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高考专栏 > > 正文

重点学科

http://www.sina.com.cn 2000/07/11 19:39  
1. 植物学 植物学科依托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自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 级重点学科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致力于将现代植物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应用于林业生产实际的研究,尤其在我国温带、寒温带森林植被的结构与功能及天然次生林立体开发、合理经营的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担负着承担全国性科研协作项目和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植物学专门人才的任务。学科的整体水平无论在全国林业同类学科点中,还是在全国同类学科点中均占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已成为国际同类学科点普遍关注的中国植物学权威学术单位之一,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1)主要研究方向: △植物分类学 △植物群落生态学 △植物生理生态学 △植物生殖生物学 △植物分子生态学 △植物资源学 (2)学术队伍:植物学科现有教授1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兼职教授8名;客座教 授和研究人员41名;副教授17名;讲师31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植物学科近五年来,正式出版学术专著16部,正式发表学术论文 222篇,其中国外SCI学术刊物论文收录4篇,国外重要学术刊物论文7篇,国外一般学术 刊物论文2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106篇。共获科技奖励6项。经专家鉴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3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4项。 (4)学术交流:多年来,植物学科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先后有31人赴芬兰、俄罗斯、日本、美国、德国等地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主持专题会议或宣读学术论文,有24人赴美国、加拿大等地开展长期的双向合作研究,学校还先后邀请62位外国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另外,本学科还在1996年和1998年召开了首届和第二届全国植物分子生态学学术会议。植物学科的祖元刚教授作为执行主席成功组织了以“分子生态学”为主题的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36次活动(1999,北京)和以“生态适应与进化的分子机理”为主题的科技部香山科学会议第121次活动(1999,北京)以及第五届国际生态模型大会等(1995)。 (5)基础设施:植物学科拥有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助、总投资1250万元的实验楼总面积 为5662.85平方米。现有树木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植物解剖学等4个实验室和1个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植物学科现有仪器200多台,总价值1600多万元,主要有PCR扩增系统、DNA测序系统、DNA合成系统、毛细管电泳仪系统、精密蛋白检测仪等先进仪器。 2. 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科始建于1952年,经过四十多年建设积累,森林生态学科的科研、教学水平 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跟踪和瞄准国际研究前沿的同时,本学科立足东北广大国有林区针对阔叶红松林和次生林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形成了理论体系和研究中心,并注意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作为研究的生长点。化学生态和物理生态研究是紧随生态学研究前沿开展的交叉学科研究。火生态研究在国内也独具特色。学科已经形成一支高水平、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空气浓厚、学术交流活跃、学风严谨、研究面广的研究力量和学术梯队。 (1)主要研究方向: △种群和群落生态学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管理 △化学生态及物理生态 △景观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林火生态与管理 (2)学术队伍:该学科现有教授6名,均为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 师5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近五年来学科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2项;获奖共5 项。 (4)学术交流:该学科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0余人 次,国内学术会议数百人次;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50余次。并于1988年承办了国际林联北方林经营与管理国际会议。 (5)基础设施:该学科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设两个定位研究 站,并有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另外设有生态建模与仿真、森林防火和环境与气象3个实验室。4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500余万元。 3. 森林保护学 森林保护学科始建于1960年。经过四十年的建设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和科 研体系,并已具备了雄厚的科研实力,尤其是形成了高学位,年轻化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本学科以森林资源保护为目的,为达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开展森林病虫害诊断和鉴定、森林病害虫流行和害虫种群生态以及检疫、营林、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生物学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的应用研究。通过揭示森林的病原、害虫、寄主林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并结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开辟了控制森林病虫害的新途径。本学科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森林病虫害研究中心,不仅在国内森林保护领域中具依靠地位,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所开展的森林病虫害流行学,病虫害综合管理、数学预测预报、病原菌及害虫种群生态学等研究都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1)主要研究方向: △森林病理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病虫防治学 (2)学术队伍:该学科现有教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兼职教授3名;副教授6 名;讲师4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本学科在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重点课题30余项,其中获部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 (4)学术交流:本学科近年来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5篇;参加国际国内 学术会议及报告的40人次;外国专家和学者来访、讲学35人次; (5)基础设施:本学科包括4个教研室及1个研究所;森林病理教研室、森林昆虫教研室、病虫防治教研室和微生物教研室、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所;3个教学实验室:森林病理实验室、森林昆虫实验室、病虫防治实验室;2个标本室:森林病害及菌物标本室、森林昆虫标本室,藏有森林病害和菌类标本5000多份、500多种,森林昆虫标本2.8万余份、近2000种。