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后阶段。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少数毕业生为求得好的职位,在推荐材料上夸大其词甚至弄虚作假。不少用人单位在物色网罗人才时,常为此而苦恼。
西安某大学校内一家复印店的老板告诉记者,经常有一些毕业生在店里复印推荐材料时,找来一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证书,在上面贴贴剪剪,把自己的名字换上去。一复印,这些荣誉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
一位在某校念大三的同学说,这样做的毕业生在他们学校为数不少,许多人美其名曰“包装”。除了使用这种手段外,有的学生还在毕业推荐表上为自己填上各种各样虚假的“社会实践”经历,如在一些知名企业兼职、参加和主持过校内外一些大型社会活动等。
记者了解到,由于用人单位十分重视毕业生们在学校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这些“包装”对毕业生们找工作有一定帮助;并且,一旦用人单位日后有所怀疑,往往也由于时过境迁,很难也不愿意再去查对。一些毕业生正是看中了这些“好处”,才不惜弄虚作假。
教育界人士认为,毕业生们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上填上一些“不存在”的材料,一时间可能会为自己带来好处,但这也容易让用人单位对其期望过高。看到了毕业生的真实表现,用人单位的过高期望极易变成失望,甚至会对毕业生和其毕业学校产生不信任。(李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