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能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人有多少,或许上帝都不知道。因为没有人专门守在考场门口,数着有多少人从里边意气风发的走出来。今年的报名人数,130万?140万?or150万?等着有关部门发布统计结果好了,哪有必要去搞什么大预测!“考研持续火热”或“考研或将降温”这种空泛而苍白的描述,对考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考研大局将如何尚无结论,但有一点现在就能肯定:在可以预见的三五年内,经管类考研会持续火爆!在数得出来的报考人数最多的十个专业中,经管类至少占去半壁江山:工商管理(MBA)、金融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存在的便是合理的,经管考研热,必有热的原因。我不会对它一顿乱批,“见谁火跟谁过不去”的愤青思维是低级的。但考生在一头扎进经管考研前,必须想清楚:你有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思路?你看中了经管专业哪方面价值?你准备了何种方案?那些无聊的数据,让媒体去操心好了,考生若只关心报了多少人,简直比关心索马里海盗还不靠谱!所以,今天写这些文字,就是让经管考研热得其所,别让考研的泡沫比房地产的还大。
经管类考研是指报考专业从属于经济学(代码02)或管理学(代码12)两大学科门类。两个学科在初试科目构成、报考热度、复试分数线、学习内容、职业发展规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以常常被归为同一类型,考研辅导时,对考经济和考管理的考生也习惯于采用同一思路进行。但就是因为这种习惯性的叫法,导致很多考生片面的理解为“经济管理不分家”,只知道经管很热,懵懵懂懂中上了“贼船”。
选专业首先是确定人生路径,选学校往往是侧重人生效率。我曾多次在课里强调过:职业规划思路决定专业选择的侧重点,专业的学科特征和社会认可方式不会因考生的意志而转移,为避免少走弯路,认清某专业的总体发展模式是前提,经管类考研也一样。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囊括好几十个专业(见下表),绝对不是一码事,存在相当差异。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我把它们大体分三类: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及代码 | 二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02 经济学 | 0201 理论经济学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020102 | 经济思想史 | ||
020103 | 经济史 | ||
020104 | 西方经济学 | ||
020105 | 世界经济 | ||
020106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
0202 应用经济学 | 020201 | 国民经济学 | |
020202 | 区域经济学 | ||
020203 | 财政学(含∶税收学) | ||
020204 | 金融学(含∶保险学) | ||
020205 | 产业经济学 | ||
020206 | 国际贸易学 | ||
020207 | 劳动经济学 | ||
020208 | 统计学 | ||
020209 | 数量经济学 | ||
020210 | 国防经济 | ||
12管理学 |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 |
1202 工商管理 | 120201 | 会计学 | |
120202 | 企业管理 (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
120203 | 旅游管理 | ||
120204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 120301 | 农业经济管理 | |
120302 | 林业经济管理 | ||
1204 公共管理 | 120401 | 行政管理 | |
120402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
120403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
120404 | 社会保障 | ||
120405 | 土地资源管理 | ||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 120501 | 图书馆学 | |
120502 | 情报学 | ||
120503 | 档案学 |
第一类:“纯管理”类型。以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社会保障(或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档案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为代表。
在我看来,它们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如果学校牌子够硬并且考生本人综合能力够强,专业名称上的差异在求职时完全会被忽略掉。不会有HR死乞白赖地非要看你在读研阶段搞了个什么课题,做了篇什么论文。好!你说你学管理,是否胜任相关岗位,还用干巴巴地考你管理学理论吗?在社会经验丰富的面试官跟前,你基本就是透明的。“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举手投足之间”全都有了答案。所以,没必要在选择上过于纠结和痛苦。
可能有考生质疑:这些专业怎么能没区别呢?怎么会是纯管理的呢?管理前面不是有个限制性定语吗!如行政、旅游、农林经济、公共卫生……如果你非要转这个牛角尖,证明你的确是位没走出校园的学生。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的,因为管理的路数都基本相通,真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从 IT业跳到快销业,从快销业跳到制造业,从制造业跳到教育业,都一样游刃有余。
经常遇到考生问我:某专业毕业之后是干什么?如果你学的“纯管理”专业,将来干什么只有上帝知道。职业与专业并非一一对应,“对口”与“不对口”的概率是一样大。比如,你学的是行政管理,但实际就业岗位却可能是人事管理,或是财务运营,再或是销售;如果你小子学东西特别快,单位没准培养你做核心业务;当然不机灵的甚至被安排去打杂开车送报纸。如果你望文生义的理解,学管理的将来只有去管别人,才算对得起自己辛苦几年的考研读研,那基本属于YY。一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小屁孩,拿什么去管理?假设我是个医生,难道就必须招个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来我们医院管我?这不是有病吗!