另外还有林业部森林病虫害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设备总价值200万元,其中价值在万元以上的设备价值为约140万元。主要设备有:万能生物显微镜、实体生物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DNA扩增仪、冷冻切片机、人工气候箱、光照培养箱、振荡培养箱、扫描仪、绘图仪等。 4. 野生动物植物保护与利用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唯一的野生动物学科。始建于1960年,1994 年成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从1995年开始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在学术带头人马建章院士带领下已经建立起一支从野生动物管理、野生动物生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到野生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层次齐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学术队伍,并在野生动物管理和野生动物营养生态学一系列学术研究上和教学上居全国领先地位。针对东北林区三种主要鹿科动物(驼鹿、马鹿、狍)所开展的食性、营养评价、生境选择、种间关系、生境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际上发表,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水平已达国际水平。野生动物学科的兴亡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息息相关。该学科的发展、壮大也是我国野生动物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1)主要研究方向 △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 △紧生动物驯养繁殖 △野生动物产品学 △野生动物疾病防治学 △自然保护区与森林旅游学 △野生动物检测鉴定 (2)学术队伍:该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 授11名;讲师13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本学科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科研选题能快速跟上国际发展的趋势;曾获得国家教育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科委及国际组织等多方资助,近年来着手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获得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完成的30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发表的科研论文有多篇被SCI所收录。 (4)学术交流:多年来,本学科与国内外有关大学和研究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90年 代初与美国国立生态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国艾鼬与美国黑足鼬比较生态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得到美国政府的表彰。目前,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东京大学生命科学部以及日本北海道大学兽医学部正在进行驼鹿和黄羊的合作研究;与俄罗斯、美国有关部门正在协商有关东北虎调查的项目;与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法医实验室等机构正在进行野生动植物检测合作等;于1991年主办了东亚熊类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主办了东亚国际鹤类学术研讨会,1999年与亚洲鸟盟共同主办了大鸨保护国际研讨会。 (5)基础设施:我校非常重视本学科的建设的发展,始终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植和支持,使我们引进外资并筹集配套资金1500万元,修建1万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大楼,于1996年投入使用,并购置了总价值达2000多万元的国际一流仪器设备,使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型号先进的仪器主要有:PCR扩增仪、纤维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 5.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始建于50年代,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992年被林业部 确定为第一个到目前也是全国唯一的林业经济管理部级重点学科点,199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第一批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学科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研究林业宏观、中观及微观的经济理论、方法与实际的经济问题为主线的研究体系,既研究中国林业的生产关系、林业扩大再生产、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发展道路等宏观经济问题,也研究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等中观问题,同时又研究林业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等微观管理问题。学科的整体水平在全国这一学科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学科还承办两本部级杂志《中国林业企业》和《林业财务与会计》,这两本杂志在学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学科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主要研究方向: △林业经济管理 △工商管理 △林业企业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林业财务与会计 △统计与林业统计 (2)学术队伍:该学科现有教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兼职教授2名;副教授19 名;讲师26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本学科自1994年以来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 点规划项目、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林业部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横向联合项目共30面,其中已完成11项,在研19项。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2项(含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教材奖5项)。科研总经费359.3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1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28篇。 (4)学术交流: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选派教师出国进修、留学、考察、参加国际会议 16人次;邀请外国专家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8次;为芬兰培养留学生5批,共12名;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韩国、德国、芬兰、新国坡、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交流关系。 (5)基础设施:本学科点的实验室经过长期建设已经得到较大发展,设备总投资达135 万元。微机应用实验室:面积70平方米,配有PⅡ型微机52台,网络服务器1台,激光打 印机3台,票据打印机1台,针式打印机3台,液晶投影仪1台,彩色喷墨打印机1台,实 物投影仪1台,便携式投影仪1台,复印机1台。会计实验室:面积50平方米,配有微机1 台及其它会计实验设备。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面积50平方米,配有微机1台及其它贸易实验用设备。 6. 木材科学与技术 木材科学学科点始建于1952年,现依托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与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并设有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和东北林业大学人造板研究所。