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政中外关系重要事件:中欧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6:41   考研教育网

  事件四 中欧关系

  一、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

  (1)默克尔第二次访华。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8月26~2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默克尔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默克尔访华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她举行晤谈。温家宝还与她共同出席2007年至2010年德国在华系列文化活动“德中同行”活动开幕式。除北京外,默克尔还访问了南京。默克尔此次访华,恰逢中德建交35周年。2006年5月,她首次以总理身份访华。

  (2)胡锦涛提出从三个方面继续推进中德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

  8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表示,中方愿同德方共同努力,从三个方面继续推进中德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一是双方高层保持密切交往。及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加强沟通、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尊重和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二是积极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双方要进一步拓展在经贸、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节能降耗、空气净化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科技、青年等领域的交流。

  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为中德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坚持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贡献。

  (3)温家宝提出中德今后应着重从四个方面作出共同努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在人民大会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温家宝积极评价中德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同德国的关系。视德国为重要战略伙伴,真诚希望中德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温家宝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德正确地认识对方、正确地处理两国关系至关重要。他说,中国的发展对德国是机遇而非威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德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增多,迫切需要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德的共同利益在不断增多,合作的领域更加广泛,相互需求日益提高。我们对中德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温家宝提出。中德今后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作出共同努力:一是继续密切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沟通,及时就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充分发挥现有双边对话和磋商机制的作用,并着力促进两国媒体和民众交流,增进政治互信。二是加强能源、环保合作,积极开展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三是鼓励进一步扩大双向投资。扶持两国企业在金融、现代物流、建筑工程、软件开发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实现两国贸易平衡发展。四是促进人文交流。中方支持德国在华举办系列文化话动,也愿适时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节”。

  (4)默克尔希望中国更好地发展,赞同温家宝就两国关系所提的建议。

  默克尔在会谈时说,我在德中建交35周年之际再次访华,目的是同中方加强交流。继续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默克尔表示,德国钦佩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理解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挑战。

  德国希望中国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发展对德国有利,对世界有利。德国高度重视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赞赏中国在朝核、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上发挥的积极和重要作用,期待着与中方进一步加强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默克尔重申,德国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默克尔赞同温家宝就两国关系所提的建议。她说,德中合作前景广阔,德方希望同中方保持密切高层往来。深化在经贸、投资、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扩大人文交流,特别是两国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往,相信正在中国举办的系列德国文化活动能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德国祝愿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希望北京奥运会给双方带来新的合作契机;

  (5)双方就加强产品质量和

食品安全、气候变化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交换意见。

  温家宝向默克尔介绍了中国致府在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和举措。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中国出口商品质量状况基本良好。我们对有关问题从不回避,始终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加以处理。但我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对中国商品的歧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各国都需要面对的挑战,中方愿与德方在这方面加强合作。

  在谈到气候变化问题时,温家宝说。气候变化是当令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并取得显著效果。我们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及其《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2012年后气候变化的国际讨论。中方愿在此问题上同德方保持协商与合作。

  默克尔说,各国应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努力寻求利益的汇合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德方愿就此问题同中方加强合作。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温家宝强调,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有力措施,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默克尔说。中方为保护知识产权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已经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取得很大成效。德国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

  二、胡锦涛会见由拉斯穆森主席率领的欧洲社会党代表团

  7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拉斯穆森主席率领的欧洲社会党代表团。胡锦涛积极评价了中国共产党与欧洲杜会党的友好交往。他说,欧洲社会党是欧洲主要政治力量之一,在欧洲政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中国共产党和欧洲社会党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同欧洲社会党的友好关系。胡锦涛表示,中国共产党愿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寻求相互理解与合作的精神,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同欧洲社会党及其成员党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欧洲社会党成员党所在国关系的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共同努力。

  拉斯穆森说,我们通过在中国的访问,看到中国共产党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对此我们十分赞赏。随着全球化趋势深人发展,欧中之间有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欧洲社会党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愿意和中国共产党开展坦诚的交流,共同推动欧盟及其成员国和中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深化。拉斯穆森还对“一国两制”政策过去十年在香港的成功实践表示祝贺。

  三、中欧首次就《政府采购协议》进行研讨

  6月11日,中国与欧盟政府采购研讨会在北京正式举行。“这也是中国与欧盟第一次就《政府采购协议》进行研讨。”

  四、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联合声明

  2007年7月4日,第三次中欧财金对话在布鲁塞尔举行。对话会由欧盟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阿尔穆尼亚宣布开幕。欧盟代表团由欧盟委员会经济与金融事务总司、内部市场与服务总司、对外关系总司、欧盟驻华使团和欧洲中央银行组成。中方代表团由中国财政部、外交部、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中国驻欧共体使团组成。

  双方强调了中欧财金对话对于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和加强在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的重要作用。中欧财金对话与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其他经济对话相辅相成。双方均对这种业务交流表示欢迎,这也体现在双方在对话间隙举行的会计专家会议上。双方一致认为除每年举行一次对话外,双方还应进行定期的交流。包括举办专门的技术讨论。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

  五、中欧论坛

  第二届中欧论坛2007年l0月4~7日在欧洲举行,主要讨论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共同迎接挑战,减少双边摩擦,承担各自的义务,更务实地展开合作。共有1 000多名中欧政府官员、学术机构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媒体记者参加。本次论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l0月4~5日的分组讨论。46个小组遍布欧洲9个国家的23个城市。讨论议题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到青年、教育、能源治理、生态环境、社会模式等,几乎涵盖中欧社会的所有方面。第二阶段是l0月6~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全体会议。近250名中国代表和700多名欧洲代表结束了分组讨论后,汇聚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对论坛所讨论的话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中欧社会对话中一些重要议题进一步讨论。

  在中欧关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参与并联合主持了会议,其中包括前欧盟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主席迪克·斯特、欧洲理事会对外经济关系和政治军事司长罗伯特·库珀、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等。

  关呈远在大会致辞中指出,中欧相互作为对方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贸易额已达到2 723亿美元,2007年预计将超过3 000亿美元,彼此对对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双方为了在各个方面进行更紧密合作,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他表示,中欧领导人会晤到2007年已经经历了l0年,中欧之间业已建立了非常畅达的交流渠道。除了一年一度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外,中欧一共建立了l3套对话机制,比如战略对话机制、人权对话机制等。这些机制每年或每半年一次,在中国和欧洲间交替举行,内容涵盖中欧关系的各个方面。他指出,近几年中欧的社会间接触正不断发展,并且日趋活跃。这些接触包括智库、大学以及非政府组织等。

  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指出,中国与欧洲都有悠久和辉煌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从l5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长达5个世纪闭关锁国的“沉睡期”。当代中国的重新崛起,令一些欧洲人产生了畏惧和疑虑,中欧间的一些矛盾和摩擦因此产生。他认为,正是这些民族和人民间的猜忌,限制了双方的和平发展和更紧密合作。因此,社会间的对话和沟通显得异常重要。

  针对一些欧洲人和欧洲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的偏颇甚至扭曲的观点,章启月指出,中国和欧洲相互对对方的重要性,不难从大量的事例和数据中看出来。为共同应对新的挑战,双方应本着团结、尊重和自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而不该把过错归咎于对方,这样做于事无补。诚然,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中国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当代中国民主制度和人权状况。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理解不同,要学会加强沟通、相互尊重,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中欧论坛于2005年开始,迄今已经举办了两届。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正如大会的一位筹办者所表示,中欧社会间的对话和沟通,就像一个正在进行、通向心中目标的”旅程“,我们无法预见在这一旅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重要的是这一旅程已经开始,并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