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师冯勇:08年考研历史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11:04   文都教育

  文都授课名师 冯勇

  中国古代史

  一、重要章节

  (一)重中之重

  1、秦汉(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形成,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2、隋唐(贞观之治、隋唐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两税法)

  3、明清(前期)(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张居正改革、东林与复社、清代民族政策、康乾盛世、乾嘉学派、文字狱以及明代的心学、一条鞭法)

  4、西周(夏商周断代工程、周公、西周的制度)

  (二)次要重点

  1、春秋战国(李悝、商鞅变法,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春秋五霸,儒、法两家思想,道家)

  2、宋、辽、西夏、金、元(宋代的中央集权措施、市舶司、交子,宋代理学)

  二、重要知识点:

  1、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完善了西周的各项制度,思想,对于西周的发展,乃至后世政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再入建都洛邑后,周公旦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再就是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以及完善了宗法制度。

  (1)、“夏商周断代工程”: 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

  (2)分封制:周王朝形式全国统治的一种方式。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3)宗法制: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4)井田制: 一层意思是田地的形式。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另一层意思是剥削方式,经营方式。

  (5)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相传由周公制定。由礼和乐两部分组成。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西周的礼乐,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文明。

  (6)敬天保民: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基本的治国方针;要求统治者既要要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又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春秋战国:

  (1)两次变法:

  李悝变法:战国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第一,废除官爵世袭制。第二,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第三,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第四,实行“平籴法”。第五,改革军制,精选武士。

  李悝变法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一个强盛的国家。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主要内容涉及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为重点。政治措施包括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等方面。通过改革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2)春秋五霸:历史上把在争霸过程中先后出现的的五个霸主叫做“春秋五霸”。 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注意战国七雄

  (3)合纵连横: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以抗击秦或齐,叫合纵,而以三晋为主,东连齐而西抗秦,或西连秦而东抗齐,叫连横。后发展成为六国联合抗秦是合纵,六国分别靠秦国便是连横。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

  远交近攻: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远交齐楚,近攻三晋。 本是战国时范雎为秦国采用的一种外交策略,秦国用它达到了并吞六国、建立统一王朝的目的。

  (4)儒家(以礼为核心,维护仁治、礼制、宗法制)、法家(法术势相结合,一绝于法)、道家(无为而治)、墨家的思想(兼爱、非攻)

  3、秦汉

  (1)、秦朝的专制制度:皇帝制度(德兼三皇,功包五帝),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

  (2)汉承秦制:即汉朝基本沿用了秦朝建立起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现在, 政治制度,地方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编户制度。

  (3)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4)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5)刘秀:光武中兴措施包括简政爱民、进贤励志、集权统一、兴学教化、度田富民。

  (6)秦汉的思想、文化:《公羊传》、《盐铁论》、《论六家之旨要》、董仲舒

  4、唐

  (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指唐朝初期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的太平盛世。

  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

  政事堂:唐、宋宰相议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

  (3)唐律:唐代法律的总称。主要是《永徽律》,还包括《武德律》、《贞观律》等法典。

  (4)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该制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计丁征取,是当时社会赋役负担的基本方式。

  两税法:唐中叶实行的用以取代租庸调制的,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为标准的赋税制度。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因此被称为两税。

  (5)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6)文化艺术和宗教: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唐诗是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唐朝的传奇小说继承六朝笔记小说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发展。

  5、宋:

  (1)宋代的中央集权措施:

  宋朝的政治机构,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由三司两府组成,分列为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另设御史台、审刑院等机构。

  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除此之外,皇帝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2)市舶司: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

  (3)交子:世界上最早流行的纸币,从北宋初年在四川成都开始流行。

  (4)王安石变法: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只要变法措施有:均输法,市易法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5)宋代理学与朱熹: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

  朱熹也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理学体系的完善与阐发上有特殊贡献。

  6、明清(前期)

  (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中央机构的设置方面,废除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废行省,设三司;

  监察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加强对百官的监察;

  提倡法制,刑用重典: 颁行《大明律》,《明大诰》等;

  设立特务机构:设置锦衣卫和东西厂,加强特务统治;

  严格控制户口:编制赋役黄册,设立里甲制和关津制;

  影响:通过以上措施,明太祖提高了皇权,促成了明代集权政治的建立。

  (2)张居正改革:整顿吏治,整饬边防,兴修水利,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把按户、丁征收的役银摊在田亩上,并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分担的一种赋税征收制度。

  (3)东林与复社

  东林: 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因其代表人物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复社: 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相号召,“志于尊经复古”,祖述“六经”,受前后七子复古主义影响颇深,故称复社。

  (4)清代民族政策:拉拢蒙藏,对于汉族采用安抚与镇压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相对强硬,以武力压服为主,安抚怀柔为辅。

  (5)康乾盛世: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元年(1796年)长达115年,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局稳固、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的一个时期。

  (6)乾嘉学派: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

  (7)“摊丁入亩”:将人丁税并入土地税,将税与农民负担能力直接挂钩,实行地丁合一的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史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