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作者:郑根岭
报载,济南市今年招聘的5名大学生淘粪工即将上岗,其中2人还是女生。他们是从391名报名者中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并经过公示后录用的,都要被安排到一线,从事粪便清运工作。双方还签订协议,3年之内不允许调整岗位,也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离开。(据齐鲁晚报等媒体报道)
这条惊世骇俗的新闻不啻于一颗炸弹,激起社会舆论热议在所难免。有人说既然上了四年大学却去淘粪工,那么父母何必供应他们上大学呢?有人认为从事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干且不需要文化就能干的工作,等于剥夺了大学生的尊严……
的确,大学生沦为淘粪工,无论怎么说都不是值得提倡的事情。可问题是对这个工作岗位,大学毕业生们竟然趋之若鹜,报名与录用的比例高达78.2:1,其中还有校学生会主席、研究生,就连一些原以为没人愿干、缺乏竞争的报名者都直呼出乎意料。究其原因,是大家看中了事业编制、五险一金,收入3000元(一位报名者说自己原来在建筑工地当技术员,也扛钢筋、搬砖头,每月才800元)。
所以说,没必要过分拔高大学生自愿当淘粪工的“意义”,比如观念变化、劳力劳心之类,因为那实在是当今就业形势无比严峻之下,就业市场化结出的一个酸苹果。这种盛景对国家和社会来说,说专业不对口、人才浪费并不为过,可就个人说来,则是谋生艰难之所迫,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如今的青年学生,不管与专业差距多大,能找到个工作挣份工资就不错了,谁还会挑三拣四?
当然,也不能指责济南有关方面乘人之危出此奇招羞辱大学生。人家为了解决环卫队伍年龄老化问题,开风气之先,能拿出这些岗位招聘大学毕业生,本身也算是做善事,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做贡献,因此好歹也得感谢他们。
20多年前我在校园苦读的时候,大学生还被称为“天子骄子”。何以如此?数量少是关键。在如今“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走廊”的社会现实面前,大学生无论如何也难“骄”得起来了。近年来媒体已经报道过北京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还有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宰猪卖肉,因此,现在又看到大学生淘粪工的新闻,就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而变得波澜不惊了。
道理很简单,既然中国的高等教育这些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已经多如牛毛,早已超越了“物以稀为贵”的阶段,那么,昔日的“天之骄子”沦为淘粪工就没有什么奇怪了。受过高等教育的国民多了,尽管就业出现了难题,但毕竟仍是好事,这总比更多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要好得多,毕竟中国人口众多是个现实问题,进大学校门的人多了,被挡在校门外的人就会少些,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切不可因此而否定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功劳。
高学历人才多了,而工作岗位又不可能无限增多,因此就免不了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在就业这盘棋上,有的学生家庭和社会背景会起到不小的作用,而广大农家子弟,则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他们本指望通过高考上大学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梦想,可现在的“龙门”又多了一道就业的难关。农村来的大学生,连留在城市也日益困难了,可他们毕业了又失不起业,因为还得赶快挣钱还学费贷款,所以只要能挣钱,脏活累活在所不辞,像淘粪工这种过去觉得“没面子”的活计,也成了大家争先恐后的选择。
今年有多个朋友让我帮他们的孩子和亲戚找工作,但问了好多单位,都说要有工作经验的,最好是一来上班就能上手顶个熟练工。可问题是,既然各单位都不给工作机会,那么初出校门的可怜人儿到哪里去积累经验呀?这种要求从每个单位来说,也可以理解,但从整个社会来说,不正好是一个悖论吗?
前两天我跟小区保安闲聊,问到为什么经常换人,说是嫌收入少,一个月才900元。我感叹不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但没听说有当小区保安的。不过,在当今这个就业奇难的时期,说不定过几天就会有新闻报道,说某地名牌大学毕业生争相当小区保安呢。其实,当保安挺好的,活儿轻闲,不多操心受累。反正呢,有活干,有工作做,总比闲着要好,不能大学毕业了又失业,还靠父母养活,成为“啃老”一族吧。从这种最实际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沦为淘粪工,实在是无奈的选择,这个“酸苹果”不吃不行,吃了则发现原来还别有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