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指导:突破十月围城 考研创新方法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2日 15:03   万学海文

  考研复习离不开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各种利弊因素,从自身出发,真正实施一套事半功倍的学习方略,你的考研复习也将提升一个层次,从而比他人少走更多弯路。以下从更多的因素来全面分析你的考研之路。

  主观因素  

  一、端正心态

  这是复习的先决条件,也就是先想清楚,再下决心,为复习打下毅力基础。对于半途而废的朋友来说,任何巧妙的复习方法都是无济于事的。首先态度上必须重视考研,一心一意准备考研。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不要再更改,消除一切可能使自己回头的可能性。我在考研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感到不顺,但没有想到要放弃。尽早确定考研目标,尽早开始准备。在考研中尽可能考高分是我们惟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的事情。早准备可以增强必胜的信心。 

  二、学会坚持

  努力并不是第一位,坚持才是第一位。只要考前的一年和半年每天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就足够了。关键的是一定要坚持到最后。认清考研这个考试的本质,忘记过去的一切,放下一切思想包袱,正确对待考研过程中心情不好的时期,耐住孤独,乏味和寂寞,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为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必须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必须耐住孤独和寂寞,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

  学习技巧 

  一、从研究真题入手

  不管是哪门课,复习时都应该紧紧围绕真题,所以,从复习刚开始时就要研究历年真题。一定要把数学、英语政治的全真题做很多遍,最起码两遍。全真题是宝,模拟题是草,甚至连草都不如,特别是大部分英语模拟题。这真是一件应试的法宝!不但是考研,对付任何考试都一样。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比较稳定、规范的考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无论是题型、难度,还是范围、重点都有相对连续性,不会变化太大,甚至有的知识点还会一再出现,所以,研究真题有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难度,明确复习目标。建议选取近三年的考研真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遍,分析错误之处和猜对之处,然后你就知道你的工夫应该花在哪里,你的解题水平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了。

  二、分阶段做一下模拟考试和测试

  在考研最关键的阶段,如果能有专家给自己指点一下自己的复习情况,再抬头看一下其他同学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复习情况,这样知己知彼,就能像田忌跟齐王赛马那样,就能及时调整复习的策略了。因为在这个关键阶段,自己往往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这样,每个考生就特别希望能有一个考研专家给自己的各科复习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分析,帮自己看清自己学科知识复习的所有症结,看清竞争对手情况,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这样才能在考研竞争中处于完全主动地位。 

  三、永远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

  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原则。每个辅导班、每本参考书都是根据大多数人的情况设定的,具体到每个人,肯定有不适合他的地方,那就要围绕真题和考纲,缺什么补什么,永远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对于掌得很好的知识点,大可不必再花大量时间,要知道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薄弱环节的产出率最高。不可轻视任何一门课,考研不但比总分,而且比单科,只要有一门低于国家线,总分再高也没用,所以保持学科间的均衡很重要。正确的复习策略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保证每门课都能过线,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两门考高分,当然四门课全考高分就更好了,但这很困难。尤其对于考过一次的同学而言,第一次考得不错的学科第二次并不一定也不错,不进则退! 

  外界因素 

  一、和在读研究生保持联系

  建议找一两个报考学校的师兄师姐,这样也可以在方法上辅导你。在读研究生都是从考研这条路上走过来的,深知考研的难处,只要你礼貌周到一点,大部分人都会很热心。当然最好托人介绍,如果找不到熟人,自己上门也未免不可。本人考研的时候一个师兄曾给予过很大的帮助。 

  二、劳逸结合,注重效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效率是学习的关键。饮食上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充足,睡眠应充足,否则会影响第二天的效率,结果得不偿失;要在学习之余适当休息,散散步、做做深呼吸,再加上一次眼保健操会更好。要知道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非但不是浪费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