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就业压力论坛:挑战就业压力 提升就业能力(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1日 12:43   新浪教育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管理压力现场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管理压力现场

  下面进入互动交流环节,由新浪教育频道主管唐晓芸主持。

  主持人(唐晓):很高兴参加我们的第三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论坛,今天听了这么久,我想做一个现场调查,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今年毕业的?大四、研究生举手事宜下,我们发现有一两位。大二大三的同学示意下,98%是。大一的有没有?大概5位,我们给大一的同学一些掌声。非常恭喜你们,你在大一的时候就懂得参加这样的活动,你已经站在其他大一学生的面前和大二大三的同学站在一块了。

  再问一下你们一个小时值多少钱?我们加入职场一定会考虑零月薪还是一个月一万块,大家算一算你一个小时多少钱。目前北京市的保洁人员一个小时15块钱到20块钱,如果做得好是20块钱,你今天下午坐到这里从2点到5点,不管什么原因过来的,你付出了3个小时,我希望大家能够得到你的每个小时乘以3这么多价值的东西,这样你才值回了这么多的钱和时间。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们待会论坛的环节,我们今天会给大家请到很多很优秀的大腕做沟通,同时给现场提问的有现场礼品,如果发微博提问,我们给每位同学准备了30块钱的手机充值卡,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把你今天应该得来的收获带回去。

  接下来介绍一下请到的嘉宾,首先第一位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杨凤池老师,第二位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匡校震老师,第三位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孟晓娟女士,第四位我们在手册上写的职场新人代表,她也是非常杰出的职场老人,她已经有十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她现在跟我们在座的同学一样也面临新的职业选择,她现在是清华大学在读的MBA,我们欢迎任玥。

  首先请问四位嘉宾,你们在论坛进行到现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简单地说一下。

  匡校震:刚才听了几个专家的报告,也学习到一些东西,熊主任的报告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提到就业压力的时候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应对压力的时候有大部分学生是消极应对,为什么消极应对,是应对不了还是不愿意应对。

  杨凤池:我刚才听了有联想的是如果工作是工作,我是我,我们就业压力就非常困难,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精彩,就必须做一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业压力就不是问题。

  孟晓娟:我刚才听了熊博士的演讲,一个深刻体会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于客观远没有主观的压力大,所谓消极的心态更多是大学生自我准备、求职准备比就业准备上要多得多,大家在就业准备上还需要加强。

  任玥:我现在也在读MBA,我对其中的长远规划感受很深,因为我的同学有同样的感受,你毕业的时候可能会做一个选择,过几年可能受挫折要面临另外一个选择,如果你能在毕业的时候做出一个长远的规划,并按照长远的规划做自己知识的储备、社会关系、人力资源的储备,可能你的职业生涯更加顺利。

  主持人(唐晓):我们开始向他们提问吧,进入现场提问的环节,大家有问题就可以举手,然后把话筒递给你。

  提问: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以老板的心态思考问题,这是单方面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作为企业应该做一些什么缓解就业压力?作为企业,哪一些方面的措施降低就业压力?我想问一下张辉。

  主持人(唐晓):我们请企业家代表孟总回答一下。

  孟晓娟:我平常很少写博客,前几天写了一句话,也是工作中的感受,你揣摩好领导的心思不如把握好原则。刚才梅总说的我很赞同,但是作为一个应届生来说,这个有难度,老板怎么考虑问题,他不知道,如果有时候他冒然猜测反而失误。学生如果就业到了一家企业,首先了解企业的规则,严格按照规则去做,等你工作3年5年之后慢慢了解它的潜规则,这时候可以揣测,甚至这时候揣测想法也不是很重要的,像梅总监讲的换位思考,站在领导角度怎么负责,这时候是更高的责任。我不知道这样回答能不能让这位同学找到答案?

  提问:

  可以。

  主持人(唐晓):刚才孟老师的回答里面提到大家求职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这个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工作几年以后再了解到其中有怎么样的潜规则,我追问一下我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比如我去应聘一个IBM,我怎么知道这个公司怎么样,怎么知道这个公司的潜规则?我们怎么去做?

