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6/15 11:20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就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 记者采访今年应届毕业生了解到,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底线已经跌破1000元,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南京一家软件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学历迷信的年代已经过去,工作能力、经验以及社会竞争力才是他们选才的标准。据了解,对应聘者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和单位占了用人单位总数的66%;明确表示“没有工作经验不予考虑”的占21%。
针对应届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就业问题,南京市人才市场副主任张军告诉记者,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截至去年9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毕业人数增幅达20.7%。近几个月,每逢周六都有大约350家单位前来招聘,可是应聘的青年大约有7000至8000人,其中应届毕业生就占40%。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南京市再就业办公室的有关人士昨天告诉记者,今年就业压力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据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再就业办公室统计,截止今年5月,南京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已达6.2万。今年1月到5月,实现再就业人数达3.08万。如何解决“啃老族”这一社会现象?社会学专家朱力教授指出,政府首先应成立专门机构帮助青年就业,建立“新失业群体”的动态档案,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妥善安排培训、就业打好基础;其次,要就业,须有“一技之长”,政府要加大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这些“啃老族”没有经济来源,技能培训就应该免费;同时,我国应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 相关链接:“啃老族”六大特征 据了解,目前“啃老族”的构成主要有六类人群: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居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四类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最后一类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在美国和日本,也存在20多岁、大学毕业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现象。他们被称为“NEET族”。“NEET”(Notin Education Employmentor Training)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顿海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