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大公司热衷“割早稻” 毕业生用就业挑战学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04/29 10:57  新华网

  年一过完,各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闪亮登场了。在成千上万的应聘者中,人数最多的,当是那些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们。与此同时,高校陆续开学,临近毕业的学子们再也坐不住了。张望不少高年级教室,稀稀拉拉没几个人。

  学生活的主旋律“学业”渐渐被“就业”两个字“取代”。

  是抓紧时间找工作,还是按部就班上课学知识?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一道令人忧心的“高校难题”。

  就业挑战学业大学生忧心的难题

  教室里冒出“代听课”

  近日,上海一所高校的校园BBS上跳出了一则雇人代为听课的帖子,“有没有女生愿意代替我去上课?报酬面谈。”

  发帖人是一名刚升入大四的女生。她得到了在一家

世界500强企业实习的机会,“可是周三下午的选修课把我的实习时间彻底打乱了”。

  一名透露自己“也曾接过这类活儿”的大三男生小王,透露了时下大多数高校“代听课”的“行情”:每节课酬劳20元。那时,找小王替代自己上课的是一名研究生,理由也是因为实习安排与课程发生了冲突。小王所要做的,就是每周按时去上课,老师点名的时候,他答一声“到”。

  对于这种出钱雇人上课的做法,日前有高校开展了一项校园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并不赞赏,但被问及会否在必要的情况下雇人代听课或者受雇代为上课时,大多数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

  一边是实习,一边是上课,这对矛盾现实地摆在了大四学生的面前。教育界人士指出,为实习放弃课程的做法,在国内各地高校的大四学生中,早已不是个别现象。

  大公司热衷“割早稻”

  “就业”挑战“学业”,已不仅仅是对大四学生而言。眼下,随着找实习的风潮在大学里不断升温,许多还未到求职阶段的低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开始了竞逐实习岗位。每天,他们在校园BBS的求职、兼职专版穿梭,进入各大网站刷新、点击求职信息,甚至有人“闻风而动”、直奔企业,俨然一副毕业求职的模样,令大四学长也唏嘘不已。

  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愈演愈烈的“争夺战”,已经开始向低年级发展。一些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倚仗一般企业无可比拟的吸引力,理直气壮地在高校“割”起了“早稻”。这些公司从大二、大三学生中物色人选,主要途径就是招实习生。招实习生,就像招正式员工一样严格:发布信息、广收简历、组织笔试、层层面试。这样兴师动众,是为增加对学生的考察时间,尽早“圈定”一批人才。

  由于学生们对大公司的实习岗位非常向往,竞争异常激烈。刚刚从上海交大毕业的小李大三时就在一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去年底当同学们还在四处投简历找工作时,他已顺利地被这家公司录用。即使不能被实习单位录用,在大公司的实习经历,也是日后求职简历上的一大亮点。

  问题在于,是去实习还是去上课,这让许多低年级大学生犯难。有的实习单位要求学生一周去几天,有的还明确要求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工作。这些大公司的理由是:“蜻蜓点水”难以考查学生素质。尽管实习单位的这种要求颇有些苛刻,许多学生还是趋之若鹜,尤其对于知名企业的实习岗位更是你争我夺。一旦与上课时间冲突,他们就千方百计地请假,甚至一“逃”了之。

  二年级研究生的小王在一家著名IT企业实习,每周要去三天,每天早晨七时出发,晚上七时回校,他坦言:“这一阵,在学校学习钻研的时间,远远比不上在公司里待的时间多。”在报社实习的本科生小杨家住上海,为了“一心一意,安心实习”,她在新学期伊始就办理了退宿手续,当起了在家和报社间“两点一线”的“不入校一族”。

  就业压力引发“恐慌症”

  这是一组逐年上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2001年,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40万。与数字相伴的,是高校毕业生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的景象,大学生已经切身感受到“就业恐慌”。

  近日国内一项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调查结果显示,92.94%的大学生感到就业压力,77.5%的学生认为在求职期间“有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压力之下,大学生的提前“备战”成了大势所趋。这让许多大学生发出了“无奈”慨叹。进大学后几乎没缺过什么课的小李,如今面对现实问题也不得不加入“逃课者”行列。当“实习”和“招聘会”成为大学生“主旋律”时,事关将来的“饭碗”,上课就只好让了道。

  高校教学“忧声起”

