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求职招聘> 北京晨报 > 正文

注册50M免费邮箱
手机短信息传情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8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深入报道:2001年北京人才大市场盛况空前

http://edu.sina.com.cn 2001/02/23 07:39   北京晨报

  2001年北京人才大市场本月17、18及20日在国展中心拉开帷幕,3天里,15万人次求职应聘,2400个单位招兵买马,2万多个职位虚位以待。

  自1996年起,北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人才大市场。1996年北京人才大市场参会单位1453家,参会个人90237人;1997年参会单位1487家,参会个人72189人;1998年参会单位1705家,参会个人122406人;1999年参会单位1320家,参会个人98925人;2000年参会单位1584家,参会个人91100人。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圈里人却说,这种骡马大会似的人才市场已显颓势。但是,不论从参会单位还是从参会个人来说,今年的人才盛会都盛况空前。记者注意到,离国展中心一站地以外的小复印商店就开始排队。17日散场的时候,一位先生等了1个半小时才打上出租车。为安全起见,3天里工作人员曾2次在不收票的情况下,开门放人。展馆内外,900多位工作人员严阵以待……

  当今,还有哪个市场如这般一样爆棚呢?

  发展真是硬道理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经就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打过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经济增长了才有就业岗位出现。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求稳定是真正的稳定;在运动中求平衡是真正的平衡。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骑得快就稳,骑得慢就晃,不骑就倒。走钢丝关键是往前走,从来没听说过谁有本事站钢丝的。”

  今年到人才大市场上招兵买马的用人单位比去年多出了近900家,8成以上在招聘启示上都注明“有3至5年相关经验者优先”。“我们的岗位都是虚位以待。招来的新人一两个月内要能独当一面,为企业创造效益了。”许多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都这么解释这条要求。求贤若渴之势可见一斑。

  来自人事局的统计,2001年,北京市属用人单位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比去年多出6成,绝大部分科类毕业生的需求都是有增无减,其中,工科、师范、理科、财经等科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增长较大,农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亦与去年持平。与去年相比,仅中关村地区,今年对毕业生的需求的增加量达到5200人。

  人力专家认为,正是“九五”期间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保持了强劲的拉动作用。

  对手就在你隔壁

  中国加入WTO在即,将有更多的外国小公司进入中国,这将造成更为激烈的人才争夺。

  我国加入WTO后,更多的外商、外资将进来,届时经济的发展不缺技术和资金,而最大的缺口将是人才。可以预料,“入关”后国内企业面临着国际间的竞争,而国内的企业经营者队伍首当其冲面临冲击,如果适应不了这种冲击,很可能会冲垮一批企业家。

  也许正因为此,北京仪表机床厂的总工程师、副厂长、副总经济师、人事经理等企业要人溜溜在国展守了3天。总工程师李润源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我们有多少要多少。我们是国有企业,我们能力有限,但我们不落伍。干了10几年的老工人,工资不过六七百,新来的大学生,我能给800元。一年以后实行谈判工资。干得好的与干得差的,工资整整差10倍。”

  李润源的展台前密密麻麻全是人。这个在招聘中似乎不占优势的企业,为何得到了挑剔的大学生的青睐?原来其中有一条“解决北京户口”。有个毕业生问:“你行吗?”李润源说:“你要做的就是给我的企业创造效益,怎么解决户口,那就是我的事,我砸锅卖铁也能给你解决了。”

  人才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了解,自去年11月20日之后,北大已经为400余家用人单位举办了超过70场次的专场招聘,而其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外来的和尚”。就像是在外企馆里,“联想”的展台与IBM展台毗邻一样,过去我们和外国企业的竞争远隔千山万水,现在对手就在隔壁。你说,李润源能不急吗?他怎么能不不拘一格留人才呢?

  户口不再挡前程

  人才市场火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

  北京作为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一座越来越显得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对于人才似乎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在白领人士眼中,几大城市的引人之处各有千秋。相比上海的都市感、香港的国际化、广州深圳的活力,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许多人钟情于它的首要原因。而对于那些在北京求学、生活过的人来说,这种文化特质更是让他们对北京怀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

  然而,在目前的形势下,仅仅靠一些天然的优势和一种眷恋的感情还不足以使北京继续保持其人才老大的地位。近一年多来,北京也为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动起了脑筋,有了一些新举措:

  近日,人事局出台《北京市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对引进接收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再次进行了调整。引进接收硕士、博士非北京生源毕业研究生,按照学用一致的原则,不受专业、数量限制。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政策做相关调整:允许用人单位接收已列入“211工程”的外省市地区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对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接收北京地区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不做数量和专业限制;对于急需人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主管部门推荐,市人事局批准后,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数量上予以保证。

  此前,也就是前年6月,北京市人事局面向国内外开启了人才引进的“直通车”,对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研发机构所需人才,可直接办理调京手续或申请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

  去年5月,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若干规定》,25条新规定为吸引留学生到北京来发展事业打造了一条“绿色通道”。《北京市招聘外地人才实施细则》也随后出台。

  这些措施的推出将使得科技、文教、经贸企业的人才缺乏现象得以缓解,同时它也体现了管理部门的观念转变和服务意识。北京市人事局局长辛铁说,“北京市进一步加大了为国有企业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的力度,使北京的人才市场环境更加宽松,政策更加开放。北京市正是利用这一系列的政策推出,调整人才分布,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助力。”

  天高就得任鸟飞

  人力专家说,选择职业和流动方向的主要标准是个人利益。招聘会上,西门子表计公司的北方市场部经理发现,许多来求职的人,本来就有很不错的工作岗位或者是很不错的待遇。那为什么还要“跳槽”呢?

