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霸、辛拉面应运而生 大学生为求职奇招迭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2/20 15:08 东方网-文汇报 | |||||||||
年关前后,即将毕业的高校应届生辗转忙碌于各大招聘会场。面对激烈的竞争、严 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一些求职“奇招”也应运而生。 “辛拉面”应聘 “面霸”,任何面试机会都不放过的应聘者;“巨无霸”,被拒绝面试或无面试机会
多数招聘单位都有这样的印象:向来斯文、内秀的大学生们,到招聘场,显得无比“生猛”。一位应聘者道出心声“求职市场僧多粥少,‘饭碗’和‘面子’相比,前者更重要。” 随着高校扩招力度逐年增强,求职竞争愈发显得激烈。上海各大高校中滋生“面试狂热族”,一些与求职有关的“新名词”狂热流传,如“面霸”、“巨无霸”…… 眼下,又有了一个更新的名词诞生,叫“辛拉面”。 上海财经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小王就是典型的“辛拉面”。先前所投递的简历,没有任何回音,但小王仍然不依不饶,一家家挨门自荐,试图与工作人员磨“嘴皮子”,获得面试机会。虽然结果并不乐观,小王却说:“重要的是为自己争取机会。”像小王这样没有得到面试机会而毛遂自荐前去面试的“辛拉面”们不在少数,他们的口号是“将面试进行到底”。 “团销”求职 集体求职,通常是由一个寝室的室友、来自一个地方的“老乡”、以前在打工时遇见的“同事”等组成的应聘团体,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声称“要留一起留,要走一起走”,以声势取胜 如果说“辛拉面”是个“面子活”,“团销”求职显得有谋有略。 他们强调,由于彼此熟悉,他们进入用人单位后不再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就能第一时间投入工作,在完成工作时也能比新组建的团队更默契,更能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上海某知名广告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先生,就曾遇到过不少这样“集体求职”的应聘团体。他表示,“集体求职”最大的“卖点”就是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默契的配合。公司可在突然接手一个紧急项目时,尝试录用这类应聘团体,已经发育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使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出色地完成高难度项目。张先生也表示,这样的团队在“好用”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一旦他们集体离开,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对用人单位来说,在有短期项目或临时任务时,更容易考虑录用这样的集体求职者。 师弟师妹“促销” 为了让毕业生顺利找到“买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出的“招数”让人称奇:让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去“促销”临近毕业的师兄师姐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大学生事业发展促进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的做法是,组织低年级的学生走访500多家企业,“推销”高年级毕业生,还帮助学校就业办组织招聘会,将用人企业请进校园作宣讲。促进会成员大部分都是大一大二学生,小部分是大三学生,虽然资历浅,但这支“推荐奇兵”的“脸皮”都很厚,敢于通过各种方式为师兄师姐们“谋福利”,对他们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试水”。 据介绍,这支“奇兵”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推出。促进会筹备组的80多名“元老”搜集用人单位电话,随后分成8个小组,分头携带所有师兄师姐的名单目录和光盘,先电话预约,再登门推介。截至目前,在他们走访的公司中,对应届毕业生有直接招聘意向的公司将近40家,并表示来年将试用该校毕业生的超过了120家。 “大学生事业发展促进会”一位商务日语系的大二学生说,帮师兄师姐找工作,其实也是在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寻找机会。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的热情和执着打动了企业,一些企业甚至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