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师指点:如何正确面对考研历史学统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9日 11:42   跨考网

  中国古代史:三分天下有其一

  通过对2007、2008年历史考研真题的研究,我发现命题中明显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跨考教育统计:2007、2008年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各占10分,名词解释2007年占30分,2008年占20分,史料分析各占30分,简答各占30分。2007年中国古代史共占100分,2008年中国古代史共占90分,在总分中占将近三分之一。在2009年的大纲中,中国古代史仍占据着30%的比重,中国古代史地位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动摇。中国古代史在复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跨考教育推荐选用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1—4卷。这套教材的优点在于内容较全,而且在章节的划分上不仅包括断代的变化,也将政治、经济、文化、重要的历史事件等诸多方面在不同的章节中进行分门别类地讲解。这套书的薄弱之处是内容太全、章节较多,导致整体脉络不清晰,而且具体的名词、问题分析的概括性内容较少。这就需要其他辅助书籍:如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这也是历年历史统考比较推崇的指定复习书目之一,此书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之处。另外,张传玺的《中国史纲》,晁福林、施建中的《中国古代史》也比较适合脉络整理。这几套书相对于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来说,读起来更容易,但又失于简单,应该配合阅读。

  推荐参考书目: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张传玺:《中国史纲》,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关注大纲的变化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学基础统考中占的比例较小,大纲要求占全部权重的20%,但总体难度和要求考生对整体大局的掌握程度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各个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的。从1840年起100多年的历史中,在这两次统考中也是有侧重的,如晚清民国时期的几十年内容中,内容多且重要,应该好好把握,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复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则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在2008年的试题中几乎没有出现,考生应该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的考试命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考研大纲在不断变化,每一年新大纲中的措辞和提法,与前一年的大纲都有所区别,因此,注重变化也是备考历史学统考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省时省力、直击重点的好方法。

  推荐参考书目: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世界近现代史:全面理解和深层分析

  这部分在2007-2009年考试大纲中所占比例为30%,也就是90分。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近两年统考中对这两方面均有侧重,而且无论是欧美还是亚非拉部分均有考察。这就需要我们对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我复习时选用的是当时最为权威的大学本科历史学世界通史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通史教材。这套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讲解的深度、广度以及严谨性,几乎是其他教材难以企及的。世界近代史的复习在记忆上相对简单一些,但对于整体的理解和对具体事件的深层次分析要求较高。因此,一方面需要构建知识树,按照时间顺序将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一一列出,也要对一些重点问题有深刻清析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阅读一些其它著作和文章,来加深对重要历史问题的理解。一个快捷的方法是,在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论文(一般高校都会有此类资源可供下载),这样就可以通过阅读尽可能少的文字而获得与重点问题更相关、更新颖和更深刻的内容。

  参考书目: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耐得住寂寞,好工具和好方法是制胜法宝

  由于时间所限,我主要进行了三轮复习。第一轮是9月到11月,在两个月时间内把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的教材重新温习了一遍,这段时期我每天用于对专业课的复习大概是每天4-6个小时,把一些需要背诵的重要知识点重新用笔记录了一遍。对于一些教材中语焉不详的的知识点,则查阅其它参考书目和网上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考研网站上会有一些历史名词解释汇总和一些历史辞典,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看似平凡的材料,这些名词基本可以涵盖整套历史学基础统考的知识点,在应对刁钻的名词解释乃至简答、论述等大题时,都会大有帮助。

  第二轮复习从11月开始到12月份,在这一个月里我做出了两门通史的知识树和对照表,从横向、纵向将史实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近两年考试的问答、材料、论述等大题跨度很大,考察考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另外,如果复习时间充足,最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看看相关学术前沿的书籍和期刊,如《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史学集刊》和各主要高校的学报等。

  在考前一个月我进行了专业课的第三轮复习,主要就是清晰、准确地记忆各个知识点并在大脑中形成体系。对知识点的记忆可以利用关键词句法,即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句(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性质、条律首句)列出,重点明确又好识好记。

  跨考教育总结备考历史时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与工具。选择好的参考书和“三轮复习法”是我取胜的利器。合理的作息时间(一般一天学习不必超过10小时)和高效率也永远都是挂钩的。二是要有一颗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要有耐心,学历史尤其要耐得住寂寞。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面对备考时期所可能面临的各种诱惑(公务员考试、工作面试、懒惰、各种娱乐活动)而不为所动。只有带着不服输、不后退的勇气,才能经受考研战场上的种种考验,夺取考研战场上的最后胜利!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