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倒贴2万元 零工资就业能打动用人单位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1 10:22 东方网-新民晚报 | |||||||||
距离2006届大学生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求职难”成为年轻人及其家庭最关注的话题。据悉,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400多万,比去年增加22%;上海应届高校毕业生13万余人,比去年增加11%。3月25日,国家人事部官方网站发布《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其中预测,2006年研究生、本科生就业走势将保持平稳,专科生则呈现大幅下降,降幅将达39%。
面对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就业方式——“零工资就业”,通过在单位企业干一段时间的无报酬工作,来赢得就业机会。但这种既无承诺,又无保障的就业模式,引起了各方面的争议。 一年倒贴2万元 “他毕业快一年了,没挣到一分钱,家里倒贴了2万元。”在真南路一间略显破旧的平房里,孙女士愁容满面地对记者说,她的儿子小林在旁边沉默不语。 小林是2005届大专毕业生,学的是广告设计。去年快毕业时,他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我在学校里拿过很多设计奖项,虽然学历只有大专,但大家都说如今企业注重能力,不重学历。我觉得自己的机会很大。” 可现实击碎了小林的幻想,他参加了多场招聘会,用人单位的筛选条件均为“本科以上学历”,看着手中一份都无法递出的简历,他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那么不切实际。 小林无奈地说:“现在本科生满地都是,你也难怪人家用人单位选择高学历的。身边的人都告诉我,学历只是块敲门砖,进了门就没什么用了。可是我们专科这块砖人家看不上啊,用这块砖敲门,门没开,砖却碎了。” 小林开始在一家不大的广告公司实习,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能力展示,赢得就业机会。他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心里还比较坦然:“人家很多本科生都在‘零工资就业’,我能怎样呢?既然那么多企业要求有工作经验,我就工作给他们看啰。” 然而,实习的时间却非常漫长,1个月、2个月,小林毕业了还是“实习生”;3个月、5个月,直到现在一年快到了,小林依然实习着。正式的职位,仍然遥不可及。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想要留在那个公司。”孙女士感到不解。“我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小林略带倔强地表白。 小林的经历是沪上一些大学毕业生的缩影,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零工资就业”,对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是一个没有保障的“模糊地带”。 现在,小林每天仍旧按时上下班,做着不拿工资的公司职员。最近公司上层传来消息,可能会招聘一批新职员,小林期待着这一次能够结束自己的“零工资就业”之旅。 高额提成变“学费” 小金现在在一家颇具规模的软件公司上班,他的这份工作正是靠着“零工资就业”赢来的。只是小金谈起当时的经历,总觉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和小林一样,小金也是2005年毕业的。在毕业前最后一次招聘会上,小金堵住了把他“刷”掉的公司老总。“当时想的就是,我一定要争取工作,不然我就成待业青年了。”小金笑着说。 面对愣头愣脑的小金,老总表态,来工作可以,但一开始没有报酬,至于以后怎么样,要看小金自己的表现。“这在我看来是唯一的机会了,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小金的岗位是软件销售,公司先给他一些客户联系联系,如果能拉到业务就有提成。“我很努力。”他回忆道,“不久便拉到了一笔6万元的单子,这对一个初入职场的人来说相当不容易。按照规定,我可以拿到6000元提成。” 初战告捷让小金备受鼓舞,一个多月里,他连着做成了好几笔生意,一时间成了销售明星。“我在心里算着这个月到底能拿多少提成。甚至还很开心:就算不拿工资,我的收入也还不错。” 一个月后,公司老总将小金叫到了办公室。小金因为这个月的出色表现成了有工资一族。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老总告诉他,因为他被转正了,之前的提成不再发放。 “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到头来提成交了录用的‘学费’。”小金有点郁闷,“不过比起很多同龄人,我已算幸运的了。但还是奉劝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不要轻易说‘零工资’。” 用人单位被忽悠 “‘零工资就业’,我的意见还是谨慎为好。”某化妆品公司人力资源部何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就被一个号称‘零工资’的人忽悠过。” 事情发生在去年年底。一名年纪不大的女子到公司来应聘,“她说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愿意不要报酬留在公司工作。” 何先生说:“我看她样子很诚恳,就同意给她一个实习的机会。” 这名女子应聘的职位是样品陈列,经过一段时间试用,公司对她的表现基本满意。 “当时,初步的意向是留下她,我们也和她谈了。但是因为公司事情比较多,耽搁了下来。反正我们已经把她当正式员工看待了。”何先生表示。 于是,这名女子顺理成章地接触到了公司的库房管理工作。 不久,公司仓库保管员报告说,她以陈列需要为名,领了2箱各种彩妆护肤品,总价值1万多元。“然后她就消失了,而之前登记的材料全都是假的。我们怀疑这是一种新的诈骗形式。” 这件事让何先生再也不相信“零工资就业”的承诺了:“以后要是再遇到(这种人),我们是绝对不会录取的。招聘还是采用正规的方式好,对双方都比较保险。” 【焦点链接】 不拿报酬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智联招聘网最近做了“2006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这项对1.3万名毕业生及1200家企业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应届生提出“只要1000元”的薪金要求,更有0.8%的人处于“零工资就业”状态。“只要能找到份好差事,白干半年一年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名大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零工资就业”不合法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得志表示,“零工资就业”的情况去年已经出现,今年此类人群似有扩大的趋势。 “零工资就业”的做法不合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6条和第48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上海还出台了工资指导价位,有几百个职位的工资可供参考。所以,企业用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即便未签订书面合同,也得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 张得志分析,对企业来说,“零工资就业”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企业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违反法律规定,哪怕学生愿意,企业也不能这么做。培训本该是企业用人成本之一,是否录用不应一味看工作经验,主要应看应聘者有无潜质。 容易出现就业陷阱 大学生为了得到心仪的工作,“放下身价”,不要工资,也是陷入了一个怪圈。 对大学生来说,这种“无薪”或低薪就业应看作是实习或见习,本应放在在校期间,比如寒暑假或者课余时间进行,国外大学生不都是边读书边打工,到社会上锻炼吗? 还有专家指出,“零工资就业”还涉嫌不正当竞争。“零工资就业”和“零工资用工”不仅使劳资双方的不平等地位扩大甚至恶化,而且容易出现就业陷阱。 (作者 邵宁 吕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