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四学生就业压力大 课堂渐成“空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 09:15   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目前,大四“空堂”一词在高校学生中颇为流行,意指大学本科生在大四阶段不是忙于考研,就是忙于找工作,坚持上课的越来越少,导致很多课堂出现“空堂”现象。 近日,河北省某高校大四学生小袁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坦言面对“空堂”,自己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上课,一周没几节,教室里更没几个人。实习、找工作,发出去的求职信还没有回音。”她说,像她这样的大四学生,都希望知道该怎样规划大四,才不至于在毕业时悔不当初。

  课少、就业压力大 教室成了“空堂”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我省多所高校的大四学生,发现很多学生都像小袁一样,面对日益空荡的课堂,越发感到焦虑,有的人甚至开始每天看电影、打游戏,来逃避压力。

  11月25日,在河北省某科技类高校的教室里,笔者看到前来上课的大四学生非常少。前来上课的学生小和告诉笔者,“一周就两天有课,而且多是选修课。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大部分学生都逃课去找工作了,另一部分学生则自己看书准备考研。现在上课能来30%的人就不错了。”“那你为什么来上课?”“我不考研,投出去的简历还没回信,现在没什么事干。”小和无奈地说。小和表示,有时看到周围的考研同学、已经找到单位的同学每天紧张充实的样子,自己感到既羡慕又着急。

  11月24日,笔者在河北省某综合类高校的一间大四宿舍看到,一位学生正在寝室里打游戏。该学生对笔者表示,自己不想考研,又没有找到理想的实习单位,索性就彻底放松一下。在他的课表上,笔者看到,大部分都是空白的,仅有的课程也偏重于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些课没什么实际意义,与其看着空荡荡的课堂干着急,还不如在宿舍里混日子呢。”这位同学无奈地说。

  课堂空了心不能空 找好定位才能把握未来

  “大四是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为更好地与毕业相衔接,学校往往会更多偏重于实习性课程、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以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等,纯粹的课堂学习的比重在减少。学生应转变被动接受老师灌输式讲课的观念,培养自主研究、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其实,学生在大学前三年就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想继续搞学术的同学可以考研,想就业的同学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四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课减少了心不能空,没目的地虚度光阴,会耽误自己的未来。”11月25日,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黄永乐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李晓伟是河北师范大学地里科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虽然还没毕业,但他已经开始在河北师大附中高新校区代课,让很多急着找工作的同学非常羡慕。“大学一年级,我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毕业后参加工作,当一名老师。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珍惜每一个锻炼的机会。在大三下学期的‘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还获得了‘优秀顶岗实习生’的称号。大四一开始,我找了一份做企业培训师助教的实习机会。在实习中,我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专业上的不足,就利用休息时间去图书馆补充知识。”李晓伟介绍说。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还在混日子的同学应及早清醒,及早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充实自己。选择就业却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也不应因空虚而过分焦虑,可以利用等待机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增加就业砝码。”黄永乐建议说。(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 实习生孟丽苗、袁晶)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