  面对“就业”挑战“学业”的境况,不少高校教师忧心忡忡:“大学生因为找工作而影响上课和写论文,这种情况现在是越来越严重了,实在令人担忧。”

  华东师大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戚业国教授分析说,学生纷纷“翘课”应付实习或求职,有可以理解的苦衷,毕竟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而且不少毕业生常常谋求跨专业就业,这也使一些专业课的价值在一些学生心里降低了。但他同时强调,大学四年是设计完整的培养系统,学生缺课甚至雇人上课,不仅打乱了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大学的通识教育。

  复旦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指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人生就这么几年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积累知识,不应轻易放弃。

  但仅仅要求学生“安心读书”看来也难。为此,一些教育界人士和企业人事主管建议,高校要在学分制改革上下工夫,课程应该更有“弹性”,让学生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上课时间,以便缓解实习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此外,企业在学生实习时间的安排上,应当更多地利用假期,与学期错开,避免对大学生学业造成冲击。新华社专稿 大连人才招聘会上,相邻两家招聘企业吸引的应聘者多寡不均。新华社发

  年一过完,各地大大小小的招聘会闪亮登场了。在成千上万的应聘者中,人数最多的,当是那些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们。与此同时,高校陆续开学,临近毕业的学子们再也坐不住了。张望不少高年级教室,稀稀拉拉没几个人。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学业”渐渐被“就业”两个字“取代”。

  是抓紧时间找工作,还是按部就班上课学知识?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一道令人忧心的“高校难题”。

  功利驱使下的“曲线就业”

  在校女生频现婚介所

  岁末年初,当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拿着个人简历奔走于大大小小招聘会时,也有一些女大学生悄悄地走进了婚介所,希望通过婚介所找到一位“成功人士”定下终身大事。近期来,高校“急嫁族”呈日益壮大之势,婚介所投其所好将征婚广告贴进很多高校海报栏。

  在女大学生登记的材料里,大多有这样的字眼:“本科以上,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有房子,事业有成”的“成功男士”,年龄一般要求对方长自己3岁以上。

  记者采访发现,以前只在社会上流传的“嫁个好老公,少奋斗20年”,“嫁个有钱人”等口号,现在已成为一些女大学生的共识。一些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让部分女大学生变得更为“现实”。大学校园里甚至流行着“男靠家,女靠嫁”的说法。一些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甚至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戏称为“曲线就业”。

  合肥市爱之桥婚介中心负责人介绍,近两年大学生征婚人数不断增加,其中90%以上是女性,70%来自外地,从年级来分,绝大多数是本科应届毕业生。

  安徽某高校大四女生朱某近日频繁出现在市中心的一家婚介所,在同学们费心找工作,争取留在省会的时候,她却希望通过婚介找一个有一定经济能力在合肥工作的老公,从而毕业后能留在合肥,用她的话说“这样既解决了今后的住房问题,也能利用他在当地的社会关系网扩大就业机会”。

  在3年前,合肥学院同宿舍的3名数学系女生一同将自己的玉照公开在报纸上,寻觅硕士以上学历的男友。其中幸运的小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现在在新加坡从事科研工作。小丽因此成为学妹们羡慕的对象。

  安徽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王开玉认为,这种现象是当代大学生焦躁心态的表现。很多案例说明,如果女性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婚姻上,失去自我独立人格,很难有幸福的结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反映了女生就业压力大的现实。(新华社 稿)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都不是一个大学生过剩的国家,然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不可争议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却待业在家,令那些花费了大半辈子心血培养孩子的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弄不明白:过去的大学生可是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可如今十几年十多万元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咋刚毕业就待业了。

  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分析,就业难一方面是人才供求和知识结构双双失衡,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通病。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调查中发现,沈阳1990年至2004年淘汰了30个职业,又新生了60个职业,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二是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往往要求求职者具有一定(往往是2年-3年)的工作经验,这对广大应届毕业生而言是个难题,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学生期望值与社会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显示,未签约者中超过80%属于因期望值过高而未签。尽管各种就业指导课不断向毕业生传送降低期望值的信息,实际调查证明没有多少人真正听进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所一位专家认为,社会给大学生提供的工作机会相对不足固然是造成大学生待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许多大学生宁可待业也不从事不理想工作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

  此外,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创造力弱。表现在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自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经常可以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经常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