  孟晓娟:我们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候都会讲企业文化、企业制度,讲企业文化的,大家会有一种感觉企业会倡导什么东西,感觉是朦胧的,我们讲制度是感觉直接的,我们会要求能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建议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社会,第一次踏进社会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企业的它的制度怎么规定的,潜规则是一种感受,需要靠悟,需要靠时间、经历、经验积累,表面的先不看,先看暗里涌动是不对的,这样很容易误导人。

  主持人(唐晓):其他几位怎么理解潜规则?

  杨凤池:我个人理解企业的潜规则就是企业文化,真正融入这个单位,必然接受,然后内化自己,把企业文化内化到自己内心世界,当你能够把这个弄清楚的时候,潜规则就在其中。

  主持人(唐晓):你刚才讲的是入职之后,我们在座的大二大三的可能还在求职,要面对更多的企业,如何去知道每个企业的文化?

  杨凤池:我不认为一个大学生、职场新人面试的时候就融入这个文化,或者了解那个文化,我倒认为文化是次要的,第一位我喜欢做什么专业和职业,我做什么样的事情有好感,以此决定我去什么单位求职。如果那个单位幸运地录取我,我再去了解它的文化,融入它,在此之前先解决入门的问题。

  看哪一个是我喜欢的专业所在,至于企业里面的人可爱不可爱,公司经营业务怎么样不是我考虑的,我先到我喜欢的场所去,我能得心应手干我喜欢的事,以后我能不能融入这个企业,我有可能融入这个企业,也有可能这个企业还不愿意让我融,我再去找符合我的个人兴趣的、企业文化品位更高的单位,到那里我可能就是蛟龙。

  主持人(唐晓):我们首先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再去找适合自己的,像梅总监说的在天赋的地方,我与众不同的这一点,再融入这样的企业中去。

  接下来还有没有同学提问?给第一位同学。

  提问:

  我问一下杨教授,地大专业是跟地质有关的,而且待遇相当不错,但是如果我们不太喜欢的专业,几个月后工作是按自己兴趣找喜欢的工作?还是按照自己的专业来?如果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专业的高,这个标准怎么确定?这在心理学上怎么说,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可能成功的人说年轻人最大资本就是成功,所以允许你回头允许你失败,凭借自己的年轻可以尝试自己的爱好,但是会不会有一种结果,拼命追自己的爱好结果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

  杨凤池:很多大学生毕业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冲突心理,有些职业、单位被大家看好、热捧,进去待遇不低,但是自己不喜欢,另外自己喜欢的职业、行业,现在不被看好,而且坚持下去有可能特别糟糕,谁也不可能预测几年以后的结果。这种状态跟26年之前我进入心理行业很相似,我那个研究班48个同学只有我是精神病学与医学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们班都是从基础到临床研究生,所以我们班一开联欢会就说老杨脑子里没水吧,我还算班里挺有威望,我在我们班年纪最大,这么大上研究生还不找一个时髦的专业,怎么找一个吃不上饭的行业。

  20多年过去了,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院长好几个,凡是留在国内的不是院长就是科主任,他们举杯向我敬酒老杨你比我们都棒。刚才她说一个小时多少钱,我问问自己,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我有你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我坚信有一种帮助人解决精神痛苦,它将是前途广大行业,你喜欢做管它现在怎么样,我一开始心理咨询一小时五毛钱。就是那样的前景进入这样的职业。

  当然你有两种可能,一种地质专业里面,总体喜欢地质专业,在大的专业范围里哪个具体方向你喜欢的没对上,这是一种可能。另外根本上就不喜欢地质类所有学科,你是哪种情况?

  提问:

  第二种。

  杨凤池:到地质大学就错了,而且是强大的外部势力压迫你的结果。那我特别建议你考一个研究生转向自己喜欢的行业,先别着急就业。

  如果你现在只想毕业,在地质专业里面跟你兴趣度最结合点的专业,收入再低也不要在乎,有可能将来在地质专业里面谈那个专业是最牛的。

  任玥:我也跟你分享我同学的几个例子,年龄比你大一点,我同学毕业清华自动化系毕业,但他不喜欢,他毕业找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从月薪2千开始,干到现在6年了,做了一家房地产投资部的老总,也按年薪计。重要的是并不是他当时做了这个决策,重要的是他做了抉择之后忍受2千块钱月薪之余,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学习他喜欢的行业的东西,而不是我喜欢去做投资我就去了。你应该去学习,而不是说去想做什么,而是让自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做那件事情再慢慢干起,这样更踏实一些。

  杨凤池:把那2千块钱不看成是工资,看成是助学金。

  主持人(唐晓)

  匡老师你什么看法?

