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届毕业生看重“求职营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 11:19   东方网-新民晚报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大学生已经切身感受到“就业难”的现实,他们开始采取积极应对战术,为求职穿上了鲜明的营销外衣。

  就业促进出“奇兵”

  目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大学生事业发展促进会”已经达到了100多人的规模。全市高校中诸如此类的就业创业类社团已有100多家,如上海交大的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和复旦大学的前程协会等。

  早在2005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了让应届毕业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采用了一个令人称奇的办法:让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去“促销”临近毕业的师兄师姐。学校层面每年组织低年级的学生走访多家企业,分头携带所有师兄师姐的名单目录和光盘,先电话预约,再登门“推销”高年级毕业生,还帮助学校就业办组织招聘会,将用人企业请进校园作宣讲。几年来,该校一直在扩大促进会的规模。

  这次“试水”无疑是成功的。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表示,该校2005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8.33%。在近几年中,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应届生就业率始终在沪上排名靠前。“让低年级学生推介高年级学长,也能让他们早些进入并亲身感受人才市场,从而更好规划职业生涯。”

  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化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已经被不少高校视作为近几年来高校改革的“第一焦点”。在职业规划与职业实践方面,我国高校正在“补课”,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这样的大胆尝试也越来越多。

  求职团销成时尚

  当团购在消费行为中成为一种时尚,应届生“团销”求职的风头也开始盛行。所谓“团销”,通常都是由一个寝室的室友、来自一个地方的“老乡”、以前在打工时遇见的“同事”等组成的应聘团体,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声称“要留一起留,要走一起走”,借用这种规模效应来进行自我推荐。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小肖非常赞同这样的求职方式,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近5年的他认为,由于彼此熟悉,“团销”求职的大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不再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在完成工作时能比新组建的团队更默契,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团销”的气势也更能够给招聘单位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荐手段。小肖认为,大学生求职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因为“团销”的效果好而一窝蜂地这样做,企业也会审美疲劳。

  一家招聘单位的主管则表示,团销对用人单位存在风险,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旦员工集体跳槽,势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因此在有短期项目或临时任务时,更容易考虑录用这样的集体求职者。“前几年流行的‘霸王面’也是这样。虽然企业会钦佩求职者的勇气,但如果发现求职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可取之处,‘霸王面’也就是鲁莽的代名词。”他表示,由于一些应届生的“自视甚高”,导致很多著名的外企对每年数量众多的“霸王面”嗤之以鼻。

  同济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小吴更赞同以《求职攻略》、光盘等形式应聘的新求职手段。在他看来,与“团销”、“霸王面”等形式大于内容的求职方式相比,这些更能够体现求职者的能力。小吴表示,他自己也有可能考虑采取这样的方式参加招聘会。  余兴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招聘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