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4月30日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推出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后,省劳动部门又联合南方日报等多家单位在全省21个地级市启动了“一企一岗互济共赢”大型系列招聘活动……
这些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省教育部门7月20日统计,我省大学生就业率达75.5%,高于全国68%的水平。据省劳动部门统计,截至8月21日,我省仅剩6.89万大学生尚未就业。
广州
本市生源总体就业率82%
记者从广州市劳动保障部门了解到,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广州市出台27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七月底,广州生源总体就业率达82%,目前工作无着落的穗籍高校毕业生不超过4000人。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09年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约4.5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生源和到广州求职的外地生源,预计今年在广州求职的毕业生达到15万至20万人。
为此,广州市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采取发放生活补贴、培训补贴、失业临时补助等形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此外,广州市还提出创业免缴首期注册资本、创业成功一次性资助3000元、特困大学生考公务员免报名费、失业半年可领临时补助等优惠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山
已有近八成应届生就业
日前,由中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城市论坛”再次聚焦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记者了解到,在全市1.7万大中专应届毕业生中,至今已有将近八成实现就业,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中山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就业普遍困难的背景下,一方面中山应届毕业生增加了5000多人,其次,中山企业主要需要技能型人才,白领岗位较缺乏,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困难。今年以来,中山出台了多项扶持应届生就业的措施。例如,扩大大学生“村官”聘任名额、招收见习学员、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等,还拨300万元注入青年创业基金,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应届生就业。
据悉,早在今年3月份,中山职校生就业率已达八成。截至目前,全市高校也有将近八成的应届生成功就业。
佛山
实施毕业生就业“包干制”
记者从佛山市政府有关部门获悉,佛山市政府将对2009年佛山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包干制”,并把这一任务列入对属下各区政府的考核。
据统计,2009年佛山籍高校毕业将达2.7万多人,其中本科以上毕业生占47%。在2008年的佛山籍高校毕业生九成已就业的情况下,今年仍有超过3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佛山市常务副市长周天明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政府将实施毕业生就业“包干制”,并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对各区政府的考核内容之一,落实到各个区包干。目前这一工作正在各区进行。
珠海
建立就业资源数据库
今年4月30日至7月30日,珠海市组织开展了2009年高校毕业生情况调查登记工作。凡属于本市生源、在各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2009年毕业生,均纳入调查登记范围。调查登记工作采用入户调查、个人主动申报登记两种方式进行,通过调查摸底,建立起珠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资源数据库。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资源数据库,利用多种形式向全市发布毕业生供需信息,提供就业政策、职业指导、工资指导价位等就业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
今年,珠海市本市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有6428人。珠海市大学园区八所高校今年应届毕业生有18040人。据统计,截至8月6日,珠海市大学园区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六成以上。
■就业行动
“一企一岗”已帮4.6万大学生上岗
“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之力,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们在尽力向大学生重点推荐适合他们的岗位,增加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互动,多出一份力为大学生们挖掘多一些的渠道、提供多一些的选择。”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郑朝阳认为“一企一岗”活动将为大学生搭起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记者从省劳动保障部门了解到,一家企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发掘一个就业岗位,吸纳一名高校毕业生,这个最初以倡议形势发出的“一企一岗互济共赢”活动,其持续时间从最初的一周到一个月,再持续到年底。目前,广东全省21个地级市同时启动了“一企一岗互济共赢”大型系列招聘活动。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郑朝阳说,目前“一企一岗”活动已为4.6万大学生提供了工作岗位。
据了解,在广州白云区上报的参与企业有197家,提供岗位700多个,有85人成功通过该途径实现就业。“到今年年底,白云区需要发动3000家企业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一企一岗”还结合网络招聘,将适合大学生的岗位筛选出来,使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的互动更直接。
据介绍,前段时间,佛山2.7万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相比往年同期略低,佛山同时启动“一企一岗、互济共赢”招聘周活动,正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本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有部分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在招聘会现场签名,表示愿意参与进来。禅城区劳动就业中心负责人说,通过“一企一岗”,今年佛山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有望与去年持平。
本报记者 刘茜 实习生 刘艳美 通讯员 梁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