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 14:58   新浪考试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2、联系与系统

  【考点提示】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绝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人诡辩论。联系又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还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主要特征:一是它的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二是它的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此外.系统还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事物的联系,科学的突破往往表现在把人们通常看来似乎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人们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联系,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必备观点,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墓础之一。

  3、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4、发展的实质。5、发展的过程性

  【考点提示】 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运动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也是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之一。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科学既是揭示联系,也是揭示过程,不把事物当作过程就没有科学。把世界看作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把世界看作永恒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这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特征。

  6、规律及其客观性。7、现象和本质。8、必然性和偶然性。9、原因和结果。10、可能性和现实性

  【考点提示】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活动却受规律的支配。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它在人们的辩证思维中,作为联系和发展之网的网上纽结,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一起,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综合地发挥作用。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本质和现象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表明: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又要求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割裂开来会产生三种错误观点: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以及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完全割裂开来的观点。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提高实践活动自觉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要区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要区分两种(好或坏)可能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要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从而获得实践的成功。

上一页 1 2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0 31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