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专家分析认为,形成职业发展的障碍原因多种多样,而其中有一种叫“自我”的因素很多时候影响你了却会让你不自知。
我们每个职场中的求业者,首先都是社会人。在个人的生存发展中,虽然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但依然逃脱不了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共性。于是,在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中,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社会控制和个人控制两种成分,其中社会控制属于个人行为与情景要求相一致的情
况,而个人控制则属于他或她按自己特有的动机和价值观来行动的情况。这两种成分便组成了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共同体,关系到每个人怎样看待自己。但如果自我概念中两种成分发生冲突,尤其在提倡个性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的规划受到社会控制的阻碍,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案例:
王是一个中等城市的公务员,但他并不认为自己适合在这样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环境中发展,他想给自己更多的机会。32岁时,他考取了颇为热门的MBA,而且是某著名高等学府。3年的非脱产学习生活,很轻松也很快过去了。拿毕业证书的时候,王颇有成就感,但这份成就感很快随着他迈出校门的步伐而消失了,因为他仍然在政府部门的办公室里做着与三年前类似的事情。
其实在读书期间,王面临着一些机会,但都被他的“自我”否决了。首先是一份保险公司的副总监职位。这是一家国内一流的保险公司,在王生活的城市刚开始发展业务。王认可了这家公司的名气,但在面试的那天,他看到了并不上档次的办公环境,看到公司职员并不豪华的车,颇不以为然。在王的政府部门中,办公环境很舒适,稍有职位的领导们用的车都不错。王觉得好的公司就应该有好的外在环境,所以当保险公司人员告诉王工作会比在政府工作辛苦时,王立即在心里否定了这份工作。
还有一个机会,是一家当地的合资企业,对王表示有很大的兴趣,希望他来做一个市场开拓方面的职位。王对于这家企业的外资背景比较满意,但在具体了解工作内容后,王犹豫了。因为在这个岗位上,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代理商打交道,而这些人,在王看来,素质不高。王想到自己在政府部门中的同事都挺有涵养,彼此之间有理有节,就不愿意想象自己和这些三教九流的商人们在一起共事的情景。
专家观点 窦吉:
按理说,这两份工作与王心中的理想工作很接近:一个颇有名气的公司的中层领导,收入较丰。但他为什么放弃了呢?这与王内在的自我有关系。
从大环境说,王所在的城市是个经济发展一般、舒适的生活型城市,在人们的观念中,有些重官轻商的味道。从王自身的个人经历来看,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工作在稳定的政府部门,收入不高,但有社会地位。王虽有个性化的梦想和追求,但在社会控制的观念面前退缩了。王认为,自己属于社会较高的阶层,应该在高雅、有素质的人群中工作,并且工作的外在环境要配得上这样的高雅和素质。虽然王承认这些形象后面存在着一些虚伪,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并不显露。所以王认为,在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中,领导对有过失的员工当面批评,是非常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尤其要和没有多少社会地位的商人打交道,王觉得很勉强。
王的“自我”在很大的程度上被社会左右了,这是一个他生活的小社会。他思维、行事的标准都被周围的环境所同化了,同化的结果是他将自己定义在某一类狭隘的人群中。他以这些标准来界定周围的事物,并决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去做的。这个不真实的“自我”使他的选择面越来越窄,机会越来越少。但王也清楚,自己性格简单、权利欲望不强,继续留在政府机关,再过几年,如果他的职位与年龄不相称时,会很尴尬,甚至痛苦。
专家观点 洪向阳:
王需要重新认识一下自我,调整自己的行为判断标准。尤其当王想离开原来的职业环境,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时,他就不应该用原先的自我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这两次机会中,王没有看到保险公司还不完善的办公环境正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其中的机遇很大;也没有想到一个做生意的公司并不考虑客户是否与自己门当户对,销售利润与市场份额更重要。应该说,王能在多年的政府生涯中仍保留一份自我实现的愿望是可贵的,这是他自我概念中的个人控制在作用,并且MBA的学习经历让他的个人控制有了新的生机。问题是王需要将这份内心的价值观和动机勇敢地拿出来,超越周围人群的社会控制,抛弃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固有观念,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为自己争取广阔的发展空间。
职业规划专家特别提醒:
在我们为自己做职业规划时,一定要首先关注一下“自我”,不要让陈旧或狭隘的观念误导自己,让不真实的或过时的“自我”阻碍了职业发展。在关注成就的同时,不要忽略在努力的过程中需要怎样调整自我,甚至重新塑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