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三联生活周刊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不懂,行不行?

http://edu.sina.com.cn 2000/11/22 18:22   三联生活周刊

  导读:解构主义建筑特有的怪诞现象似乎就是为着这个犹太人的博物馆,才孕育了这么多年通心粉:“不懂”的建筑

  利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这个建筑师自打登陆了我们的建筑杂志,便一直很让我崩溃。

  1999年1月,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落成,在他的设计当中,这才是第一座建成品。而此前的我,面对他的建筑设计图,却从来都是一头雾水——这哪里是设计图啊,满满当当一堆,各种几何形挤着,不分主次,也择不清,分明是把全世界所有形状的意大利通心粉煮完了混在一个小盘子里,这般恶作剧,凭什么偏要我懂?呜呼,早在所谓读图时代来临之前,我们学建筑的就有了个恶名:“看图不识字”,所以嘛,连图都看不懂,就等于是弱智。

  那一年,利伯斯金到清华大学来做讲座,介绍的重头戏就是这个可怕的博物馆,当时尚在建造中。照例,他讲完之后是提问时间。一个男生怯怯地问,他的作品是如何画成施工图的。这个问题背后,首先就隐含着中外建筑设计、大规模常规设计与特殊设计之间的差异。

  我们的建筑施工图要求在平面上标清纵横两套轴线,设计中仅做一道斜墙就已经会麻烦自己多画图,更别说还要用异形构件,增加了施工的复杂度,也就意味着增加了出差错的机会。所以,为了自求多福,我们宠爱的建筑平面专走横平竖直的一路。

  利伯斯金那种通心粉建筑设计,要想变成我们意中的施工图,估计画死十几个人、憋掉三五台电脑还算是客气的。除了画图量上的难度以外,这个问题的另一层面应该是,如何让建筑工人看懂这样的一团乱麻,把它盖起来。对此,利伯斯金的回答非常含蓄,他说,也就是正常的图纸而已吧。

  被追问那些建筑工人怎么看得懂时,他说,啊,我经常在工地上和工人聊天,他们还会替我出主意,聪明得很呢。一般来讲,讲座后的提问,反复追问一个问题不会到第三轮。于是我们就这样把他放过去了。反正我是没有明白,就算德国的工业化水平高历史长,工人的素质也超绝吧,这样的通心粉怎么能是建筑呢。

  为了介绍他的犹太人博物馆,利伯斯金写过一篇文章,题为《线之间》(Between the Lines),在清华的讲座也以这个作为主调。他解释了自己如何调研柏林各处,从建造博物馆的地段周遭,发掘到犹太人留下来的和被抹掉的历史痕迹;如何在各处痕迹之间往复连线,决定了建筑外形上怪诞的飞来变异;犹太人的“大卫之星”如何几度变形,转化成了博物馆的平面形状……

  我捏着鼻子听了讲座,看了文章,说老实话,我还是没懂。或者不如说,他的词句我是懂了,但是仍旧不会照他那套手法想象一个新的设计,就如同你读懂了伟人传记,也不能保证自己生得出一个伟人一样(倒是可以保证自己生不出来)。呜呼解构

  利伯斯金是何方神圣,为什么我会强求自己去懂他?

  建筑师。1946年出生于波兰,现在是美国公民。1994年起任教于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听说过“解构主义”吗?随手抓个建筑师来考问,他若胆敢谈论解构主义,就一定会提到利伯斯金。解构的标签开始红火时是在1980年代末,在建筑界,它是继“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新时髦之一。

  实际建筑工程要想追这时髦的话,比学后现代还得勇于暴殄天物,因为解构主义的“解-结构”非巨资不办(犹太人博物馆每平方米的建筑造价,约合人民币近5万元;北京普通住宅的每平米建筑造价不过千余元:建筑的美学意义多少也得是背靠金山才养得活的)。

  解构主义本身,原是拜语言哲学界之赐攒出来的怪物,当头遭此“哲学”一棒,先就令我们这些“不识字”的画图人沮丧气结。而且,一种语言哲学的玄机,和实打实的建造行为怎么会相干?如果先不深究这个渊源,随我们这些“白沟主义者”亦步亦趋的话,从何处起步?他们的“心诀”是什么?总不成我们也学梅超风去偷什么九阴真经——而且既曰“解构”,成体系的真经是没有的。

