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教授指导GCT复习备考及答题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09:46   广州日报大洋网

  名词解释:GCT=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全国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将于10月份进行,日前开始网上报名。如何备考?考试有哪些答题的经验及技巧?记者采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GCT)考试相关科目的教授,请他们为准备参加GCT考试的考生支招。 记者 陈君南

  英语:

  善挤时间,逐个击破

  英语运用能力测试考试时间为45分钟,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

  英语考试的试题形式包括:

  1.词汇语法:8分钟完成10题,占20%。

  2.阅读理解:21分钟完成4篇短文(每篇短文 150字),共20题,占40%。

  3.完型填空:8分钟完成1篇短文(240字),10个空,占20%。

  4.会话技巧:8分钟完成10个对话,占20%。

  (指导老师: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赵伟礼)

  逻辑:

  总结例题多练习

  逻辑部分的备考,考生首先要理解GCT逻辑考试的特点,然后制订好的复习策略,多练习,多总结。

  逻辑考试的特点是:“答案相对最好”。即所谓“正确答案”只是相对其他备选项而言,是最能满足题目问题的答案,对问题而言他未必是最好的。

  全国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10月举行,现正接受网上报名

  例题一:“公平性”——不考量专业背景

  “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近视得很厉害,所以,我很聪明。”以下哪一项揭示了上述推理是明显错误的?

  A.我是个笨人,因为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而我的视力那么好。

  B.所有的猪都有四条腿,但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猪。

  C.所有的鸡都是尖嘴的,这种总在树上呆着的鸟是尖嘴的,因此它是鸡。

  D.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视,我一定是高度近视,因为我是天才。

  解析:这题属于“比较相似”题型,解题时重要的是分析题干的逻辑结构,与题干以及选项的内容都没关系,甚至要注意排除题材内容可能会产生的干扰。

  题干其规范形式可以整理为:“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是近视眼,所以,我是聪明人。”解这道题只需注意到题干推理形式上的特点,一是两个前提和结论都是肯定的命题;二是该推理是借“近视眼”为中项进行推理的,而这个中项均是前提命题的谓项。与题干相似的选项一定要符合这两个特点。

  选项A的规范形式可以整理为:“所有的聪明人都近视,我不近视,所以,我不聪明。”选项A的小前提和结论都是否定的,与题干推理第一个特点不符。选项B的规范形式可以整理为:“所有的猪都有四条腿,这种动物没有四条腿,所以这种动物不是猪。”其小前提和结论与选项A一样都是否定的。选项D的规范形式是:“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视,我是天才,所以我一定是高度近视”,中项是“天才”,而它们一个是大前提的主项,一个是小前提的谓项,这与题干推理第二个特点不符。选项C的规范形式是:“所有鸡都是尖嘴的,这种鸟是尖嘴的,所以这种鸟是鸡”,与题干一样,两个前提和结论都是肯定的命题,中项均是前提命题的谓项。所以,选项C与题干的推理是完全一致的。

  例题二: “假设正确”——解题时“无须怀疑”

  GCT逻辑考试的题型通常是结论、假设、支持、削弱、解释、评价这六种。而无论是哪种题型,问题典型的问法都会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或“如果题干信息为真,……?”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解题时不要去考虑题干和选项表达出来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即便它们违反我们熟悉的常识或专业知识,我们都没有必要去质疑题目。我们要关心的是题干段落间是什么关系?它的结论是什么?据此得出这个结论的条件前提是什么?题目问题是需要我们对题干显示的信息做什么?

  例如:没有人爱每一个人;牛郎爱织女;织女爱每一个爱牛郎的人。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下列哪项不可能为真?

  1.每一个人都爱牛郎。2.每一个人都爱一些人。3.织女不爱牛郎。

  A.仅1 B.仅2 C.仅3 D.仅1和2

  解析:如果1为真,即“每一个人都爱牛郎”,再有题干中“织女爱每一个爱牛郎的人”,则可以推出“织女爱每一个人”,这样与题干中的另一命题“没有人爱每一个人”相矛盾,故1不可能为真;

  2可能为真,因为题干只是说“没有人爱每一个人”,并没有否定“有人爱有的人”;

  3可能为真,因为题干只是说“牛郎爱织女”,而“爱”是非对称关系,所以织女可能爱牛郎,也可能不爱牛郎。故答案是A。

  从这个例题我们看到,在解题时我们根本不用去想牛郎和织女现实或传说中的关系,专注于题干已经限定的这三个关系,如同“A和B有什么关系”,“B和C有什么关系”,然后把选项代入题干限定的关系中去进行推理。正因为逻辑试题是“假设正确”,因此我们在解题时要遵循“收敛思维”原则,严格地根据题干确立的关系,题干给出的确定的信息进行推理,不仅不需要联想,而且要杜绝这种发散性思维。

  (上述例题解题指导老师: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江)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GCT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