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09农学考研统考大纲权威解读之化学专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 15:22   万学海文

  万学·海文名师权威解读2009年农学考纲

  之化学专题分析

  农学联考中化学科目对于植物、动物生产类学科来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考生在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中会涉及到比较多的化学知识;同时,化学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只要考生平时对知识点的掌握扎实、牢固,在考试中必定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本科目的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各占50%。试卷涉及的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填空题、计算分析与合成题,其中单选30小题共60分,填空题35个共35分,计算、分析与合成题8小题共55分,需要广大考生真正重视起来。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分析化学部分以溶液为主线,以物质结构基础为依据,以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离解平衡)原理为重点,适度介绍稀溶液与胶体,简要介绍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元素化学,四大滴定、光度分析及电位分析重在应用;物理化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无机及分析化学这一课程在09年考研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四大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定量分析原理及其分析手段。这三部分内容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是本门学科有机联系的整体组成部份,

  1、四大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其计算,速率方程,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及移动,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一、酸碱反应

  主要内容有: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的概念以及各种体系PBE的正确写法。两性物质的概念及其pH值的计算方法。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的概念及其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

  主要考点和难点: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质子条件的概念以及各种体系PBE的正确写法;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二、沉淀反应

  主要内容: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强弱的概念;可溶、微溶、难溶电解质的概念;溶解度、溶度积的概念极其表示方法、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相关计算;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的概念以及对沉淀溶解的影响和相关计算;分步沉淀原理、沉淀的溶解与转化以及相关计算。

  重点内容是: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度积、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主要考点难点:分步沉淀原理、沉淀的溶解与转化以及相关计算。

  三、配位反应

  主要内容: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名词;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书写规则;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螯合物的概念、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的特征;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重点内容是: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解离平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考点和难点:;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四、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理解;氧化数的概念;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写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概念;电极电位的概念;电池符号的正确写法;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能斯特方程式的概念以及揭示的原理;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其中要用电极电位的概念作为主线对各种概念、公式进行串联,让考生理解透彻。

  要求:考生要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各种概念,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

  重点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速度与程度、元素的电位图及用途。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

  考点难点: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元素的电位图及用途。

  2、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主要内容:人们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认识过程及其描述方法;对氢原子光谱的理解;波尔理论以及量子化的概念;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得布罗意波的概念;对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理解;对薛定鄂方程的理解以及三个量子数的意义;对波函数概念的理解;用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进行完整描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以及能级交错的概念(造成能级交错现象的原因不作要求);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三个规则;元素的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区方法和相关的各种名词;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概念以及随元素的周期律变化的规律。

  考点和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用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进行完整描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以及能级交错的概念(造成能级交错现象的原因不作要求);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三个规则。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主要内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的各种参数;键的极性的概念。离子键的概念以及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共价键的概念以及共价键的形成和特征;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概念以及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类型与特征;杂化轨道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判断;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分子几何构型的判断(分子轨道理论不作要求)。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联系与区别;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三种分子间力的类型。离子的极化概念以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几种不同的晶体类型以及性质。

  重点内容是: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分子几何构型的判断(分子轨道理论不作要求)。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联系与区别;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三种分子间力的类型。离子的极化概念以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3、分析化学理论与方法

  一、定量分析概论

  重点内容是: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的表示、定量分析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可疑值的取舍(要求Q检验法)。

  难点: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可疑值的取舍(要求Q检验法)。

  二、滴定分析法

  主要内容:酸碱滴定法的重点是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对弱碱(包括电离学说的弱酸、弱碱、弱酸盐和弱碱盐)被滴定的可能性,是酸碱滴定的难点,考生易混淆。

  络合滴定法中主要以介绍EDTA滴定法为主,重点讲明两部分内容:一是络合平衡,二是络合滴定。

  电极电位理论是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在分析化学讲解中,重点结合副反应理论讲清条件电极电位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主要是掌握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是该氧化还原反应能否用于滴定分析的关键之一,要求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特别要掌握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的内容及作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主要讲明KMnO4法、K2Cr2O7法和碘量法,掌握他们各自的特点、原理、结果计算等。

  重点内容是:对于不同强度的酸碱的滴定曲线应以强碱滴定强酸和强碱滴定弱酸为例,讲深讲透这两条滴定曲线,着重在计量点附近的pH突跃和根据pH突跃选择适应的指示剂。、络合滴定法中主要以介绍EDTA滴定法为主,重点讲明两部分内容:一是络合平衡,二是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法。(第4节不作要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这些特点,在讲解中应把重点放在滴定条件(溶液酸度、反应温度、试剂浓度和滴定速度)的选择上。

  难点:弱酸、弱碱(包括电离学说的弱酸、弱碱、弱酸盐和弱碱盐)被滴定的可能性,是酸碱滴定的难点,考生易混淆;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中,难点在于间接测定中氧化还原反应中各反应物间化学计量关系的确定。

  三、 分光光度分析法

  主要内容:朗伯—比耳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朗伯—比耳定律,同时讲解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基本原因。

  显色条件及测量条件的选择是分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讲解影响显色反应的条件因素,重要的显色剂,入射光波波长和参比溶液的选择,掌握仪器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控制适宜吸光度范围。

  误差来源及测定条件的选择是吸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吸光度测定的相对误差(△C/C)与透光度、(T)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讲清物理概念。

  重点内容是:光吸收基本定律、光度分析的方法。

  难点:误差来源及测定条件的选择是吸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吸光度测定的相对误差(△C/C)与透光度、(T)之间的关系。

  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位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合成方法,掌握离子型、游离基型有机反应机理。

  为了学习方便,依化合物为主线有机化学分为三大部分:一、烃类;二、烃的衍生物;三、天然有机化合物。同时另外增加实验与合成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包括饱和碳氢化合物(烷烃和环烷烃)、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香烃)、旋光异构四章。要求掌握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形成;掌握烃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与表达、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能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旋光异构);能理解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能准确理解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定义、特点,并会应用;能用休克尔规则判断非苯芳烃是否具有芳香性。

  第二部分是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五章。要求掌握以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对其典型反应的反应历程能够理解,掌握得出的一些结论。会用电子效应分析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油脂和类脂化合物、碳水化和物、蛋白质和核酸四章。要求掌握主要生物有机化合物如脂、糖、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特点及其生物功能,并且对生物转化建立起基本认识。

  实验与合成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查找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掌握合成原理和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实验一简单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 了解蒸馏的意义;

  (2) 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方法;

  (3) 学会蒸馏的正确操作。

  实验二 蒸馏与分馏

  (1) 了解分馏的意义;

  (2) 学会分馏装置的安装方法;

  (3) 巩固蒸馏操作、掌握分馏操作。

  实验三1-溴丁烷的制备

  (1) 了解由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与方法;

  (2) 学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实验四 乙酰苯胺的制备

  (1) 了解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提纯有机物的重结晶方法,并熟悉抽滤和重结晶等操作步骤。

  实验五 坎尼札罗反应

  (1) 了解无α-H的醛进行歧化反应的条件;

  (2) 掌握低沸、易燃有机液体蒸馏操作的方法

  实验六 3-丁酮酸乙酯的制备及其互变异构现象

  (1) 了解3-丁酮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无水操作及减压蒸馏原理及其操作。

  2009年统考农学大纲完全解析系列(一) (二)

  敬请关注海文名师权威解读09年统考农学大纲汇总系列之(四)(五)(六)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