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大连理工大学1949 年 4 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 年 7 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 1960 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1986 年设研究生院; 1988 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1996 年 ~ 2000 年实施"九五""211 工程" 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2001 年 ~ 2003 年,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实施 "985 工程"一期建设; 2003 年 ~ 2005 年实施"十五""211 工程" 建设; 2003 年12 月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 2004 年开始实施"985 工程"二期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继续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 3300 人,其中专任教师 1802 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8 人,双聘院士1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0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2 人,讲座教授 6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0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9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18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54 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获得者 3 人,全国高等学校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 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11 人,博士生导师 423 人,兼职博士生导师 45 人,正高职人员 472 人,副高职人员 906 人。
2008 年 10 月,全日制在校学生 30780 人(博士生 3254 人,硕士生 8138 人,本科生 18968 人,预科生 60 人,外国留学生 360 人)。另有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生 4872 人,研究生进修班学生 796 人。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个学部,24 个院系。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4 个(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二级学科 15 个,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6 个(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工程),13 个"985 工程"二期建设项目, 18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1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50 个硕士点, 20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 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建筑硕士和工程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 1 个国家干部培训基地(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 -- 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 1 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1 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 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设备先进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基化学品重点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3 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管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7 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装备设计与 CAE 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电子政务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车辆先进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 2 个国家培训中心(中国微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培训中心、大连 ITU互联网培训中心), 70 个独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室), 73 个研究所。 2001 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科技奖励 28 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省部级教学、科技奖励 159 项。
学校总占地面积 302.5 万平方米(4538 亩),其中校本部 211.4 万平方米(3171亩),市内校区10.6 万平方米(159 亩),开发区校区80.5万平方米(1208亩)。学校建筑面积 109.1 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4.6 万平方米,馆藏图书 251 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 29,673 种, 56 个平台、189 个各类中外文数据库。体育馆面积 2.8 万平方米,由中心比赛馆、游泳馆和开发区校区体育馆等组成。
学校积极发展和巩固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172个大学、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海外知名学者和人士近300位做为学校的名誉、客座、顾问教授。截止2008年底,学校已向近5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留学人员1500余人次。
目前,学校正以"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为龙头,以创新为灵魂,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把大连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考 生 必 读
热烈欢迎考生申请和报考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招生类别
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实行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并行模式,进而促进研究生结构调整和研究生质量的提高。
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面向全国在基础数学等150个学科、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500余名,在工商管理硕士(简称MBA)、公共管理硕士(简称MPA)、工程硕士和建筑学硕士4个专业学位类别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730余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有推荐免试生、全国统考生(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生、工程硕士生、建筑学硕士生)、联考生(包括MBA、MPA)、单独考试生(包括强军计划生)。
二、申请或报考条件
(一)推荐免试生
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研究生院学校和“211工程”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攻读我校学术型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BA及MPA不接收推免生)。具体要求及申请办法详见研究生院招生主页《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
推荐免试研究生全部享受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先推荐进行国际联合培养。其中“985工程”院校推免生享受一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且不占院系奖学金名额。
(二)全国统考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必须获得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者);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同等学力考生:
①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或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学考试生和网络教育学生);
②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下同),修完本科学位主干课11门以上并成绩合格(必须出具有资质的开课单位教务处的成绩证明),并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署名前2名)的考生。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