  匡校震:大学既是专业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是就业的时候,大家希望对口对味,素质是全面发展的过程,刚才同学说的情况可能很多人都遇到了。将来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选择喜欢的职业还是对口的职业,这是要慎重思考,下决心去做的,没有对口就业未必就发展不好。

  我们周边很多同学现在做得很出色,但是都不是他原来学的专业,我有一个同学小师范毕业,但是他现在是投资公司的老总。只要我们大学里面四年充分利用起来,积累好自己的知识,而且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发展侧重点,我想就业对口不是关键,关键要下定决心沿着目标去努力。

  主持人(唐晓):刚才微博上一个同学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这个社会物价飞涨,大家感觉生活压力很大,我们毕业总希望找一个舒适、稳定的工作,总体找工作不是那么很有心思,熊老师的调研里面今年大学生期望月薪比去年涨了一倍,我想这跟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指数越来越高有关系,面对这样的求职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匡校震:刚才熊老师的报告我很有感触,今年期望月薪增加个人理解原因可能有两点,一个是现在比以前经济形势较好,就业形势也好转,各种招聘市场也可以看出来,往年招聘会人山人海,今年招聘会招聘单位多,参加应聘的学生少,可能有不少同学通过各种途径、网上找工作了,这是一个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可能因为GPI上涨很快,按去年的工资要求可能不满足大家的生活需要。不管什么原因,刚才梅总讲得非常好,你刚参加工作的工资是多少不是很重要,前提得满足生存的需要,因为工作的过程是一个积累资本的过程。你几年工作之后,你的薪酬可能不是成倍增长,而是成十倍的增长,但是前提要有慢慢积淀的过程。

  今天论坛是就业压力论坛,我就考虑同学们为什么就业有压力,我感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怕找不到工作,第二个怕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有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跟咱们同学自身的定位有关系,自身的定位可能也跟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的定位有关系,我们找不到好的工作,我们找一个相对差一些的工作行不行,找不到高工资的工作找一个低工资的工作,等积累几年以后,你跳槽、换工作,或者在所在单位升迁,那时候你的心态和现在参加工作的心态肯定不一样。

  主持人(唐晓):从“北京欢迎你”到“北京不欢迎你”,出台了很多政策,尤其外地的同学可能想现在工作一两年考虑离开北京,或者今年毕业不留在北京了,现在生活压力很大,我们怎么面对这样的情况?

  杨凤池:每个人都有两种状态的存在方式,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

  生活就是我睁开眼睛还活着,该吃饭有饭吃,该睡觉有地方睡,出门有衣服穿,这是活着。另外一个活出滋味,我上个月出的一本书《幸福新帮助》谈了两种人生关系。当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求职的时候,需要干的是我们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同时获取一定的物质财富,活着,要满足这个目标并不难,这是你的主要工作,不能谋生都不要紧,但是你特别喜欢,好多艺人现在在郊区租房子,把窗户弄严了,练声,就是活着干自己喜欢的事。最终进入第二种生存和存在状态,把自己的能力、体力、脑力、天赋都发挥出来,让自己的生命燃烧起来,这两种状态不是同样的状态,但是很多同学年轻的时候就把这两个混为一体。

  所谓人生的成功就是毕业了每天到那没事干,工资还特高,还特体面,实际这种工作有,但是基本都是违法乱纪的,不干活挣钱还特多,肯定违法乱纪,要不然不可能这样的。但是有可能一种情况会达到这种状态,像刚才梅总说的,年轻的时候干活特多还特别委屈,如果你还干,顶多到后30年你就干很少的活,回报很大,你挡都挡不住。

  主持人(唐晓):去年的论坛杨老师说过人生总有某个阶段总要吃苦的,如果年轻的时候选择了吃苦,年老享福的可能性大一些,年轻的时候选择了没有吃苦,可能年老的时候就要吃苦。

  杨凤池:凡是自己爹是大官大款的人,不要以你们爹可拼而自豪,而是要产生危机感,你必须自强不息,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否则超不过你爹是你的耻辱。我这辈子就是我超过我爹的举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如果是普通的工农群体,算是你的幸运,你稍微一努力进了地大已经就超过你爹妈了,毕业找份工作价值就比你爹倍增了。将来你自己地大出来,在一个机关或者企业做出一番事业,你的意义有多大?但如果你的父亲比尔盖茨、巴非特,你这辈子意义什么时候出来?

