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求职招聘 > > 上海青年报>新闻报道




人才市场何去何从

http://edu.sina.com.cn 2000/06/15  上海青年报

  一位记者朋友告诉我们,他写了一篇关于沪上人才市场的分析文章,其中提到:沪上人才交流会此起彼伏,看似红火繁荣,但实情却是举办者疲于忙碌,成效甚微;人事经理应顾不暇,啧有怨言;应聘者奔波赶场,长伴失望。此文一出,他即被某些人才交流机构敬告为“不受欢迎的人”。

  听罢,我们感到一阵悲哀。按说,此君克尽职守,秉笔直书,于沪上人才市场建设颇有鉴识益助,奈何竟博得如此“厚爱”?

  “这说明我们有些人才中介机构还没有认清当前形势,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感到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从而缺少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须知,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今后会有相当多的归国留学人员、已经和正要进入中国的合资、合作或独资公司将跻身国内人才中介领域。这些人员和机构素质较高,熟悉行情,如果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一旦大举介入,我们现有的绝大多数人才交流中介机构在竞争力远远不如他们的形势下,很可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数年后再看沪上人才市场,多是他人天下。”

  上述这番话出自市人事局一位官员之口,不知那些敬告我们的记者朋友的人才交流中介机构又做何感想?

  关口之一:

  逾越初级有形市场

  从理论上讲,沪上一系列人才交流会属有形市场范畴。有关人士多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类原始、初级的有形市场将更多地被委托招聘、网上招聘、媒体招聘等无形市场所取代。

  说来也巧,5月20日和6月10日,在20天时间里,由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举办了两场当今沪上最高层次的有形人才市场。其中5月20日的高级人才面试会参会招聘单位40家,进场人数2100人,当场达成录用意向的225人,有800人进入复试,等待通知。

  6月10日的上海夏季人才交流会虽然所选时机欠佳,但仍有400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参加,一显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在沪上的感召力。

  能有如此感召力,一方面有赖于上海市人事局七、八年来的政策指导,已树立起沪上人才市场最有影响的品牌地位,另一方面也与以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为代表的各部门不断开拓业务、提高服务档次、拓宽拓深服务内容有关。

  5月20日的高级人才面试会假座五星级宾馆,其本身即表明主办者对企业与人才的高度重视,从环境上已超越集市性人才市场的初级形态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会前的人才初选,持邀请函入场,设置相对封闭的面试区和异地远程视屏面试系统等,使此次高级人才面试会具备了无形市场的内质,以及与当代社会发展同步的科技含量,因而为人们所称道。

  6月10日的上海夏季人才交流会在一般交流会的内容上配合当前形势,推出全面的人事代理业务和人才柔性流动具体服务举措,亦是从内容深度上对举办有形人才市场的积极探索。

  也是在5月的高级人才交流会上,我们又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一家从事移动通信产业的著名跨国公司人事主管告诉我们,高级人才面试会这种形式跨国公司很欢迎,成效也比较高,但一般的人才交流会却让人感到一年不如一年,层次太低,且有泛滥之势;一些主办单位更给人留下赚钱之嫌。

  这让我们想起了1999年底沪上此起彼伏的人才交流会热,在一些简陋的会场,参会单位寥寥几十家,许多岗位是招聘服务员、操作工,涉足其中,颇有劳动力市场之感。这样的市场由职介所来办,可能更为合适。

  据一位在人才市场工作多年的“老法师”分析、测断,这类集市性的人才市场成功率只有10%左右。如此看来,这种表面红火、其实低乱的人才市场显然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极不相符。

  关口之二:

  人才大市场呼之应出

  与此同时,还有更多、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我们的人才交流中介机构去开拓,去享受成功的欣悦。人事代理中的企业委托招聘,就是这样的一片天地。来自许多人才中介机构的资料表明,委托招聘这种对企业与人才知己知彼的招聘方式,其成功率往往高达40%以上,深受企业的欢迎。但目前的局面却是,成千上万的企业却在人才市场的人事代理业务中挂了“空挡”。

  作为沪上人才交流的主渠道,中国上海人才市场现拥有1000家企业会员制单位,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的人事代理企业单位400余家,但另一个数字是,目前落户浦东的各类企业已达一万多家。

  这说明人才交流发展到今天,完善人才交流的后续工作,拓展人事代理业务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家主渠道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人才交流中介机构了。

  所以,1999年上海市人事局出台了《关于加速上海人才大市场的意见》,作为多年从事人才交流工作的市场具体负责人之一,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副经理曹新生认为,面对即将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沪上人才交流中介市场的当务之急是,必须突破条块分割、规模偏小、覆盖面窄、信息不畅、缺乏规范等制约人才流动的限制,整合各类人才服务机构的优势,吸纳国内外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组成一个平等合作、多层次、多元化、网络化的人才大市场。

  而作为沪上人才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市人事局人才流动管理处指出,建立一个由政府授权的权威的人才中介行业协会,以此来规范、引导和推动沪上人才大市场建设与发展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本报特稿/冯政林敏




 相关链接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