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近来,有些朋友就要开始读MBA,他们不时向我咨询该如何准备。这确实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准备读MBA的群体绝大部分是刚刚辞职的职场人士。经过数年的磨砺,他们变得成熟、自信,同时对校园也变得陌生起来。很快的找到校园的生活节奏也并非易事。建议他们早点在学校附件安顿下来,多到校园里走走。
知识的准备
当然,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有关知识的准备。所有人回到校园都是为了充电,是否能获得期待中的结果就要看如何利用这段时间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由于中国正经历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大部分MBA来自工业领域。文理分科导致很多学生缺少作为领导者必备的人文修养。这方面的缺憾如果想在读MBA期间有所弥补,就需要提前做相应的准备。那些理工出身的人读一些历史、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对长远的发展将大有裨益。MBA课程中对中国学生最有价值的其实是软性技能的提升:领导力,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给予的能力,而这又恰恰是成就领导者的基础。领袖的作用在于洞察人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只有深入的理解人性的光辉与弱点,才有可能成为领袖。此前,我们需要从先哲的文化遗产中寻求智慧的启迪。
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在资讯变得如此丰富的今天,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判断是成就决策者的前提。建议未来的MBA们多涉猎各方面的信息,《财经》、《经济研究》等都是有价值的读物。长期坚持阅读Economist,FT,和New York Times 则会拓宽视野,对提高英文也极有益处。
MBA课程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相当部分的MBA学生并非商科出身。一些入学前的补习显得十分必要。诸如经济学、管理学、甚至会计学的ABC。通常而言,萨缪尔森或者曼昆的《经济学》,本科生可能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学完。MBA最多是3个月拿下,有的甚至是一个月,期间还加有很多的案例穿插。美式MBA通常是学生自行学习教科书内容,教师只是负责回答问题和指导案例讨论。基础较差的学生做相应的准备完全必要。对文科背景学生而言,一些数理知识,特别是统计方面的课程有必要提前学习。
留洋须知
每年都有不少有志青年漂洋过海,前往欧美学习管理。对这样的特殊群体而言,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困难会更多,很多也是预想不到的。
1. 心理准备
负笈海外最大的挑战首先是无边的孤独感。想家是自然的,因为中国学生从小习惯了父母的呵护,独立性较差。远在他乡,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很多时候会有无助的感觉。有些MBA同时要面临夫妻分别,甚至和孩子分别的痛苦。在离开家庭之前,相应的安排必须妥当,否则将难以安心学习。
2. 语言的准备
有个很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出国读MBA是为提高英语。语言的提高在于日积月累,而非一个一两年年左右的项目。出国读MBA之前一定事先做好语言方面的准备,而不要指望通过MBA学英语。海外的MBA项目大多用英语,但是这样昂贵的投资显然不是用来学英语的。相反,如果语言准备不充分,想要在MBA项目中生存是很困难的。
3. 体力的准备
欧美的的MBA学习极为辛苦,体能的储备非常重要。特别是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课业负担是国内无法比拟的。笔者曾经在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学习,通宵读书是家常便饭。MBA还有很多社交活动,这是它的独特之处。毕竟MBA培养的是管理者,而不是学者。
4. 文化差异
就读欧美MBA的最大好处是对学生软性技能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是跨文化沟通。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学会与不同种族的人打交道颇为重要。对于中国人而言,留学可能是唯一能够拥有较多外国朋友的机会。文化差异和冲突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体验,在出国前最好阅读一些相关资料。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