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观点争锋:北大08研招“半数保送”的是与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10:46   华商网-华商报

  新闻背景:北京大学7月8日公布了2008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在所有招生名额中,学校招收推荐免试生(保送生)的数量占到计划数的50%至80%,这一政策让很多来自普通高校想报考北大研究生的学生感觉“很不公平”。北大则表示,这么做是依照导师的意见,希望招收更高水平的学生。(7月9日《北京晨报》)

  有损公平的“单兵突进”应缓行

  -石子砚

  保送有益于“招收更高水平的学生”?这显然是“看起来很美”的借口。学生水平高不高、合不合意,只能由导师说了算。但是,“保送”制度并没有给陈丹青、贺卫方们任何“自由裁量权”,无论是“保送”还是考试的研究生,陈丹青、贺卫方们的选择是一样的,那就是“照单全收”,而依然没有任何话语权、主导权。也就是说,“保送”所产生的“增量民主”在推荐方,而不在导师的一方。长期以来为导师和众多公共知识分子所抱怨的僵化招生体制,并没有因为“保送”而得到改善。“希望招收更高水平的学生”也只不过是校方的自话自说而已。

  但是,研究生超半数保送对于研究生招生制度潜在的公平戕害却是巨大的。“保送”的最短处在于难以保证“程序正义”。北交大教授研招涉嫌泄题、性交易被认为只是被爆出的冰山一角。而研究生超半数保送无疑为这种腐败、权钱交易、人情因素等,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与空间,从而加剧这种腐败进而损害研招的公平公正。研究生考试及其“保送”招生,在一个尚缺乏必要的硬性标准以及考核、监督配套机制的情况下,就单枪匹马单兵突进地盲目扩大“保送”,无疑具有很大的风险,其合情合理性也值得怀疑与推敲。

  再就是,北大招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自利倾向也值得警惕。北京大学招收的推荐生,这些名额并不完全向所有报考者开放,而是有一半来自北大自身。这种“圈内转换”和“近亲繁殖”的自利行为,对于其他想报考北大研究生的高校学生来说,显然是很不公平的。

  在一个研究生招生体制尚缺乏必要的硬性标准以及考核、监督配套机制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这种既无效率又损害社会公正的单兵突进式的不公平应该缓行。

  诘问保送不公是个伪命题

  -张敬伟

  刻意将北大招生同“不公”衔接是个逻辑失范的伪命题。

  近年来的考研热,立志于学术研究的比例并不太高,很多报考研究生者充满了功利性。研究生考试固然不问考生动机,但拥有最终决定权的高校和导师却可以通过某种调节手段最大限度地将功利性降到最低。譬如北大采取的大量招收保送生即属此例,一方面将本校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收纳到研究生教育层面,另一方面就是接纳“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两项举措,既保证了北大研究生阶段的生源质量,也规避了普通院校应考北大的功利心态和“镀金”风险。

  客观地说,人们不能在不涉自我利益的时候对素质教育抱持叶公好龙般的偏爱,对应试教育大肆挞伐,而在真正面临素质教育的考验时却怀念应试教育的恩宠而对素质教育发出“不公平”的深度呐喊。人们对北大招录保送生的诘问,就陷入了这种迷惘的怪圈。究其心结,依然是平均主义的分数论在作怪。

  事实上,研究生考试涉及的公共课和专业内容,是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和短时间的突击来实现的,否则社会上就不会有形形色色的考研培训班和突击班。更有甚者,有的普通高校的考研者,为了一圆北大的名校梦,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罔顾自己的专业,成天泡在政治、英语、数学等公共课的考试题目训练上。试想,这样的学生和北大及重点高校被保送入学的学生相比,谁才更有深厚的学养根基?如果按照平均主义的考研分数来录取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对之,作为研究生导师的北大教授们或更有发言权。因为导师处于传帮带研究生的第一线,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可造之才,什么样的学生是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这样的改革取向有什么不好?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