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艺青年”在深圳“收藏”自己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 17:28   《课堂内外》杂志社

  他是“80后”,来自河南,只有初中毕业文凭。从小他跟着舅舅学国画,对美术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把一生都献给美术事业,但家里人反对。因为初中毕业后未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美术生,孙文正便背井离乡来广东打工,这年他18岁。到现在,他已经在东莞、深圳等地辗转生活了11年。

  在深圳宝安偏北一个名叫石岩的地方,工厂遍地。一到下班时间,成千上万穿着不同厂服的打工者,从不同的工厂门口出来,像洪水般倾泻到大大小小的街道,融入点缀在工厂周围的宿舍、出租房或者各种档次的大排档。    

  他们统一着装,统一方向,统一疲惫,让你很难看出他们之间的不同,真正不同的是他们怀揣着的不同的梦想。                               

  到深圳打工的“文艺青年”

  在洪水般的人群里,或许没有谁会去关注或者在意一个高高瘦瘦、年轻腼腆叫做孙文正的打工仔。行走在路上的他和普通的打工者没有什么不同,然而走完这段必经的路,回到宿舍,你就能看出不同的他。同事们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抽烟、喝饮料、睡觉、煲电话粥、玩游戏,他却是看书,还大多是关于艺术收藏、关于尼采,与他的生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不看书的时候,他或者是窝在屋子里,用自己买来的画具涂鸦,看累了画累了,就躺在床上发呆。   

  在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里,孙文正从不和同龄人去逛街、上网、谈恋爱,而是把这难得的可以出门的机会,全部有计划、有选择地去深圳的艺术区、美术馆、画展上转悠。先是熟悉环境,转熟了,就和艺术区的艺术家们聊上几句。   

  来到深圳,由于没有高等教育背景,也没有一技之长,孙文正只能在工厂做普工。辍学、背井离乡、机械重复的工作,并没有磨灭他对美术的爱好,学习美术反而成为他生活的一种寄托。他认为艺术是靠灵性的,职业、学历并不是成才的障碍,只要付出,可以慢慢积累。    

  工作之余,孙文正开始自己摸索油画的创作,没有去拜师学艺,没有去任何机构培训学习,买来颜料和笔自学。凭着国画的一点底子,他自信地开始涂鸦,全凭想象作画,一步步摸索的过程让他慢慢也能画出一些像模像样的作品。他还画出了自己的心得:“画画跟自己的心情有关,当心情压抑时,画出的人像表情也会是阴郁的。”    

  艺术和生活休戚相关,根据自己的打工经历,孙文正的画作内容很多是表现“80后”打工生活题材的,他觉得现在不少“80后”身上有一些陋习,比如挥霍、迷茫等。他也曾经迷茫过,打工几年,对人生开始感到茫然,是安安分分地打工拿着稳定的工资,还是寻找自己喜欢的事业,坚持走自己的路?后者固然更有吸引力,但是,那需要付出经济和时间的代价,而且代价很大。    

  2003年,孙文正到深圳布吉的著名油画村大芬村转悠,通过和那里的一些艺术家交谈,他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向日葵凋谢的瞬间却在凡·高笔下迸发出永不败落的力量感,我活着也该有这样的劲头。”从此,他将时间加倍地放在了研究和学习美术上,决定改变自己做打工仔的命运。他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出“80后”内心的希冀,引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收藏者中的打工仔

  孙文正对收藏产生兴趣,是从小学三年级时开始的。那时见到了老师收藏的一张《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印象特别深刻,于是他也学着开始收藏一些早年的邮票、书信和语录。收藏的价值不在物品,而在于挖掘了他对于收藏的兴趣,他从不在意别人的质疑。    

  他刚来广东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在东莞的一家工厂做普工,月薪800元,没事的时候就跑去广州看邮票展览,用毛笔临摹邮票上的图画。那时候,他开始阅读《书画收藏》等有相关的书籍。后来到深圳一家印刷厂上班,在厂里做事的时候,每次看到用来包裹产品的报纸上有关于书画收藏的东西就会捡来看,有自己喜欢的,就剪下来,用心地贴在笔记本上。很多知识,他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捡来”的。随着收藏知识的增长,他开始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收藏品味和艺术修养,把收藏目标更多定在名家作品上。    

  一千多元的工资,要收藏名家画作,让人觉得有点儿匪夷所思。而他,自参加工作以来,11年的工资,七八成都用在了收藏艺术作品上。为了从有限的工资中省出更多的钱来购买自己看上的名画,他曾经连续三年没有回过老家。     

  有些画家实在看不过孙文正的这种消费方式,就劝他说:“小孙啊,你可以先打好经济基础再谈收藏。”虽然他也认同,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扎进艺术圈品画赏画淘画,对他来说,感受艺术氛围就能带来莫大的快乐。    

  因为经常去看画展,去艺术区转悠,慢慢和艺术家们交上了朋友,艺术家们见他真诚,也被他为梦想的坚持而感动,常常会给予他优惠或者送作品给他。他说这些藏品,都是艺术家们对他的恩惠,是绝对不会出售的。     

  现在,孙文正的藏品越来越丰厚。真正收藏到的名家画作,陈少平的《少女》算是一个。2004年文博会,孙文正在陈少平学生水彩画展上,第一眼看到陈少平的《少女》,就被画作的魅力吸引住,水墨与水彩结合,大笔写意,东方神秘色彩与西方印象派融合的气质,让他迷恋。文博会上这幅画卖价实在太高,让他望尘莫及,不过,通过这次展览,他与陈少平的学生结成了好友,经过两年时间的交往与商谈,终于在2006年以他能承受的价格如愿以偿买到了《少女》。

  “收藏”自己的未来

  也许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深圳普通打工仔的生活。身边确实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倾其所有来玩这种一掷千金的收藏游戏,大家都觉得他玩不起,觉得他有点疯,他却不以为然。   

  他的这种痴狂,渐渐为艺术圈人赏识,很多人开始关注他,为他的这种对艺术的钟情与专一而感动。2009年,一些支持他的艺术家为他举办了一个收藏绘画作品展,希望他的事迹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可以激励更多像他一样心怀梦想的人,看到希望,找到生活的乐趣,发掘人生的意义。    

  孙文正的收藏画展吸引了不少观众,画展展出的时候,他还在车间的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地工作。    

  在深圳打工数年,孙文正在金钱上依然一贫如洗,他富有的是三四十张多年来收藏的艺术作品。提起这些宝贝,他一脸满足,透过他的满足,能看出他内心的丰盈。    

  他依然走在自己决心要走的路上,用行动诠释着一句话:“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关于未来,他想用画作来表达“80后”打工者这个群体,并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人接受和欣赏。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