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金献08考研英语模拟题二阅读理解部分参考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 14:15   恩波教育

  Section Ⅱ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rt A

  21. A[解析]an odd notion(一种奇怪的想法)在此文起始句中为省略了“,which is”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说明其前的整句:“要了解现代的童年,就必须探究它的历史”,而此句正是Postman理论的主题。因此可以确定,A项“强调Postman理论独特的主题”是使用此短语的目的。

  B项“预先削弱反对Postman理论的意见”,C项“表明Postman理论的主题有争议”,D项“在社会历史背景下说明Postman的理论”,皆不可取。

  22. C [解析]medieval(中世纪) children出现在第2段前半部。该部分表明,中世纪欧洲人认为儿童与成年人并无明显差别,他们与成人生活在同样的社会和智力环境之中。由此可知,C项“未与成人的事物隔离”是恰当的推断。

  A项“对父母保密”,B项“与成年人有同等身份”,D项“获知各种秘密”,均有悖文意。

  23. D[解析] Postman在第2段后半部说,15世纪印刷机的发明,将不识字的儿童与有文化的成年人分隔开来,于是儿童形成了自己的sphere(圈子);在第3段说,这种分隔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叶,那时电视的出现又把全民带回共同的符号领域。可见此题答案非D项“15世纪到20世纪中期”莫属。

  A项“信息时代的开端”,B项“中世纪之前的时期”,C项“20世纪中期到现在”,均不正确。

  24. D[解析]题干表明,此题出自文章的末句:Postman并不shy away from(回避)其理论的主要暗示:儿童的消失标志着成人的消失。可见D项“成年与童年同时消失”,是当然之选。

  A项“儿童比从前成熟早得多”,B项“成年人日益童稚化”,C项“现代媒体促使儿童快速成长”,皆非“主要暗示”。

  25. B[解析] 参见上题解析,答案当然是B项“回避”。

  A项“抛弃”,C项“对……感到忧虑”,D项“对……感到犹豫”,均不正确。

  26. B[解析]文章开头(commences)第1、2句说,GNP(国民生产总值)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此后,its heir, GDP(它的继承者——国内生产总值)便成了经济增长的同义语。据此,B项“GNP的嫡系后裔”是正确选项。

  A项“GNP的升级变种”,C项“经济增长的真实指标”,D项“对国民经济的正确判断”,皆与句义不符。

  27. D[解析] critics(批评家们)的意见出现在第2段:GDP只计算花掉的钱,而不区别增加与减少社会医疗开支间的差异。例如,车辆越多,消费的汽油越多,使GDP增长,但造成的环境污染越严重,导致更多的人患respiratory problems(呼吸道疾病),结果治理污染的开支增加,人们看病的支出增加,同样造成GDP增长。据此审视各选项,D项“不能描述实际的经济情况”符合题意。

  A项“显示虚假的繁荣”,B项“由不真实的统计数据构成”,C项“含有伪造的资料”,均不恰当。

  28. D[解析] “take its toll on (sb./sth.)”是一惯用短语,意为have a bad effect on(产生恶果);cause a lot of damage/deaths/suffering, etc. to(造成大量破坏/伤亡/灾难等)。因此,答案非D项莫属。

  A项“使车辆过分拥挤”,B项“付(道路)使用费”,C项“产生更多收入”,皆非此短语之意。

  29. C[解析] 此文起始段明确指出,过于依赖GDP来衡量国家的繁荣,不仅过于简单化,而且会产生误导。第2段分析了GDP的具体缺陷。第3段总结说,GDP不仅将social detriments(社会损失)算作经济增长,而且未包括非货币经济因素。最后一段提出了取代GDP的更精确的新计量法GPI,道出了此文的最终意图。据此,正确答案非C项“描述一可替换的经济指标”莫属。

  A项“概述一组重要经济统计数据”,B项“分析统计数据以确定经济发展状况”,D项“描述、评价1945年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皆未体现此文的写作目的。

  30. D[解析] 此题显然是针对文章末段。该段表明,GPI明确区分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因素和负面影响因素,从而比GDP更准确地反映经济的真实状况。因此,D项“GDP不如GPI能描述经济实际情况”为最佳答案。

  A项“GPI将义工产值计算在内”,B项“GDP包括货币支出的全部记录”,C项“GPI是GDP最合理的修正版”,均未反映末段总的文意。

  31. C[解析] 题干中的readers taste(读者的爱好/兴趣)出现在第1段第3句。句中的reading public=readers;needless to say=of course;as was to be expected(当然;不用说);arent always to the good意为“不会总是有好的结果”。据此可知,C项可取。

  A项的incompatibility(不相容)过于严重。B项中to say the least:without saying more;without exaggeration(至少可以这样说;不夸张地说),不合句意。D项与句意相反,其中so to say/speak意为“可以说;打比方说”。

  32. B[解析] 题干中的Stone Age(石器时代)表明此题出自第1段第4句,因为人类在石器时代居住在cave(洞穴)中,句末的have gone down the drain直义是“进了下水道”,转义为“浪费掉;化为乌有”。由此可见,B项符合此意。