本学科由木材学和木材加工两个重点学科合并而成。本学科在四十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逐步建立学术队伍完整研究内容系统的学科体系,瞄准世界和我国的前沿研究方向,创造发展具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国内率先开展生物木材学、木材保护学、木质环境学、木材品质预测学、木材涂饰性、人造板应力释放、非木材人造板、低毒性脲醛树脂胶、异氰酸酯树脂胶等前沿课题或边缘领域的研究,并应用先进、高新的测试手段和研究方法变传统的以静态解剖分析描述为主的木材学研究为动态的木材学研究。在木材加工方面则注重速生材、劣质材和非木材原料的开发利用,利用秸杆制造人造板是本学科的特色之一,在木制品生产工艺、特种木材干燥工艺与设备、木材干燥新工艺等方面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国内同类学科比较,本学科特色鲜明,水平在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 (1)主要研究方向: △木材保护学 △木材物理与木质环境学 △木质与非木材复合材料 △木材胶粘剂 △木材加工与木材干燥 △家具室内装饰 (2)学术队伍:该学科现有教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兼职教授8名;客座教授 10名;副教授11名;讲师16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近几年来,本学科主持或承担课题39项。其中国际项目3项;主 持及副主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三级专题2项,四级子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科研项目3项;国家林业局项目4项;省级项目6项;横向联合课题9项;校级项目4项;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3项。 (4)学术交流:为活跃学术气氛,扩大学术交流,本学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增强与国内、国际各行业的联系。近年来共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报告188人次,外国专家学者来访讲学44人次。本学科成员共发表论文904篇,其中在学术刊物上发表736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168篇,其中被SCI、EI、SITP等收录15篇。 (5)基础设施:该学科的实验室为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拥有木材保护实验室、木材物理处理加工实验室、木材及非木质复合材料实验室、胶粘剂实验室、木材科学实验室、恒温恒湿实验室、木材物理实验室、木材化学实验室、木材解剖实验室、制材实验室、木材干燥实验室、家具实验室等10余个实验室和多媒体电化教室,并且实验室中有总价值约1600万元的先进实验室设施,为培养优秀的学生及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主要的先进仪器有:气相色谱(GC6890)、傅立叶红外(Magna560)、木材高温高压水蒸气处理成型机、木材化学处理中试设备、木材构造计算机视觉分析系统、木材微密度测量分析系统、岛津万能力学实验机等。 7.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始建于1958年,1984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2年被确定为林业部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点为全国林业机械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牵头单位,是国内同学科中建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学科,是全国木工及人造板机械研究的权威机构。本学科成功地开发了重组木的成套设备,参加了人造方材的设备研究,完成了智能定心上木机器人的研究。在木工机械,特别是小径木的加工利用设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学科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不断进行基础理论和前沿学科方向的探索。在木材学、木材微观力学、数控、多媒体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检验和测试、工程复合材料等高新技术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在全国同类专业、学科中,起着带头和表率作用。 (1)主要研究方向: △人造板成套设备研制 △林业与木工机械设备 △机械动态设计 △机电一体化 △数控及机器人技术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2)学术队伍:本学科现有教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兼职教授1名;客座教授3 名;副教授14名;讲师6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近五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国家“九五”攻关、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一些省部级科研项目。 (4)学术交流:近五年来,我学科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参加国际会议9人 次,来访的外国专家、学者6人次讲学。其中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有1993年的日本岛根大学制材学术会议、1997年的澳大利亚重组木学术研讨会、法国加拿大国际木工机械年会、1998年的欧洲木工机协会对华投资研讨会和1999年的台湾国际林产工业学术会议等。 (5)基础设施:学科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14间,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质量行业检测 中心1个,研究所3个。仪器设备的总价值150万元。其中具备完成国家级木工机械检测的全套设备,是行业内设备最全的实验室。 8. 森林工程 森林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本校及全国林业院校同行学科中创办最早的学科专业之 一。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促进森林资源增长、保护森林环境、提高森林工程作业效益、森工生产工艺与技术管理水平的理论与专业技术的研究,本学科在四十余年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是一个综合运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来解决教学、科研、林业及国民经济中许多关系十分重大、十分复杂问题的宽口径学科。学科在生态采运作业技术与环境保护、次生林扶育作业工艺与设备、伐区剩余物收集利用、林木球果采集设备、工程机械设备、工程作业效益、林道网规划设计、量材优化设计、工程作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一些研究项目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1)主要研究方向: △森林作业与环境 △森林采运利用学 △森工产品与市场学 △森林工程管理 △森林机械工程学 △森林道路工程 △森林作业安全保护学 △工程索道 (2)学术队伍:该学科现有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兼职教授4名;客座教授2 名;副教授8名;讲师6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近五年来本学科完成和在研的科研课题10项,其中1项获林业部 科技进步二等奖。 (4)学术交流:近五年来本学科在国际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8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及报告的人次30多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及报告的人次达100多人次;外国专家、学者来访讲学次数达4人次。其中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有国际林联学术会议、国际人类工效学学术会议、泛太平洋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机器人会议、国家农业工程学术会议等。 (5)基础设施:本学科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实验室有:森林作业与环境研究中心,森林作业技术实验中心,国际工程项目实验中心,微机室。主要先进仪器:索道钢架杆模拟实验系统,油锯切削模拟实验台,森林作业机械系统。 9.