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不被遗忘
http://edu.sina.com.cn 2000/06/29 羊城晚报
“你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为我解决了就业问题,我现在已经在广州市广南畜牧有限 公司上班了。我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和帮助。”
这是一位残疾姑娘给白云区残联写的感谢信中的一段话。
白云区残联,连续三年在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综合考评中被评为先进单位;九八年被市政府残工委等单位评为“残疾人之 家”;九九年被中残联评为劳动就业先进单位。今年5月份,白云区残联又迎来她的十周岁生日。
迟开的花一样香
1997年9月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白云区结合本区情况制定了《白云区执行<广州市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规定>实施办 法》。这份正式文件的出台与其他区相比相对较晚。但经过充分筹划,广泛吸取其他区的经验后,文件的实施条例更趋完善,为 切实展开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残疾人劳动服务所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也开始全面展开工作。市残联领导当时对 他们的评价是,虽然起步晚但一炮打响。从1997年到现在,服务所共为357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据了解,对于有就业要 求又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服务所基本上都能满足其需要,为他们找到工作单位。
合适人选送上门
5月中旬白云区残联再一次为10名残疾人找到了对口工种,在白云区石井镇的千蕙鞋业有限公司举办了现场招聘会,让残 疾人向单位推销自己。像这样的招聘会,白云区残联常常是不定期地举行,只要了解到单位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岗位,服务所就会 从求职登记资料中挑出合适的人选,将他们送到单位里去面试。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残疾人找工作本来就困难,如果掌握一技之长,多少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服务所除自己开设一些短期培训班外,还与市的 培训学校密切联系,结合残疾人自己的意愿和特点送他们到市里去培训。培训所需的费用基本上由区残联出。培训所还设有奖学 金,奖励学有所成的残疾人。另外残联大力支持残疾人继续在高等学府深造。1997年一位聋哑残疾人考上长春大学的特教 系,但由于家庭困难无法支付全部学费。市残联与白云区残联得知情况后将她的学费承担下来,使其能安心地在大学里继续接受 教育。
服务所潘所长对记者说,通过培训,残疾人自身素质提高了,为单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单位很满意。同时残疾人在工作岗 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也感到充实和开心。这正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最好结果。
结合特点双向发展
与其他区相比,城乡结合是白云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农业生产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对于愿意在自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残疾 人,区残联也给予资金上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去年区残联在这方面投入了23万资金。服务所还开办了农业技术培训班,请来 农艺师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给学员讲课。另外经常组织搞从事农业开发的残疾人参观生产基地,互相交流信息,使他们能取长补 短,共同发展。
白云区竹料镇的蔡茂能,是一位高位截肢的残疾人。蔡茂能身残志不残,立志要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1998年他看上 村里的一片荒弃多年的烂草地,想把它挖成鱼塘。区残联知道了他的想法后立即想办法为他筹集了6万多元资金。如今蔡茂能已 经建成了一个小规模的立体养殖场,有了固定的客户。《羊城晚报》对他的创业故事还做了专题报导。
热诚服务献爱心
服务所的工作人员都明白,实施就业年审制度,让没有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缴纳保障金,这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 为了促使企业尽量安排残疾人就业。他们平时积极地与区的各单位联系,尽量地做单位的思想工作,向他们宣传有关政策的精 神,说服单位尽可能地接收残疾人进去就业。服务所对实现了就业的残疾人有实行追踪调查,不定期地了解他们到单位后的工作 情况。如果了解到残疾人在工作上不顺心或是对工作环境不能适应,他们会及时与单位协调,尽量解决残疾人的问题。
“我们与残疾人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有什么事都会找我们帮忙,有心事也会向我们倾诉。”残疾人劳动服务所的何先生这样 对记者说。服务所的工作人员与残疾人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残疾人对服务所给予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充满了感激之情。文章 开头提到的那位残疾姑娘陈彩琴已写过两次感谢信给白云区残联。服务所的黄小姐和夏先生陪记者一起到陈彩琴工作单位看望 她,当陈彩琴看到当初帮她推荐工作的黄小姐时非常高兴,亲热地拉着黄小姐的手,黄小姐关切地问了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情 况,两人的那股亲热劲就像亲姐妹一样。
结语
今年的全国助残日已经过去,而我们的助残工作还在继续,并且还将深入开展下去。正如服务所的黄小姐所说的,助残工作 尤其是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工作仅仅依靠残联是不够的,需要靠大家,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将它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