  A、C两项不合句意。D项的drain away意为“排出;逐渐消耗掉”,亦不可取。

  33. A[解析] 题干中的EXCEPT表明要求我们选择不是散文特点的选项。第2段第3句说,散文就如人在说话,其内容顺序就是其思想的自然流露,而非思想见解的系统概述。A项说法显然与此不符,为应选答案。

  B、C两项符合第4句后半部分句意。D项转述了第5句以下内容的含义:散文是a combin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originality(个性与创见的结合);犹如动物的皮毛一样能generates sparks(产生火花);散文作家有点像教师或改革者。故此项亦不可选。

  34. B[解析] 此题的依据看来与上题D项相同。据此,B项可取,因为其中的acute sensibility(敏锐的感觉力)和keen insight(锐利的洞察力)都是上述内容的合理推论。

  A项与第2段第4句所指并非同一事物。C项未如文中那样说明有何种distinction。D项出自第2段第7句,用于此处不合题意。

  35. D[解析] A项与末段第1句相悖。B项depiction and modification(描述和修改)不同于该句中的shape or shave(调整或修整),而且不是主要任务。C项中的frank confession(坦率表白)与上段末句意思不符。末段第2、3句说,个人叙怀散文表达作者的思想精髓,因为散文的任务就是直接表达思想和思想特质。D项恰合此意,为应选答案,其中striking意为“引人注意的;引起极大兴趣的”。

  36. B[解析] 第1段的主旨体现在第2句:常有人写道,如果一位立法委员与其选民对某一问题看法明显不同,而他必须对该问题投票表决时,他就会面临道义上左右为难的困境。据此判断,B项“指出立法委员可能面临的道义困境”表达了此段目的。

  A项“说明立法问题的基本必备条件”,C项“暗示立法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D项“表明立法委员与选民的分歧”,均与此段主旨相左。

  37. D[解析] 第2段第1句指出,立法委员的这种困境与其说是真实的,不如说是貌似的。由此可知,D项“并不象它看上去那么真实”符合句意。

  A项“比实际困境更显而易见”,B项“在现实中更易于发现”,C项“比其实际情况更明显”皆是句意的曲解。

  38. C[解析] 由题干中的“disagreement”可知,此题的线索在第2段第2句:立法委员与其选民真正明显的意见分歧是很少见的,因为立法委员对所讨论的问题比公众了解得更清楚。据此判断,C项“在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道义上的困境”与文意一致。

  A项“只有在民主国家才会导致道义问题”,B项“通常反映有关长期目标的争论”,D项“仅在选民们对问题了解甚少时才会出现”,均不合文意。

  39. A[解析] 关于立法委员应做之事,第4段说,立法委员的职责首先是研究他所代表选民的近期和长期目标,然后他应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推进选民的目标。如果一位立法委员不喜欢农业生活环境并认为工业环境对社区更有利,但选民们却希望保持当地的农业特点,他就不应因个人的爱好而推行工业化。但是,若开发工业是为了保持该地区的总体农业特点,他就应推动工业开发。由此判断,A项“无论如何要最好地为其选民服务”为合理推论。

  B项“评估其选民不满的原因”,C项“永远代表公众的利益”,D项“遵循其选民的意愿”,皆与文意有出入。

  40. B[解析] 由题干可知,此题的相关信息在末段:如果该立法委员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他代表的地区需要开发工业以保持其总体农业特点,尽管选民反对,他也应推动工业开发。只要他诚心诚意地为选民的目标服务,他就应坚定不移地面对其选民表达的反对意见。由此判断,B项“不接受选民意见而推行自己的计划”与文意一致。

  A项“不了解该地区的需要”,C项“忽视他所代表社区的关键问题”,D项“将其选民的共同意愿付诸实施”,均与文意相左。

  36. D[解析] 由第1段可知,作者认为restorationist (恢复/修复主义者/的)对 preservationism (保护主义)的accusation(指责)缺乏证据。D项unfounded(无事实根据的)体现了作者的意见。此段中 dualism:二元论; mindset:思想模式。

  37. C[解析] 此题要求说明第1段在整篇文章中所起的作用。通读全文可知,文章由批驳 restorationist 对 preservationism 的批评入手,进而以主要篇幅分析了 restorationist 的主张和理论及其与 dominationist (统治/支配主义者/的)实际相似处(parallel),即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统治核心。它们的区别在于:关于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统治主义者认为是“征服(conquest)”,恢复主义者则看作是“医治,拯救(healing)”。实际上,此文讨论次要问题作为研讨主要问题的序幕,故C最为恰当。

  A项“为后面关于人类在自然界的作用的争论确定parameters(范围)”。B项“确定争论的问题范围,然后进行仔细探讨”。D项“为公众关心的当代问题提供历史背景”。这三项皆不适合此文情况。

  38. A[解析] 由题干中引语可知,此题出自第3段,但从选项内容看,要联系到上一段。上段说,恢复主义理论主张一种community participation (共同参与)模式,但其代表人物 Jordan 和 Turner 却把人类说成是“the lords of creation”(万物主宰),或“生物界的命运与生存最终取决于我们……。”这显然与生物界共同参与的模式不一致,但与第3段中 holistic model (整体主义模式),即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 organism (有机体),更为接近(见第3段末句)。故A项应为正确选择,其中dash with:与……抵触。

