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三联生活周刊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上海双年年展与“狼以上品质”(下)

http://edu.sina.com.cn 2000/12/06 18:49   三联生活周刊

  打造一个出发点对于国外媒体而言,社会主义的国家美术馆和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不小的热点。外电评论上海双年展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被政府关注和支持,其潜台词似乎有“中国当代艺术挑战意识形态成功”之意。但是对于圈内人而言,上海双年展更大的还是挑战了中国的当代艺术本身。

  由于中国本土缺乏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结构性支持力量(比如政府赞助、政府对企业赞助文化的税收优惠等等),很多艺术家为了追求利润和来自西方的认同,刻意迎合西方对于中国的歪曲性想象,搀杂政治符号和民俗符号,展示给西方一个与中国无关的政治化或民俗化的中国。

  上海双年展之后,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问题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我们不再是要和西方做得一样好,或者让西方觉得我们的当代艺术好,而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如何在坚守自身的知识分子立场的基础上,超越狭隘的意识形态情结和地域特色观,使艺术重新返回中国社会,提供出一种不同于前苏联、前东欧的当代艺术的本土方式、方法和标准,寻找在充满霸权的全球化过程中本土文化的新特色和新价值将是新一轮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如果说上海双年展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它正在为我们打造这个出发点。

  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为世界文化格局提供不同的声音,为我们的艺术谋求更稳固的根基和更大的空间。

  一般的艺术流通系统由艺术家、批评家、画廊、收藏家、博物馆和研究者形成。它是一个创作(生产)——接受(消费)——研究(再生产)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结构导致了艺术不断的和社会发生关系,并不断推进和繁衍自身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并不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的流通体系,我们没有展示和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环节。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艺术的大部分收藏和展示都在海外。

  在这个创作(生产)——接受(消费)——研究(再生产)的结构关系中,后两个环节实际上落在了西方,或者说由于接受(消费)环节在西方,所以研究(再生产)环节便以西方世界为主导力量了。

  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逐渐为那些带着金钱和文化偏见的海外收藏家,策划人、文化学者和画廊经纪人所支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西方还是部分中国艺术家都希望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反意识形态"或者有"地域民俗符号"的。除此以外,似乎别无选择。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似乎表明了某种结构性力量的产生,真正受到挑战就轮到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种种偏见和歪曲。

  上海双年展至少表明了中国社会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开始冷静客观的看待中国当代艺术了。而与此同时出现了很多来自中国本土的收藏家。比如此次活动最大的赞助商上海锦海捷亚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邦可就是目前中国最大收藏家。根据估计,他的收藏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绘画,同时也包括部分西方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和陈邦可同时出现在双年展的还有一些上海画廊界的人士。

  上海的画廊业和北京的画廊业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以上海的企业界为客户群,而后者却是以在京的使馆人员和驻华公司职员为客户。他们的出现无疑延伸了上海双年展的意义,显然来自中国本土的收藏和赞助将逐渐改变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从另一个层面上推动新的意义上的艺术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实现。

  在上海双年展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民间的展览,比如有艾未未和冯博一策划的《不合作方式》,由林晓东策划的《与我有关》,由顾振清策划的《日常与异常》以及上海艺术家自己策划的《有效期》等等。这些展览力图呈现的是那些在体制之外的声音。

  处于不同的目的很多人都会对这些“卫星展”或者“外围展”大加谈论和赞扬。人们或许会把他们比作当年库尔贝挑战官方沙龙展的落选者沙龙。这些囊括了将近百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外围展至少为上海双年展提供了有效的补充。外围展如果和上海双年展产生一种对话关系,而非对抗关系,它的质量或许可以更好。

  上海双年展是仿效国际艺术届而建立的两年一度的常规艺术展览。很多国际上重要的展览都是以两年或者三年为单位举办的,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双年展、韩国的光州双年展、法国的里昂双年展等等。所有的这些展览都是以展示回顾全球范围内当代艺术的变迁、展示当代艺术的发展为目的。所以双年展可以被看作是当代艺术的一次奥林匹克。因此每次双年展都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风向标,展出什么、如何展出也直接反映出举办方的文化意识和品位。

  前两届上海双年展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举办,分别以油画和水墨为主题,所邀请的艺术家大多集中在大陆和港台。在海外和台湾艺术家的人选中,明显地暴露出对艺术资讯的交流和掌握的不足,还有,展览的格局如何摆脱‘人情’、展览策划人角色怎么建立,可能都是应该着力的。总而言之,前两届的上海双年展基本将目光锁定在传统媒介上,而不是文化主题或者艺术课题上,所以很难符合以打破艺术门类界限、关注个体和社会现实为目的的当代艺术的本质,也就很难引起国内美术界乃至国际艺术界的关注。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2000年世界小姐选美
美国总统大选
新浪招聘网站
时尚精品写真图片库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网上学园提供学习电脑网络技术文章
全国男篮甲A联赛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