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01年5月1日9:00
采访地点:哈尔滨某大学美食广场一楼
采访对象:男,本科,机械设计专业。
(应该同学的要求,其姓名及具体单位名称皆以字母代替)
当我的手表指向8:59时,A同学出现在美食广场的玻璃门前。一身深蓝色的西服,与这个季节不是太相称。待他走近,我便打趣:“小A啊,接受老友的采访,没必要穿得这么正式吧?”
A同学扫了一眼我已经摊开的采访本,回敬一句:“大家互相探讨一下择业的酸甜苦辣,你也别太正式哦!”紧接着便向我解释:“这可是我找工作才穿的‘正装’!”
关于择业的话题就此摊开:
我学机械专业。上大三时,看大四的师兄师姐们找工作,简直就是一场白色恐怖,尤其是我们学机械的。每当我们寝室谈论以后的出路时,总有些担心。
我是自信的,或说是狂妄的。稍微有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每个狂妄的人,有时都是自卑的。我的自卑体现在走过北大校园双腿就会打颤。于是找工作时,我定了一个目标:去北京,就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圣殿”——北大。因为我知道不进北大,我这辈子没办法去除我内心最深处的自卑感。
想在工作后考研,你总得有一个好的环境吧。所以我便把我的目标具体化了:地点在北京海淀区,因为靠近北大;工作最好轻松一点,因为要复习考研;工资在2000元左右吧,因为要维持我的生活。
我把我的想法在寝室“公诸于世”,招来了大家一致嘲笑,这是我预料之中的。我也觉得自己是吹牛吹大了。但我知道自己比较懒,很需要别人的督促,所以就有“把别人的嘲笑与不屑转化成前进的动力”这种很“卑劣”的方法。
这就是我找工作的两大因素:一是目标,二是动力。第三,应该是开始行动了。
于是我开始花很多钱和精力来准备自己的求职资料,同大四的师兄师姐们一起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当然,没多少人愿意看我这个“大三”的自荐材料,但这份资料却帮我找到一份某大商厦总裁办公室的寒假兼职工作,着实锻炼了一把,也为大四的毕业自荐书添上了较为精彩的一笔。比起我做自荐材料的付出,应该算是收支平衡了吧!
也可能就是因为我比别的同学准备得早那么一点点,到了大四,我的机会来了。
来学校招聘的第一个单位,地点在广州。老板说看中的是我的细心。公司地点不错——在广州市中心,繁华地段;给的工资也不少——试用期2500元打底;工作内容也和我的意向相同——搞企业策划,正是我想转的行业;发展前景也不错——即将上市。老板还向我透露,这是第一次来高校招生,是想为公司培养一批中层干部。我曾一度准备和公司签约,但想以后机会多的是,就忍住了。
再以后,有许多不错的公司企业都在进行校园内的专场招聘会,我也积极地参与其中,结果可以用“屡败屡战”来形容了。我也总结了两条原因:一是我太出色,二是公司没眼光。
实际上找工作确实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候公司不一定因为你优秀就把你录取了;有时候公司却能发现连你也不知道的潜质;更有的时候不同公司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就是那个拒掉我的电脑公司,老板给我的第一个评价是太粗心,因为我把自荐材料给订反了,害的那个老头翻来覆去没看懂。然而接收我的广州公司又说我细心,真是拿他们没办法!所以呢,“普遍撒网”是一个找工作不错的方法,说不定你就会像“痞子蔡”遇到“轻舞飞扬”。
参加的招聘多了,总结出不少经验。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崇拜哪一个人?”面对政府公务员招聘,我认为你应该回答“邓小平”、“朱镕基”;面对企业或外企,应该回答“我的叔叔、我的老师”之类;而在面对一个小的有活力的创业团队时,我是这样回答的:“我崇拜一个女孩,她是我们学校同一年级的的学生,姓王。”主考官问我:“你崇拜她哪一点?”我回答:“她长得漂亮,就这一点!”结果博得主考官会心一笑。他大概是欣赏我的率直吧!
那天在一个招聘会上,我看到了这么一个单位。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我心里‘咯噔’一下);名称:中科院B所(我攥紧了拳头);招聘专业:机械、经济管理——众里寻她千百度呀,就是她了!
于是,我便上去同负责招聘的老师攀谈起来。我知道科研单位基本不要本科生的,但我并没灰心,而是拿出我发表的一些“豆腐块”文章,这让那位和蔼的老师很是欣赏,并说:“我们单位就需要个文笔好的”;我又拿出做学生干部时搞的一些“豆腐渣”学生工作项目资料,这更让那位老师赞叹不已,连说:“不容易”。当老师提出看我的成绩单时,我就把惟一的原件递给她,并很谦虚说:“老师,我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当然还跟着“但是如何如何……”这样的后缀了。
正在我忐忑不安时,和蔼的老师又说话了:“你应该学文科呀!”我理解这句话是褒义的,最起码是中性的。但那位老师还是劝我:“再到别家单位看看,因为本科生可能不太好办!”我却故作聪明地表白自己的“忠诚”:“我只有一份简历,就给您吧!”然后,就昂起头走出了招聘会场,似乎已然胜券在握。
过了元旦,我迫不及待地致电老师。她说:“你最好能过来面试一下。”
到了北京我才意识到形势严峻:有不少专业比我更符合单位需要的硕士生参与竞争同一职位!幸亏又在那位和蔼的招聘老师推荐下,我得以同人事处的处长谈了话。在交谈中,我看得出处长对我的表现也很满意——这又使我增添了许多希望。
在那之后,单位某科研室主任发了一个E-mail给我,问我是否愿意去科研室工作。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岂有不愿意的道理。我立即回信说我非常乐意。
我以为这下搞定了,没想到人事处领导说:“今年中科院基本上没给本科生进京指标,你的事情还没定下来!”
那个时候我应该是内忧外患了——眼看学校规定的签约日期快到了,广州的公司催我办签约手续,可北京的中科院还得等!怎么选择对我来说是个考验。
人生能有几回搏?我向来就觉得工作就是一场赌博。于是我选择等!
最后还是科研室为我解决了难题,主任告诉我说承担的都是国家重大项目,指标应该不是问题,直到这时我才松了口气……(梓峰)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