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辣评:真的不值了吗 读研何以遭遇内忧外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11:11 国际在线
费尔巴赫说:“你知道,真理决不会在敲锣打鼓声中来到这个世界上,它决不会头戴皇冠地到来。你知道,经常受到世界浪潮冲击的往往是那些普通人。”只有当读研向真正甘于寂寞、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精神回归,只有当学术研究重新成为崇高的事业。读研为什么的谜底,才会有正确的答案。 作者:叶志军 对于渴望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大学生们来说,读研愈发像足了鸡肋。《中国青年报》继上周抛出“民调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研不值”的消息之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53.6%的青年学子认为读研值不值的关键在于“跟了哪个导师”,导师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名气”。(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在文凭追着就业跑的年代,“ 学士不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还能抖一抖”的说法,道尽了学子们的心酸。尽管有人动辄拿灭绝师太和东方不败来说事,但在大学毛入学率蒸蒸日上的日子里,研究生还曾经一度成为大学生们的次优选择。 然而,接连两个五成以上的民调显示,读研遭遇了从没有过的内忧外患。持续数年20%以上的研究生报名增长率,去年突然放缓了牛市的脚步。是我们的大学生们太现实了?还是研究生真的是浪得虚名? 清华大学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今后硕士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少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做准备外,大量的应该是面向社会实际应用部门,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而这,就是“煎焦的冻鱼”(林毅夫)般无奈的读研现状。 硕士生的去精英化,就业时含金量的递减,是造成“读研不值”困局的最大推手。在把读研作为就业敲门砖的人眼中,看中的往往是文凭上的附加值,而非学问上的再延续。如果读研不是仰望星空的新起点,而只是曲径通幽的就业工具,那么报名率放缓、读研不值成为主流,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读研不值说”和“导师关键说”之所以成为一个伪问题,皆因为在某些大学生的心中,仍然没有摆脱大学教育是就业襁褓的偏见。如果说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高中教育的延续的话,那么,把读研作为就业的跳板和龙门仍然是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底线。 文凭上的中庸主义,使得准研究生们成了“跑不过市场,也要跑过本科生”的坚定奉行者。当硕士生在就业市场上风光不再的时候,读研不值说就成了一块理想主义者最好的遮羞布。读研为什么?是打开“读研不值”以及“导师关键”的最合适的钥匙,可惜在学术和就业的翘翘板上,人们还是选择了回避。 “不求学位,只求学问”的金庸在回答外界对自己高龄读研的疑问时说:“我到剑桥读博士,不是为了赚钱和升职。因为学问是学来培养人格修养和人品见识的,读书在其次,书是全世界都有的,但是剑桥是世界上顶尖级的学府,通人学者却只有好的大学中才会有。” 在舆情对大学教育的质疑声中,读研的功利性成了一个被忽略的重要细节。当大学生把读研定位于走向社会的名牌文凭外衣,才会对导师的名气地位进行挑拣,对读研的投入产出进行甄别。而这,才是两个五成以上对读研质疑的最大原因。 费尔巴赫说:“你知道,真理决不会在敲锣打鼓声中来到这个世界上,它决不会头戴皇冠地到来。你知道,经常受到世界浪潮冲击的往往是那些普通人。” 只有当读研向真正甘于寂寞、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精神回归,只有当学术研究重新成为崇高的事业。读研为什么的谜底,才会有正确的答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