  主持人(唐晓):像巴非特儿子出了一本书,别人都说这是巴非特儿子的书,别人都不会想他的名字是什么,所以他的压力更大。

  杨凤池:我本人认为没爹可拼是我们的光荣,我父母都是普通劳动民众。

  主持人(唐晓):所以您今天到这当嘉宾,我们掌声感谢一下杨老师。

  继续我们今天现场的提问。

  提问:

  杨老师您刚才一直在说把自己的梦想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有一种说法如果把任何一个梦想当成工作做,最后会觉得没有这个梦想了,我想问的问题是,长期以后工作当中,怎样才能保持自己原有的梦想,不让这个梦想被现实的压力磨灭掉?

  杨凤池: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职业跟梦想紧密联系起来,有时候我们可能从事一个职业,完全可以胜任愉快,而且有足够的回报,也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梦想,我有丰厚的职业回报,拿出足够的精力去完成我童年的梦想。有可能的主题没有重大的突破,我的天赋是在副业里实现,成为自我实现的主要原因也可以。

  我记得有一个记者访问李亚鹏,记者问他你天天拍戏、拍电影,生活不规律,你觉得苦不苦,他说我从来不觉得苦,那是为什么,他说因为我喜欢这个行业,难道因为喜欢就可以这样吗,他说人对职业的态度有三种,有一种人上班,一到单位门口又到鬼门关了,又受煎熬了,但是能挣一份钱满足自己的生存。第二个这个班上着不错,但是不是自己的理想状态,但是收入丰厚,让人难以放弃,就上着班挣这个钱,拿出一部分时间、精力干自己特喜欢的事。第三个我要干的这个事就是我特别喜欢的,我干的再累再苦没有回报也有趣味,而巨大的回报是必然的,李亚鹏说我就是第三种状态。各位刚刚要入职场的时候,愿意选择哪种生活,可以自己做选择,不太愿意冒风险的,可以找一份比较合适、优惠收入的工作,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理想。

  主持人(唐晓):孟总监您作为一个女士,还是大学在读的女孩,但是您现在已经工作一段时间了,您当时的梦想还有吗?有没有实现您的梦想?

  孟晓娟:年轻时候的梦想有时候是虚幻的,我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先赚钱,比如先赚三个月钱然后去玩,走到一个地方在那住下来找个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玩,玩遍了再接受走,实际我发现离这种生活很远很远,每周工作还要加班,很正常,但是我觉得非常快乐。我刚毕业的时候也不是人力资源,我是工作了4年之后开始接近这个行业,工作7年之后全身心投入人力资源岗位上。

  我后来发现我可能喜欢的不是走游世界,现在让我出去玩,就觉得出去有很多困难,要准备很多东西,这么长时间跟家里人接触不到,我就喜欢跟人谈心聊天,所以做心理咨询也是我有内而外的趋向,所以年轻的梦想是不是真的,客观事实证明是一种幻想。当然我不是说咱们女同学一定是幻想的,有的可能就是很执著,就要坚决地追求,像杨老师说的我不要待遇不要钱,就乐此不疲,但也可能你工作当中执著地就要这样,我完全可以放下来找一个工作比较胜任的,感觉比较愉快能从事的,然后慢慢寻找自己的梦想或者兴趣。

  主持人(唐晓)

  杨老师您觉得她说的是梦想转移的过程?是转移了还是升拉了?