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是研究森林营造和抚育更新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它是以森林生物和森林生态 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在内的各种森林从发生、生长到成熟全培育过程进行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科学。本学科是林业科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林业科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森林生产力低,林分质量差,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扩大与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生产力,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使我国社会、经济、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是森林培育学的根本任务。根据森林培育学科的特点,国家林业生产的需要,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战略,以及世界林业的发展水平,确定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科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密切结合我国林业实际,尤其是东北内蒙林区的实际,进行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使我国的森林培育向着优势、高效、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 (1)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林培育理论和技术 △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 △混交林培育理论和技术 △天然林定向培育理论和技术 △生物技术在森林培训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 (2)学术队伍:本学科现有教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兼职教授2名;客座教授2 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本学科1995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委 及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省基金课题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部省级二等奖1项,部省级三等奖4项。另有2项成果通过鉴定。 (4)学术交流:本学科多年来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黑龙江林业科学院等教学和研究单位进行学科交流、培养研究生和科研协作关系。在国际交流方面,自1980年以来,本学科先后派出有关人员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丹麦、俄罗斯、德国考察和学习,并先后多次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我学科讲学或合作研究。 (5)基础设施:森林培育学科经过40年的建设,在校内实验室建设、野外实验站建设取 得了较大发展。在校内建有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培育重点开放实验室”,“种苗实验室”、“造林实验室”、“造林分析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建有“老山人工林实验站”和“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种有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如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水曲柳、胡桃楸、紫椴等,人工实验林和人工混交实验林面积达4000多公顷。在这些实验室和实验站中具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可进行长期定位观测、苗木或树木的生理学实验、生态学实验、森林培育学实验,可分析植物或树木的样品、土壤样品等。与学校其它实验室结合,可对森林培育中涉及的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10.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点始建于1952年,是林业工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在四十多年的 教学和科研实践中,逐步建立学术队伍完整、研究内容系统的学科体系,瞄准世界和我国的前沿研究方向,创造发展具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以森林植物资源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或生物技术来生产多种化学品及纸浆和纸的学科。林产化工产品已广泛地应用在能源、化工、医药、造纸、食品等工业部门。本学科主要研究树木和林特产品所含程序控制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及其结构、加工原理与方法以及林产品的深加工技术。现已为我国林产化学和制纸造纸工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为迅速改变我国林产化学工业和制浆造纸工业的落后面貌,为林产化工加工企业提供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为促进我国木材工业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与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环境工程、食品工程等学科均有交叉与密切联系。本学科的研究范围包括制浆造纸工程、树木提取物化学工程、植物纤维化学工程、植物生物化学工程、木材保护和改性、林产化工装备与控制等。 (1)主要研究方向: △木炭、活性炭化学与工程 △制浆造纸与工程 △树木提取物化学与工程 △植物纤维化学工程 △林特产品化学与工程 △植物生物化学工程 △森林资源转化工程 △木材保护与改性 (2)学术队伍:该学科现有教授3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兼职教授2名;客座教授4 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 (3)科学研究及成果:近几年来,本学科主持或承担课题39项,其中国际项目3项;主 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三级专题1项,四级子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科研基金项目3项;国家林业局项目4项;省级项目6项;横向联合课题9项;校级项目4项;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3项。 (4)学术交流:为活跃学术气氛,扩大学术交流,本学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增强与国内、国际各行业的联系。近年来共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报告14人次,外国专家学者来访讲学4人次,其中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有4人次。这几年中,本学科成员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学术刊物上发表90余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16篇。 (5)基础设施:该学科拥有热解实验室、提炼物实验室、活性炭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 室、微生物实验室、制浆实验室、造纸实验室、水解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并且实验室中有总价值约120万元的先进实验设施,为培养优秀的学生及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主要的先进仪器有:气相色谱(GC9A)、紫外分光光度计(755B)、电热蒸煮锅、纸张抄取器、试验用槽式打浆机、活化炉、差热天平等。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相关链接
高考专栏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运动之美 世界共享 李宁-新浪十强赛专题
看新版新浪女性 体验万种诱人风情
爱情 战争 科幻--漫画连载精彩纷呈
每月十元钱网上安个家 建个人家园展个性魅力
新浪短信全新推出四种诺基亚精彩图片
新浪网北京移动推出短信有奖发送活动
参加短信笑话大赛 赢15寸液晶显示器
猜中国队十强赛比分 赢取时尚手机大奖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