险公司的7名同学,如今只有一人还呆在那里。
保险公司盯上保险专业在校生
有关人士认为,保险业在遭遇人才危机的时候,应该向外资保险公司学习,这些外资保险公司更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目前,一些外资保险公司甚至已经开始预定还在就读保险专业的大学生,并向有意向的学生灌输公司理念,发放奖学金。
精算师成保险业稀缺资源
对于将总部设在深圳的保险公司来说,高端的精算人才必不可少。一些市民在购买保险时都喜欢货比三家,在对比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保险产品惊人的雷同。业内人士介绍,一些保险产品一出台,便立即遭遇同行的“借鉴”,这与精算师少不无关系。据了解,偌大的中国,精算师总数不足百人,准精算师总数不到两百。业内人士介绍,精算师在中国属稀缺资源,是保险业的高级人才,他们集数学、统计学、投资学专业知识于一身。精算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保险公司的专业水平,比如设计一个寿险项目完全要靠精算师的计算,把包括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结合出险概率、利率折损、投保期限、准备金的提取等在内的一系列复杂因素,都准确地测算和评估,才得出一个成型的保险项目计划。精算师直接关系到一家保险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以及是否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