  杨凤池:我觉得孟总很智慧,我有一个梦想,到底真梦想还是伪梦想,因为我兽困想到处去旅游,等我长大没有人限制我,出去旅游的愿望就不强烈了。有一次我在一个地方听一个导游说要马上辞职,我说干了多久,他说不到一年,我说怎么干那么短就辞职,他说我上大学的时候周游全国,现在全国还没有周游遍就不想干了,没想到导游这么没劲,又累又苦各种客人,特别难协调,任何一个事都有可能成为事,我想的是到处玩,而不是伺候我自己都看着别扭的人。我说为什么当初选择这个,他说我上大学觉得最好的就是到处周游,主业不学,学了导游,真正干到一年就烦了,这属于伪梦想。

  真梦想和伪梦想有一个鉴别标准,我们人类所有的梦想从理想到现实都是要克服巨大的困难,当你梦想干什么事都轻松愉快,那本身就是伪梦想,真正的梦想是我有一个梦想,不管遇到多少困难,要我付出多少代价我也在所不惜。

  主持人(唐晓):我们有真梦想的同学鼓一下掌,我们要学会去鉴别。还有一个同学提问的,请这位男同学。

  提问:

  首先感谢主持人把这次珍贵的机会给我,我听了几位嘉宾关于择业、就业的问题,其实我觉得就业可能是生存,择业是生活,不知道我的理解是不是片面,在当今社会有一个特别主流的就业价值观,先就业后择业,然后择机创业。

  这个价值观在座各位是不是十分认同?

  杨凤池:这个同学总结得特别好,以后新浪编辑他这个位置比较合适,他的思路比较适合。

  提问:

  是这里写的。

  杨凤池:他善于引用也很棒,还要引用到合适的地方,把别人的话引用过来很贴切,这也是能力,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可能徐总也是这样。

  一开始大学出来我们最主要先找一份事,每个月有点收入,哪怕助学金,就业之前就要有择业的眼光和视角,最好“就”和“择”贴得比较近,就业获得的工资哪怕低点,就当做最低等的助学金了。我认识一些自己创业的民营企业的老板,我发现很少有人说就业、择业、创业之间是很大的断程,基本都是有延续性,特别一致的,我希望你这三点之间的距离短一点。

  匡校震:从就业、择业到创业的过程比较合理,关于创业因为我是负责创业这块工作,我不能说高校毕业生毕业的时候不适合创业,现在国家对创业工作非常重视,各级政府、学校也非常重视,但是真正创业成功的,大学毕业就走向创业成功的不是很多。这个方方面面的原因,不一定同学们不适合创业,可能咱创业教育做得不够好。

  整个北京高校把创业课作为一个全覆盖教学来进行教育的,好像很少,最多就是一些讲座,一些选修课,这已经不错了。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去年开始试点,对整个首都地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们进行创业培训,完全是免费的,甚至有免费的午餐。今年我们打算培训三百人,将来有几个培训基地,可能和高校或者大学科技园联合。如果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愿意创业,可以参加这个培训,同时我们中心会每周安排创业导师给大家进行咨询,包括项目的遴选,风险评估,困难帮你解决,也希望有参与意向的同学参加。

  任玥:你们现在很幸福,我们毕业的时候没有类似创业的指导。对要创业的同学,我提一些建议,你要受得了苦,这是你要经过的,我们遇到的很多人付出很多的努力,最后死在沙滩上,什么都没有获得,或者失去了很多东西,尤其男孩子,女孩子我不建议你去创业,我作为一个过来人。

  男孩子真是要耐得住寂寞,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过程,我现在读清华MBA,它跟很多资源平台有相关的课程。即便是这样,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即便这样,也很多都是艰难地摸索,他们都是很困难,在艰难的摸索过程中。不要把创业想得太美好,也不要把创业过程想得太短暂,你需要耐心等待。从大学刚毕业,大家还是多做一些储备,多和社会接触,当你的视野宽了,当你认识层面的人多了,你会有不同的想法,你的理想可能会跟着身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你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或者不太执著于最初的梦想,你会过得更快乐一些。

  杨凤池:我遇到过很多创业来向我咨询的,我说你当时为什么想创业,正好任老师说的,他说我觉得太寂寞了、太苦了,原来的工作状态太寂寞、太苦、太缺钱了,所以我创业了,我现在特别严肃地特别真诚地提醒各位,有谁想创业的话,如果是你是觉得太穷太苦太寂寞,千万别创业,因为创业更苦更寂寞更穷。

