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政治重点知识记忆之邓三论篇(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 10:41   文都教育

  9.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都深刻地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其内涵是:(1)体现时代性;(2)把握规律性;(3)富于创造性。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基础,是关键。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总理的惟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行理论创新,就必须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D】(2006年单选题第12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辩证统一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0.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1)“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最根本的还是生产力标准,因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键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力。

  (2)“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3)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确立“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二,“三个有利于”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生产目的的问题。

  第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同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并不矛盾。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2005年单选题第11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ACD】

  (2008年多选题第29题)。搞清楚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基本成果的前提下,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 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D.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ABCDE】

  (2004年多选题第25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科学水平:这一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克服了片面强调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错误倾向;这一概括,为我们既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这一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根本任务提出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这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3)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4)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1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起始阶段,而是中国特有的,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经济上——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但是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种分配方式;政治上——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但民主政治还不能达到高度的成熟;文化上——虽然马克思主义已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封建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仍有广泛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发展过程。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由历史条件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由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我国还是发展中的第三世界;由现实状况决定:虽有经济实力的巨大增长,但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长期性: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科学依据;是警惕右,特别是防止“左”的强大思想武器。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四项原则,改革开放)”。

  (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反对僵化和自由化。

  (3)改革的性质和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从改革和革命的目的来看,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改革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看不亚于一场革命,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改造;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政治大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2008年单选题第11题)。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 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 1000 美元 达到 3000 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析这一观点。

  【答案要点】(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 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 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2005年辨析题第33题)

  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深化改革必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得好则会有力地支持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来看:只有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保持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国家一乱则一事无成。

  15.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改革是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统筹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客观使然,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选择,是我们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展开,是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的整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D】(2006年单选题第12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D】(2006年单选题第13题);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18.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ABCD】(2005年多选题第30题)和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 【ABCD】(2008年多选题第28题)。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C】(2007年单选题第14题)。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答案要点】(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实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注:如果考生就社会保障内容的某一两点深入展开分析,可酌情给分。)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2006年分析题第37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人D.社会全体成员 【ABD】(2007年多选题第20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节选自文都教育李海洋、齐鹏飞《考研政治早知道核心知识精粹及典型真题》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