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浙大打破读研津贴“大锅饭” 奖学金最高8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 16:05   今日早报

  -2008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细则昨公布

  -博士生最高可争取8万元以上奖助学金

  “女儿报考人文学院研究生,学费一年1万元,如果成绩中上,那么每年就有5000元的‘基本助学金’,对吧?”

  “然后参加助研助教,每年可以得到5640元的‘岗位助学金’,对吧?”

  昨天,浙大2008年研究生招生咨询会上,一名学生家长正在人文学院的展台前“精打细算”。她发现,原先每月305元的研究生“大锅饭”津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奖助制度。

  昨天上午,

浙江大学举办的2008年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吸引了大批考生。浙江大学2008年计划面向全国312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4000余名,在242个博士点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1570余名。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浙大作为教育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点高校,今年在研究生招生制度、奖助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和导师在研究生选拔、培养研究生的自主权,在奖助体系设置上更加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建立起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负主责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目前,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全国17所高校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北大、清华、中国人大相继取消研究生“公费”生、“自费”生之分,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研究生。

  作为17个试点之一的浙大,2008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细则终于在昨天“浮出水面”,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奖助体系等多方面大幅调整,公费生已成历史。

  制度改革究竟对报考学生有无影响?在昨天的招生咨询会上,记者发现,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对制度改革涉及的学费变化显得不敏感。

  “我只想好好把研究做好,将来找个好工作,助学助教岗位可能会放在第二位吧,生活费的问题不大。”

  “我就想考××教授的研究生,我最关心的是限制导师招生数量以后,我还能不能上他的研究生。”

  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比较在意奖助体系的力度,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则表示,如果能考上浙大已是喜事一桩,与一些没有实施培养机制改革的院校相比,与其争夺那几个高难度的“公费生”,反而是浙大的制度更有利。

  倒是很多陪同前来的家长比较精打细算,把各类助学金的额度一一抄写下来。“回去比一比几所学校的政策,只要读得起,一定让孩子来读,学知识是一辈子的事情嘛。”一位母亲说。

  解读一

  9成硕士生、所有博士生有基本助学金

  浙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严建华表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原来研究生培养模式“大锅饭”、“一刀切”的形式。

  这意味着,一个优秀的博士生,他有机会得到的助学金、奖学金额度可高达8万元以上;不思进取的末位研究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业买单,更没以前每月一笔305元的“大锅饭”津贴。

  2008年入学的浙大研究生将享受新的奖助体系:100%的非在职博士生可获得一等基本助学金,冲抵全额培养费(非在职博士培养费为12000元/年);90%的非在职硕士生可获得一等、二等助学金(非在职硕士生培养费为10000元/年),冲抵全额或半额培养费,其等级在研究生复试时申请并确定。

  从解决生活费角度,学生可申请通过承担助研、助教、助管等工作来得到岗位助学金,70%-90%的硕士研究生可获“助研经费”,各学科额度略有不同,如人文学院的硕士生为5640元/年,而理学院硕士生约6300元/年,更有学院分设一、二、三等奖,拉大奖金差距以激励学生。

  此外,15%的学生一般可获得3000-10000元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参加境外高水平国际会议的同学100%可获得国际往返旅费资助;学校资助部分学生到国外导师所在名校工作、学习1-2年。

  学校在博士生中特别设立“特等助学金”,对特别具有发展潜力,从事高水平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博士生进行资助,包括每人每年2—5万元的科研经费和2.4—4.8万元的生活经费资助。此外,学校还每年面向研究生设立220个固定助管岗位和375个助教岗位。所有参加境外高水平国际会议的同学可获得国际往返旅费资助,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外导师所在名校工作、学习1—2年也可获得资助。

  解读二

  院士、长江学者等可自主招博士

  为了扩大导师的招生自主权,更加及时准确地选拔优秀生源,浙江大学正在讨论出台《导师自主遴选博士生方案》。

  从2008年春季开始,列入今年浙大招生目录的两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优博论文(含提名奖)指导老师可以自主发现并经过个人鉴定,以自主招生形式招收1名博士研究生。据了解,浙江大学2008年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博导人数为120人左右。

  为保证质量第一,公开公平,浙大每个学院将成立自主招生考核小组,组织多样化的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和

录取名单都会在网上公示。所有考核内容都保留考核记录。

  “递进资助原则”限制导师招生规模

  学生获得的“助研经费”是由导师和学校共同买单,每招一名研究生,导师要依照“递进资助原则”为学生“助研”出资买单——招得越多,买得越“贵”。

  研究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员表示,新的浙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中规定,导师指导研究生应保持合理规模,保证有充分的精力培养每位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人,博士生一般不超过2人,包括免试生、直博生、提前攻博生等。院士和长江学者、求是特聘教授、优博论文导师可适当增加名额。

  记者了解到,导师出资由于学科门类特性的差异,“买单”额度也有差别,人文学科相对较低,工学类临床医学类相对较高。对工学类学生的助研经费投入,学校和老师呈1∶1,理学类呈2∶1,而人文学类呈9∶1。

  第一类为文史哲、外语、教育学等,导师招收3名研究生,需要依次出资300、600、900(元/生、年),招收3名博士生则依次出资1200元、2400元、3600(元/生、年)。

  第二类为社会科学和理学类、基础医学,招收3名研究生,需要依次出资800、1600、2400(元/生、年),招收3名博士生则依次需要3000、6000、9000(元/生、年)。

  第三类为工学类和临床医学类,导师招收3名研究生需依次出资1200、2400、3600(元/生、年),3名博士生需依次出资4800、9600、14400(元/生、年)。

  三类学科中,文科类导师出资比理学、工学等都要低,而且学校对在课题经费上弱势的人文学科和一些基础学科采取了“保护措施”,投入200万成立“扶植基金”。 通讯员 周炜 记者 杨影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