  事隔几年以后方才恍然,这个让我手足无措的流派,其实还是由批评家们炒作出来的,贴此标签的建筑师们相互之间并不认同,甚至自己死不认账与解构主义有什么干系。

  他们的共通点之一,从外观来看,是所有建筑元素的歪七拧八和支离破碎,把原来已成公理的建筑结构理路和组织法则拆解、打散,反其道而行之。该由地面长起来的柱子硬让它从天(天花板)而降,而且在半空中拦腰截断,以便让你看得到它的来路与众不同,这是最经典的解构把戏。“建设”一个“破坏性”的东西,号称“建造”却干的是“拆解”,如是悖谬无论如何有违于逻辑,何况乎力学常规。

  逆向思维竟至于此,纸上谈兵时已经是对谲智的考验,落实到实际建筑工程当中去,更要句句错得合情合理好让它能盖得起来;加之以必得有人肯为“错误的美丽”不惜血本,却让我等怎配有这效颦的好命?解构的建筑形象,恍惚让我想起画界的晚年毕加索;而我身边看得见的房子们,则天真未凿如同抱着鲤鱼深笑的胖童年画:这样混沌中的孩童,有必要强逼它作毕加索吗?

  等见到了完工的犹太人博物馆,我意识到,利伯斯金毕竟是把他通常的诡异大大削减了,至少墙体是垂直于地面的,至少他只用了直线元素来构形。即使“正常”了许多,那里面的空间气氛仍旧非常诡异。解构主义的建筑特有的怪诞形象,似乎就是为着这个犹太人博物馆,才孕育了这么多年。

  试想,在现代的西方历史中,除了大屠杀这荒谬绝伦的惨剧而外,还有哪一种内容更适合于摆进这种怪诞的建筑空间?而有了这个博物馆和它里面的展示内容,活生生的例证在侧,你对人生中的“解构”涵义,是不是也就了然于心了?

  此刻,亲手设计解构主义建筑,或者头头是道地在讲台上叙述解构的哲理,倏忽间全都无足轻重了。面对一种震撼人心的空间气氛,我忽然解脱了自己必须“懂”的负担。关于大屠杀的文章和故事已有堆山填海之数,又有谁真正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彻底厘清了它的生成逻辑?为什么万事万物我都要“懂”,都要把它妥贴地归置进现成体系中的某个“抽屉”,才能放下心来,相信世界依然安好?我的世界全是一格一格的抽屉吗?在一些需要“心”的地方,我的“脑子”或许真的不够用吧。

  后话:“懂”的建筑

  利伯斯金的犹太人博物馆,设计中标是在1989年,奠基于1992年底。它直到1999年才完工,计划于2000年10月开展。而它还有一个几乎同时出生的兄弟,远没有它的耀目光彩。

  在华盛顿,1993年也营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设计师是1939年逃到美国的德国犹太裔建筑师弗瑞德(James Ingo Freed)。他在密斯手下接受了建筑教育——那可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祖师爷之一啊。

  我在《世界建筑》上读到这样的介绍:“美国建筑界对此建筑的评价是:这个建筑将有矛盾和明显对立的建筑思潮,工业建筑、临时性建筑、现代主义装饰、解构主义的扭曲和错位融化组合在一起,意喻深刻地传达了那一个时代经济和精神上的极大的困惑和压抑”(《世界建筑》9802,P36)。

  姑且不论这样“十全大补汤”式地拼镶各路思潮能不能设计出好东西来,且让我来看看它的模样儿:温文尔雅的新古典风格的正入口,明亮稳定的红砖墙面的“见证大厅”,哪里见得到一丝恐怖?只在屋顶天窗用黑色钢构件的投影造成“破碎的光线”,就算得“扭曲、破裂和不均衡”了吗?

  美国人的肤浅、假贵族和回避真实的残酷,反倒成了这个建筑体现最多的特征。上面引述的那段话我倒是字字都懂,这样的建筑确也是循规蹈矩的建筑学生走得出来的路数,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东西作为示例,我会感到问心有愧,“懂”又如何?

  “懂”,它在我心目中的神圣性,早被利伯斯金解构了。(林鹤)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美国总统大选
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
新浪招聘网站
美国NBA专题
手机频道提供资费技巧WAP及电信资讯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约会文学请到新浪文化专区
新浪聊天室全新改版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