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环境虽然好转,但打工仔对就业前景仍感悲观。城市大学的调查发现,香港雇员的工作信心只属一般,他们对整体就业市场的信心依然偏低。调查又发现,香港雇员每周工作达51.2小时,比一般发达地区高出10多小时。调查机构呼吁有盈利的公司加人工及减工时提高员工士气。
城大上月以电话访问615名全职工作市民,了解香港雇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安全感及
前景信心。结果显示,以10分为满分,整体雇员信心指数只有5.48,而他们对整体就业市场的信心指数则只有3.87。只有16.9%受访者担心被解雇,不过认为没有加薪机会及难以找到更好工作的人则分别占52.8%及53.8%。
负责调查的城大管理学系教授梁觉表示,数据反映经济复苏后雇员的工作安全感明显提高,但由于现时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可供选择的工种不多,雇员对就业前景较不乐观,他们认为在香港找工作仍较困难,无信心跳槽。
另外,部分行业雇员仍未受惠于经济好转,没有机会加薪。
梁觉指出,与2002年相比,今年雇员除对晋升机会的满意程度稍有增加,对薪酬、工作量及公司提供培训等方面的满意程度都略为下降,但工时方面则有上升趋势,“降幅比较大的是公司培训方面,满意程度由2002年的3.7下降至3.4,满意程度很低。而工时方面,现时雇员平均每周工作51.2小时,而一般发达地区只是35至38小时,很少超过40小时。”
梁觉担心,培训不足会令员工的技能和信心造成影响,直接减低员工的竞争力;他认为,雇主应不时检讨公司运作有否浪费员工时间,尽量避免要员工加班,让员工有足够时间进修及接受培训。
梁觉续指,另一方面,公司应奖励表现出色的员工,并定时公布业绩,让员工清楚公司的状况,增加他们对前景的信心,而有盈利的公司更应加薪,让员工分享经济复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