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一定要快 研一新生抢导师大战招数迭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09:35   中国青年报

  登门拜访表示决心 摸清情况投其所好 先去听课留下印象

  研一新生抢导师大战招数迭出

  实习生 张琦 本报记者 周凯

  抢导师就像占位子 动作一定要快

  今年刚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电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李明(化名),教师节前特意买了些水果,登门造访一位心仪已久的导师,和老师聊了很长时间,同时也明确表达了自己想留在该导师门下的决心。

  而复旦大学的研一新生杨柳(化名)这几天则很开心,因为她“挑选”的导师已经通知她决定“带”她了。其实就在一周前,杨柳还很紧张,“大家都悄悄忙起来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听说自己想跟的导师“很抢手”,因为这个导师“课题多,路子广”。后来,在一位师兄的指点下,杨柳主动找到这位导师,强烈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被导师接纳了。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给硕士研究生安排导师时都采用“双选制”,因此,如何能让自己选中的导师看上自己,就成为不少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最头疼的问题。“抢导师就像占位子,争取抢手的导师,动作一定要快。”一位研究生这样说。

  从上海某名牌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肖涛(化名)就很后悔,当时选导师时没主动出击,“填完导师意向表就没再管了,结果填的两个导师都没选上,最后被调剂到一个刚刚开始带研究生的老师那里,三年里就见了几面,什么课题也没做,找工作时导师也没帮忙。”而他后来才知道,别的同学早在开学前就到导师家里“报过到”了。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2007级硕士研究生苏晓方告诉记者,自己的导师现在也没有定,她担心如果不主动联系导师可能会有不妥。她到现在还没想过去给导师送礼,又担心如果学校真有送礼这个风气,自己不加入的话,就会显得不入流。

  上海某高校的研一学生包峰(化名)则是从“师兄”身上入手。他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找导师,而是通过老乡认识了自己想选择的导师的学生,还请这位“未来师兄”吃了顿饭,在饭桌上就把导师的基本资料、喜好、忌讳搞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去找导师,又让“未来师兄”在导师面前“敲敲边鼓”,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上海某高校新闻系的研二学生林强(化名)去年在选导师时采取了“迂回策略”,由于导师分配名单要在开学一个月后才决定,林强就去听自己想选的导师的课。虽然那门课是上给本科生的,但是林强还是一节课都没落下,而且积极回答问题,下课后会主动留下来向导师提问,一来二往,导师就对这个爱听课的研究生印象深刻了,最后收到自己门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部分学生喜欢科研项目多的导师

  “那种项目多的,对学生大方的导师最受学生的欢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研三学生李鑫说。他表示,就工科而言,大部分学生喜欢科研项目多的导师,在读研期间,可以参与到导师的项目中,好好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这对将来的就业大有帮助。“有名气的导师会接很多科研项目,比如国家863计划的项目,虽然这些项目一般由导师自己做,学生只是起辅助作用,但是在参与过程中,收获也很大。”

  两年前,李鑫选择导师时,就是通过向院系的同学和老师了解了一些导师的为人、科研方向和项目,然后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进一步确定了心仪的导师。李鑫说,在学校还没分配好导师之前,最好积极主动地与心仪的导师取得联系,必要的时候登门拜访一下,“基本上导师会给你一个答复”。当时,他就是在开学后和未来的导师主动通了电话。

  李鑫同时提到,选择导师这个问题还是见仁见智的,毕竟每个人未来的发展目标不同,选择导师的方向也有所侧重。

  今年从

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保送到
北京大学
攻读研究生的万婷婷也认为,入学后选导师,关键要看学生以后想做什么。如果想“混文凭”的话,那么选的可能就是管理比较宽松的导师,这样的学生往往可以一边在外面兼职,一边在学校学习;如果想认真做学术研究,就会想找潜心学术、有研究课题的导师;而以后想进条件不错的单位的学生,就会希望依靠导师的人脉给自己找个好工作;还有一些想继续读博士的硕士生,更多会选择博导作为自己的导师。

  跟着名气大的导师未必就能学到真本事

  上海某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楚玲(化名)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显得十分无奈。在刚上大一时,楚玲就为自己将来的人生做了规划,她计划在大四的时候考上中文专业的研究生,跟着一个潜心学术研究的导师,好好做学问。

  在上大二时,楚玲发现,同学们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名气的老师,而向考研的学姐了解到,自己心仪已久的一位副教授并不是考研族中最抢手的导师,“这老师去年刚带研究生,没什么门路,也没承担什么国家科研项目,去年考到他那里的学生都是调剂过去的。”一位学姐向楚玲解释。

  楚玲的心里开始有些动摇,大三那年,她听说一位当年毕业的博士四处奔走找工作,才留在了一所高中当历史老师的经历后,越发觉得钻研学术不过是暂时逃避找工作的压力,“考研也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啊”,楚玲坦言道。于是,她开始到处取经,开始明白,一些路子广、科研项目多的导师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往往可以给学生莫大的帮助。

  考虑到毕业以后的发展前景,为了今后找工作方便,楚玲选择了一个系主任作为自己的导师。但是研一一年下来,她觉得十分失望,因为一年里总共就见了导师两次,第一次是见导师,第二次是上了一节导师的专业课。即使去办公室,也找不到导师的踪影,据说是去外出讲学、参加学术交流去了。

  楚玲坦言,当初了解到这个导师的研究成果丰硕,又是学院里的一个小领导,才买了好几条“中华烟”送给老师,最后进了该教授的门下。“但现在看来,选择研究成果多的导师,却见不到导师的面,而且学生也进入不了课题里,真是浪费读研的时间啊。而且一年就见了两次导师,还能指望导师可以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帮忙吗?”楚玲表示,在选导师的问题上,学生应该慎重考虑,不要一味追求“抢手”的导师,因为名气大的老师,往往带的学生多,参加活动多,直接指导单个学生的时间也少。

  苏晓方则表示,在选择导师上,她喜欢有师德、有人格魅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的导师,“最好是能把做人和学术相结合教给学生的导师”。同时,苏晓方表示,导师是否有名气,倒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能够真正地学到些东西,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