  孟晓娟:做职业经理人和做创业者、老板是两类人,不是我这个人既可以打工又可以当老板,什么人能当老板,就像唐僧那样的人,没有什么能阻挠我的脚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徒弟离我而去还是妖怪抓住我,我都会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往前走,而且我有坚定的意念,这样可以聚集一堆人跟着你干。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有一些人适合在组织中生存,他们适合在规则中发挥自己的能力,金牌的打工者、高级的打工者年薪几千万也可以挣到,所以你为了钱,创业可以得到,打工也可以得到,这个不是衡量的标准,最终的还是判断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通过一些职业测试,通过自己的体会,你是不是这样的人,我能不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几乎偏执地追求它。

  还有关于就业、择业,我非常赞同杨老师讲的,你可以把就业当做你的底线,但是做准备一定要按照择业来做准备,这也是我刚才听熊博士讲的消极心态。我在面试、招聘过程中就有深刻的体会,大家对面试很重视,对招聘过程很重视,网上千篇一律都是答题模式,但是深层次储备远远不够。

  比如我们问一个学生,你为什么放弃原来的专业竞争这个岗位,可能他说我喜欢,怎么体现能喜欢,他就讲不出来,但是也有同学讲得很好,我可能做了哪些准备、读了哪些书、参与了哪些实习,比如做投资,对现在的市场做一个分析,他滔滔不绝不管讲得对不对,就能看出来他确实投入了,所以你们要择业准备,要真准备,光是应对面试官的几个问题是没有常性的。

  主持人(唐晓)

  在座有没有打算创业的举手?创业的同学都悄悄低头自己创业了。

  匡校震:刚才没有人举手,我感觉很正常。从今年开始发创业证,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到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领取创业证,以学校领取,我们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1%的发放,一百人里面有一个。发了1%的创业证,真正到目前为止,因为它有真正创业的网上登记,目前登记了大概有千分之一,所以在座的没有一个人举手很正常。

  主持人(唐晓)

  你说的这个千分之一,是领了证的人的千分之一?

  匡校震:整个毕业生的。

  主持人(唐晓):这千分之一的又网上登记的?

  匡校震:这些是真正创业的。

  主持人(唐晓):你从自己的工作经验里面,大学生创业最容易出现的麻烦是什么?

  匡校震:创业虽然提了很长时间,但是真正有实际性的进展,目前为止成果也不显著,北京创业指导中心今年成为了创业服务部,原来是没有的,专门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进行公益性服务。比如刚才专家提到,你有没有创业的素质,这个素质有的是天生的,有的需要教育、培训,现在创业是一个薄弱环节,首先创业的素质普遍来说不具备,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你开始实施创业的时候,首先要项目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这个很困难。另外后续的比如资金的问题,场地的问题,当然现在有一些优惠政策,但是应该是困难比较多。

  主持人(唐晓):我们今天的论坛很快就要结束了,最后请各位嘉宾对我们在座的大二大三的同学,还有一年的时间去更好地就业、择业、未来创业让这三个点离得更近一点,你会建议他们做什么。

  匡校震: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合理定位就会快乐工作。

  杨凤池:我想所有大二三三的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到底喜欢什么,第二我到底能做什么,做什么别人看上去很累,我做上去也有趣味。想好这两点。

  孟晓娟:我们大二大三的同学你们还有时间,这个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任玥:我想说的话他们都说完了,我自己最深刻的感触就是,你如果想做一件事情,如果你现在还来得及去做一个决定,就想我凭什么做到这件事情,为这个做准备,我的建议多读一点书。

  主持人(唐晓)

  刚才微博说要发创业证了,大家赶紧去抢,我的微博是唐晓芸,如果你看我的微博,会看到我转了一个视频,奥巴马给全美国的学生做了一个演讲,他说我要给你们讲的是责任。我们强调社会的责任,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强调学校的责任,你们要培养更优秀的学生,我们强调老师的责任,你们要给学生更多更细致的指导,最后我要跟在座每个人谈的是你个人的责任,如果你对自己不负责任,之前的负责任都是白费,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我们这么多的专家给了这么多的建议,包括我们马上要发创业证,如果我们发创业证的时候,你没有去做,你没有负起你的责任,你的就业压力一定会越来越大,别人对你负的责任也是白费,再一次感谢我们每一位负责任的专家,也希望各位同学对自己负责任,让我们更好地就业、择业、创业。

  我们的交流环节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冯松青):我们希望论坛结束之后,大家继续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微博、网上互动通过底下的活动,大家共同交流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大家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创造更好的机会,最后感谢嘉宾,也感谢同学们配合,今天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