  “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他自问自答。

  在这位经理看来,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有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比如,聘个研究生当打字员,抑或是把人才“束之高阁养起来”。

  人才流动是单位用人自主权和个人选择自主权落实的结果。觉醒的人才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在他们眼里,待遇好是选择单位的重要的一个标准,但不是惟一的标准。

  据北京高校毕业就业指导中心和市科委人才中心不久前披露的消息,在中关村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目前有10万没有户口的大学生在打工,其中近几年分回原籍后又重回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和压根儿没有离开北京的各占一半。回京的毕业生认为:在北京有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一些专家认为,年轻人频频“跳槽”,是整个社会环境变化的结果。随着国家机关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加上各地用人环境更加宽松等等,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在一棵树上吊死”转而“跳槽”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

  这一年来,有10多个城市组团来京“挖”人才,也确实挖走了不少人才。专家认为,中国要走向开放,人才的流动是大势所趋,是不能阻挡的潮流,而且高层次的人才和复合型的人才将首先流动起来,短期内会给国家带来阵痛。但从长远看,它更有利于在全社会真正树立“尊重人才”的观念,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互相传递,也使年轻的大学生在这些企业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官员组成咨询团

  一年一度的春季人才大市场,被看成是人才的庙会。它不仅是首都人才市场知名度最高的品牌,而且成为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功能最多、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最好的人才交流盛会之一。

  与往届不同,今年的人才大市场并不是独立运行。在此之前,市有关部门组织了6场人力资源研讨会,专门为招聘单位讲解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招聘会上,人事局各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全部“上场”,就有关职业心理、政策、法律、创业、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内容竭心尽力辅导求职者。“尊重人才”不能光说不练。

  市场机制对人才流动已经发挥出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们更加依赖人才市场寻找岗位和招聘人才。

  但是,当看到背着大包、小包,倦意还写在脸上的外地求职大学生,水都顾不得喝一口,就往展台前挤,天女散花般地投递简历时,主办者还是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毕竟,骡马式的招聘会成功率有限。

  英国学者雷·海蒙德认为:招聘工作主要是在招聘者与求职者之间建立联系,而这正是网络的专长。主办者已决定,要多和外省的毕业生就业部门合作,通过网络把北京的招聘情况通知他们,争取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哪有职”。

  三足鼎立才稳当

  尽管大量的工作机会虚位以待,但要坐上那些位置并不容易,因为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光靠学历文凭找工作的做法,显然早已落伍了。记者在此次就业市场上看到,不少单位对应聘者的专业已经不作过多限定,而是注重考虑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外语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等各个方面。某家信息公司招收100名新员工,招聘信息上清楚地写明,欢迎非计算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加盟。一家银行领导说,为适应加入WTO后的竞争,将逐步调整现有员工的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今后几年的招聘工作不再偏重于会计和计算机专业,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员、法律人员和精算师等将成为银行的需求重点。

  未来的职业战场将是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三种人才竞相争辉的局面。创造型人才不仅能够参与竞争,还能超越竞争,能够发现更有战略价值的新领域、新课题、新产品,不断形成“人无我有”的优势。他们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最受欢迎。复合型人才也叫多功能,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四合一”人才计划,即培养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的人,以此作为立国、立民、立家、立世、立新依据,以求发展当今,赢得未来。随着现代生活个人独立性的加强,协作将显得更为重要。“能力高但脾气古怪难与人共事者”、“有才华但恃才傲物私心太重者”、“只顾自己合适不兼顾他人利益者”将不受欢迎。合作取胜、协作竞争、双赢,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点。

  专家认为,成为这三种人才或获得这三种人才是需要培养的。过去对已经就业的人总是讲“业余学习”,这种观念要改。“在岗学习”、“终身培训”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要求。美国一位大公司的总裁对他的员工说:“我对你们的要求是不停地学习,学习就是你们工作的组成部分。”现在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大学本科以上文化,三至五年工作经验,既懂专业又懂外语。这些都是需要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的。(崔红)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相关链接
记者暗访:哪些人才招聘暗藏杀机(附图) (2001/02/23 07:04)
新世纪人才竞争将是一场没有国界的全球战争 (2001/02/23 06:38)
四川人才争夺激烈 年薪60万谁去拿 (2001/02/22 14:59)
云南省人事工作将实施人才战略深化制度改革 (2001/02/22 16:10)
选才新动向:360度考核人才 (2001/02/22 06:41)
人才招聘会上的尴尬现象:男人35岁是道坎 (2001/02/22 06:37)
从招聘会现场透视人才最新走势(附图) (2001/02/21 10:39)
用人单位注重大学生实践经验(2001/02/22/ 07:35)
需求增长大于供给 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旺(2001/02/22/ 07:09)
从招聘会现场透视人才最新走势(附图)(2001/02/21/ 10:39)
北京市人事局局长称:今年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大(2001/02/21/ 07:04)
大学校园里的最后一战:从毕业到就业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音乐风云榜》2000年十大金曲评选
新浪漫情话给最爱的人手机短信排行榜
强力推荐网友长篇力作:不死鸟
Club缘花城仙子大选,汇聚热门美女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500条
新浪网独家推出“牛县长日记”
新浪网有奖用户注册活动 手机天天送
时尚推荐:情人节经典电影海报欣赏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