  B项说法与文章内容相悖。C项中的 agree with使其背离文意。D项 dualist model (二元论模式)不在此段涉及的范围之内。

  39. D[解析] 由第2、3段内容可知,D项符合此题要求。

  A项是 restorationists 和 dominationists 的共同问题。B项中的 most workable model (最切实可行的模式)文中未提。C项只是第1段中提到的 critique (批评),而非作者的 primary criticism (最主要的批评)。

  40. C[解析] 题中 except 表明是反向问题,要求找出 restorationists 和 dominationists 两者的共同点。由末段第3、4句内容可知,C项答案可取。

  末段第8句至末句是两者的 differences, A、B、D各项皆可从中找到依据。

  Part B

  41. [答案] F

  [解析] 如TⅠ中所述,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文章完整,各段顺序正常,仅要求考生从A—F选项中,选择5个适当的标题或概括语,分别填入41~45空白处。

  通读全文可知,此文内容是介绍美国警察顾问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设置路障,检查酒后驾车者的Guidelines(指导原则;规定)。

  此段内容是关于roadblock(路障)设置的位置。F项的positioning(安置;使处于〈某位置〉)恰合此段意思。

  42. [答案] A

  [解析] 此段主要讲staff the roadblock(为路障配备人员)。A项的provide police for=staff,堪当此段之heading。

  本段词汇:uniformed:穿制服的;plainclothes:穿便服的;便衣的;field sobriety tests: 现场清醒度检验。

  43. [答案] E

  [解析] 此段说,经过路障的所有汽车都必须停车,接受盘问;不停车者,警车要追踪。由此可见,这种停车盘问是compulsory(强制性的),故E项是此段的恰当概括。

  44. [答案] B

  [解析] 此段要求盘问要简短,不得超过1分钟;需要测验的可疑司机,须将车停在行车线以外的路边。B项“不可妨碍交通顺畅”,体现了这些规定的用意,为此段的恰当标题。

  45. [答案] D

  [解析] 此段规定,路障要时常变换地点,以免酒后驾车者得知后逃避检查。D项“要使路障产生预期的效果”,即指文中的effectiveness(有效性),恰好标示此段。

  Part C

  46. [答案] 这种变化会来自要彻底扭转地球贫困化趋势、恢复未来希望的全球性进取心呢,还是由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所引发?

  [解析] 这是并列复合句,每一分句中都带有一个限制性定语从句。须说明的是1)come from意为“来自;出/产生”,译文中做不同处理,以使文字有变化。2)degradation本义为“降级,下降”,考虑到文意,这里译成了“贫困化”,“趋势”二字是为配合reverse(翻/扭转)而加上去的。3)第2个that从句未译作前置定语,而译成了“由……所引发”,使译文更明了、通顺。

  47. [答案] 要缔造一个环境能持续支撑的未来,就必须调整世界经济,大力转变人类的繁衍行为,并根本改变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解析] 此句虽是一简单句,但depends on后面的3个动名词或动词性名词短语,都相当于宾语从句,因而译成从句更加清楚、明白;与此相配合,将…depends on…译为“要……,就必须……”。

  48. [答案] 农业革命为人口的大量增长准备了条件,而环境革命要获得成功,只有稳定住人口的规模,重建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之间的协调关系。

  [解析] 1)while句中的the former据上文看,应指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主句中的this revolution应指Environmental Revolution,译文中应表现出来。2)set the stage for意为make the necessary preparations for(为……作必要的准备/铺平了道路)。3)only if是强调式条件状语从句,可译在主句之前,意为“只有……,……才能……”,亦可译在主句之后“要……,只有……”。本译文采用后者,因为使两个revolution紧紧相邻更能突出其对照性。

  49. [答案] 前两次革命(即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是由技术的进步推动的:第一次是因为发现了农事,第二次是由于发明了蒸汽机,它能把煤里的能量转化成机械动力。

  [解析] 这是简单句,破折号后的两个短语是对driven by…的进一步注解,只是后一短语带有一定语从句。要说明的是:1)The two earlier revolutions指“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这里之所以用括号注释的办法表达,是因为后面有the first,the second与the two相呼应。2)farming这里译作“农事”,因为它包括种植、畜牧、养殖等。3)which引入之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steam engine,分译时,勿忘在其前重复先行词,或加上指代其先行词的词语,如“它”,“这种机器”等。

  50. [答案] 评价环境革命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使世界经济转变到在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亦即使经济有更大保障、使生活方式更加健康、使全球人类生活状况普遍改善的发展道路。

  [解析] 此句结构是“主句+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one(path的同位语)+that(one的定语从句)”。要说明的是:1)be judged by(由……评定/裁决)是被动语态,译文改作主动,增加了“标准”等词。2)将one that…译作“亦即……的发展道路”;leads to…译成3个“动宾”短语,既简练又表达原意。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英语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