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本情况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 14:21   万学海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1999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中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等重要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在上述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需求方面做出了社会公认的、不可替代的贡献,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的方向与水平。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现有职工537人,其中科技人员429人,研究员110人、副研究员和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7人,进入知识创新工程307人。陈述彭、吴传均、孙鸿烈、阳含熙、刘昌明、郑度、陆大道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石玉林、李文华、孙九林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该所工作。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设地理学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地理学一级学科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点,以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生态学、气象学、环境科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培养点。目前共有研究生导师15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5人,硕士生导师71人;在学研究生562人,其中博士生364人,硕士研究生198人,另有博士后92人。连续多次被中国科学院评为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在2003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地理学一级学科名列全国第二。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知识创新目标和战略定位为:

  通过对陆地表层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人流和信息流的综合分析,研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陆地表层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迁移转化规律与形成演化机理,及其与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地球表层系统和人地系统动态机制及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机理;发展以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陆地表层系统与人地系统综合集成研究方法。创新和发展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

  与此同时,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下,以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瞄准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生态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家需求,在资源持续利用、环境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地球信息与数据集成及信息共享等领域,开展综合性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解决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重大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努力把研究所建成为国家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创新基地;国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战略咨询与科学决策的信息库、知识库、思想库;国家地理科学、资源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国家全民地理知识普及的核心基地;国际一流的地理、资源与地球信息科学综合研究机构。

  根据知识创新目标,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确立了“两个长期科学计划,六个学科方向”的学科发展格局。两个长期科学计划包括“陆地表层系统关键过程与多要素相互作用机理”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中国区域发展”;六个学科方向为:陆地表层系统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网络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研究、资源科学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学科布局,所科研一线的机构设置由陆地表层系统研究中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中心、生态网络综合研究中心、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资源科学研究中心、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以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组成。

  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中国科学院新时期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了创新基地建设与科研平台建设,促进了研究所的学科建设和各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有力提升了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2006年,我所共争取各类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9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43项;国家科技平台重大项目2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项目2项;院重要方向性项目7项。另有一批部门、地方及国际合作项目等。一些瞄准国际科学前沿、适应国家重大需求的重大项目,通过组织跨所、跨院内外的合作和学科集成,取得了显著进展。

  面向国家需求的应用研究与社会公益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2006年,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所积极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关于编制功能区规划及理顺我国规划体制的建议》、《中科院专家关于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调水安全的建议》等4项重要咨询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这些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重大战略决策服务的战略国家队作用。此外,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广东省国土规划等具有国家层面影响的重要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东北振兴办等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大部分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和相关规划的基本内容。

  2000年以来,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推动了各学科领域前沿研究,学术发表厚积薄发,2001年全所国内发表论文344篇,位居全国研究机构国内发表论文数第一,其被引用数在全国研究机构中高居第4位。2002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20篇,其中SCI和SSCI收录论文62篇。2003年发表SCI和SSCI论文75篇。2003年发表国内论文数量排名高居研究机构第1位、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研究机构第2位、SCI收录地学论文数量居研究机构第11位。2004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50篇,其中SCI和SSCI收录论文81篇。2005年发表SCI和SSCI论文189篇。2006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和SSCI刊物收录论文180余篇、EI及ISTP论文30余篇;出版科研专著29部;申请国家专利4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项;完成31项软件登记。

  期刊、科普工作取得良好成绩。所刊物在全国科技期刊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国内科技论文数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影响因子(2006年)在全国地理科学类和环境科学类期刊中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一;《地理学报》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国家地理》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地理学报》和《自然资源学报》均获得第五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荣誉称号。经国家旅游局审批,研究所进入国家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行列;经国家水利部审批,研究所获国家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认证。

  国际合作保持良好态势,与欧、美、亚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科研与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署了数十项合作协议。学术交往频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近300人次,接待外宾200多人次,主办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10多个。目前正在执行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共同开展东亚环境遥感监测研究;参与联合国全球生态系统评估计划;与加拿大CIDA组织开展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参与美国NASA跨学科研究项目,开展中国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等。国际学术影响扩大,多人次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或副主席等职务。

  图书馆具有以资源、生态、环境、宏观经济、区域开发与研究为重点的藏书体系,同时是中科院地理文献的主要收藏和服务单位,承建中国地理科学文献数据库的部分工作。

  挂靠的国家一级学会有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IGBP中国委员会秘书处与IHDP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和全球碳计划(GCP)区域办公室也设在该所。主办的刊物有《地理学报》(中、英文版)、《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AMBIO-人类环境杂志》(中文版)、《中国地理科学与国土资源文摘》、《地球信息科学》、《中国国家地理》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