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新近出台一连串引进人才“新政”相比,近期的上海显得较为平静。高校毕业生留沪政策略有调整,变化不大;一年一度的人才开发目录呼之欲出,目前尚未出台;海外人才引进是今年的重头戏,具体措施正在酝酿,即将出炉。 本报现从市场和政策两方面为读者进行剖析:今年上海重点需求哪些人才?在引进人才上有何新动向?
什么人走俏申城?
上海急需引进何种人才?人才市场的表现是这对一问题最为直接的回答。进入2005年以来,申城招聘市场持续火爆,据上海市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一季度,申城招聘市场岗位规模继续扩大,较去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9.24%。其中招聘职位数达623450个,求职人员总数则达1090078人次。在红火的市场行情之中,三大主题日益凸现。
各行各业渴求领军人物
高层次精英无疑是申城各行各业渴求的人才。在2004年的上海《人才开发目录》中,全新推出“领军人才”概念。概念的内涵是:在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国际组织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人才;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在国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担任教授或领衔研究的人员;拥有达到国际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原创成果的人员;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
“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是高层次人才”,类似的话语不时出现在各行业管理者的嘴边。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高层次的管理、市场、技术人才都是企业急需的对象。具体到招聘条件,高层次人才意味着扎实的专业背景和行业知识、丰富的从业经验、集多种技能于一身,并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即便在人员相对饱和的行业,企业对高层次人才也总是“来者不拒”。
支柱产业急需优秀人才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作为上海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急需大量优秀人才加盟,人才需求可谓是“多多益善”。
现代制造业领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制造等行业对掌握现代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十分可观。以机械制造为例,机械设计工程师、机械工艺制造工程师、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数控机床技术人员等均为上海人才市场上的热门专业。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2004年上海《人才开发目录》将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游会展、商业贸易、现代中介六大类人才列入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的“菜单”。其中,以IT业为主的信息服务业人才需求最大。在上海第一季度的招聘市场中,IT专业人才岗位需求量名列第一位,与上年度同比增长17.02%,并将持续保持增长势头;金融专业人才需求量在第一季度排名第三位,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新兴领域缺少技术专才
迅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上升,由于储备人才较少,这些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
上海集成电路、游戏、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均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缓解,现有人才往往成为众多企业“挖角”的对象。以集成电路为例,上海已经成为中国IC工业的重地,世界知名IC公司纷纷抢滩上海,形成了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的产业链。据上海市发改委预测,2005年上海市需要至少1万名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和1.5万名制造(含测试封装)高级人才。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上海IC人才缺口巨大。统计显示,1998-2002年之间,上海微电子专业培养的IC设计人才累计不过1470人,产业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紧缺,芯片设计师更是人才市场上最急需的人才之一。
作为上海的重点项目,世博会引发的人才需求也将成为上海的需求热点。在世博会规划研究、管理服务和场馆建设等领域,上海需要国际商务、经济管理、旅游管理、外语、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等方面高级专才。目前,上海已启动“世博人才培养工程”,专门为世博会培养相关人才。
政策支持
两类人才是引进重点
居住证留优秀大学生
高层次人才:各行业启动引进计划
高层次人才是今年上海需求的突出重点。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沪,上海今年大力实施领军人才计划,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上海专门发布了一项名为《上海市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开发“纲领”。在《意见》中,领军人才应具有以下四个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遵守宪法和法律,学风正派,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术上有所专长。领军人才能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多学科知识深化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研究,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业内广泛认可。
三、团队效应突出。作为团队的核心和灵魂,领军人才具备有力的团队组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用战略眼光确定发展方向,带领一支优秀的团队乃至带动更大范围内的人才承担重任,通过创造性劳动使自身和团队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四、社会推动作用明显。领军人才能够紧跟国际学科和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上海市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坚持创新,不断引领和主导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上海各个行业都在为引进、培养领军人才搭建舞台。上海卫生系统启动了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选拔50名左右优秀人才进行新一轮培养;科技系统正在科技领域开展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工作;金融系统也在大力打造对金融发展具有深刻洞察力、熟悉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具有参与国际金融竞争能力的优秀金融企业家队伍。
海外人才:进沪通道更畅通
海外人才是今年上海引进人才的重中之重。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已通过“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积聚了5348名留学人才。目前完成学业来沪工作的留学人员已达到5.4万人,约占全国的1/3。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也达到3000家,总投资额超过4.2亿美元。
今年上海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还将进一步增强,计划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积聚海外人才和智力,海外人才进入上海工作、创业的渠道也将更加通畅。为方便海外人才来沪就业,上海今年年初专门成立了“海外人才服务中心”,还将建立上海市海外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上海将健全拓展海外人才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完善市工商、税务、外经、海关、外汇管理、公安、社保等部门的联合“一门式”服务机制,实行24小时响应全程服务;将围绕世博工程、洋山深水港工程、重点环境建设工程、崇明建设规划等重大工程项目,配套引进海外人才;为方便海外人才与国内的信息沟通,上海还将在美国东部、加拿大俄罗斯、香港等地区再建若干个联络处。
海外人才来沪创业也将得到更多政策扶持。上海将拓展在生命科学、新材料领域的留学人员创业资助,对纳米技术、现代制造业、智能交通、生物医药、文化等领域进行项目资助。
高校毕业生:居住证留住精英
高校毕业生一向是上海引进人才中数量较大的群体。据统计,上海高校每年有30%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留沪就业。今年,居住证制度的实施继续为优秀大学生留沪提供政策支持。
3月3日,上海市教委、市发改委、市人事局发布《关于2005年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规定,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仍将实行户口和居住证并轨制。满足一定条件的毕业生,便可通过居住证在上海工作,并享受居住证相关规定中的“市民待遇”。
至于备受关注的户籍政策,相关部门在4月底出台了《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做好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申请办理本市户籍受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的,须具备四项基本条件和三项学业条件。申请人须是下面三种情况中的一种:应届毕业研究生;上海普通高校、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属普通高校、列入“211工程”的地方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被上海市各级和中央驻沪党政机关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以及参加国家与市政府鼓励的就业项目(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本市农村学校任教”和自主创业等)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时,申请人必须已与上海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同时,毕业生还须在学习成绩、英语与计算机能力方面达到以下标准:获得大学英语四级以上(含四级)证书(外语专业不作要求);获得省级(含)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合格证书(文科专业学生为“一级”,理工科专业学生为“二级”;所学专业属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不作要求;毕业研究生可免于提交)。
从申请条件来看,毕业生落户申城的门槛似乎不低。毕业生申请落户的期限也有严格规定:学生必须在6月10日前递交申请,凡获准办理户籍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般须在今年10月31日前办理领取《迁沪落户确认单》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