那考生说,既然没区别,教育部吃饱了撑的非要整出这么多专业来?设置多层级多学科体系的初衷是为研究,如果考研是冲着研究去的,这些专业当然有区别,并且随着科研方向的不同,学科的触角会伸到很前沿的领域。但经统计发现,为学术而考研的学生只占报考总人口的不足5%,在报考经管专业的人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大多数考生必须清楚,“纯管理”考研的核心价值是谋求一个平台,找个更高的就业起点。换句话说,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能说会道、有热情、有创意、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就是缺个机会!那些所谓成功人士从事的伟大事业,在你看来,似乎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对的!这就是现实。
胡永科说:“……我们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前几年的还会招一、两个本科,但如果按照编制走的话,本科和硕士、博士进来肯定是很不一样的。首先你要转正为科级,包括要晋升,至少要是一个硕士,到了硕士之后上不上博士是一回事。但是你如果没有一个硕士文凭的话,在这种机关单位肯定是竞争不过别人。我现在了解,这几年进我们这种单位至少都是硕士。”
王琳说:“……好多大公司招聘的时候,他会把他的笔试和前一、两轮面试,全部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比如我们熟悉的智联招聘,他们审简历的时候,不会一个人一个人去看,先把学历选成硕士,然后圈定几所学校,这样不是名校的学校就已经被刷掉了。”
“纯管理”专业难道非一定要考研?当然不是。这一方面,取决于你对你将来职业和生活的期许。如果你没想穷折腾、发大财、冒风险,也没想到京沪深广等一线城市试试身手,你完全可以寻求相对保险的方案。另一方面,取决于你的综合素质、家庭背景、资源积累程度。考研又不是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研没有这种能量。有些考生缺乏自我判断,又对管理型专业的就业情况认识不足,导致高学历反倒成了负担。
简单点说吧!学历的“敲门砖”作用在“纯管理”专业上体现无疑。学历会增加敲开好平台大门的概率,敲开之后就全看个人造化了。如果本身能力欠缺,你连那块砖都举不起来,把自己劈死都困难,后边的事情也就无从说起了。
第二类:有较高“门槛”的经管类专业。以金融学、保险精算、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代表。
这一类是经管当中报考最火的,关注度高,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金融学,几乎吸纳了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本科专业来跨考,很多学兽医学、动画设计的同学也敢跃跃欲试。甚至有考生天真的以为经济就金融,金融就是经济。说它门槛高,主要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的。除开有同学考公务员、做研究、当老师,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相对固定,也就是常说的工作比较“对口”。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所、风投、大型国企等的财务、审计、投资、发行等岗位吸纳了大部分的毕业生。这一现状主要取决于该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从业设计,但凡对自己有点信心的,简历都投到了这些地方,那些HR们都幸福死了,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苛刻怎么来,反正不愁没选择。当然,除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外,这种工作对专业能力要求高,本专业学生上手更快,也成为一个主要原因。
考生读到这,估计心痒痒地要把这类专业划入贵族行列了!瞧这名字,洋气!挣钱多又体面!希望考生知道:在中国,二十多岁的年青人,除非有项目有团队有资金让你自己做老板当股东,或者“你爸是李刚”,否则很难通过考研一步登天。就算你考上经管里最抢手的专业,也不要幻想着一锄头挖个金娃娃,多数人都必须从基层的业务做起。不可否认,金融等行业平均薪资水平高,动不动就冒出个富婆或钻石王老五,但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也成了行业共识。“风投行业三年买车,五年买房,十年买棺材”绝不只是句玩笑。一个行业挣钱,不代表你就能挣到钱!北大光华金融学每年都有毕业生进摩根,进央行,不代表所有光华的都能进摩根,进央行。
现在媒体舆论妖魔化大学生,妖魔化考研,哪怕街头要饭的也恨不得拿中国教育奚落一番,根本原因就是大家还是对学历没有客观的定位,对高考考研考博等考试附加了它本来不应该有职能。最愚蠢最要命的是:大家都忽略了职业成长也有着和年龄成长一样铁的规律,很难跨越。如果拷问中国教育的失败,唯金钱地位马首是瞻的成功价值观念,即便不是元凶,也难逃责难。
我没有打击考生奋斗热情的意思,读书也好,工作也罢,终极目的是寻找幸福,自己都被上述那些扭曲的观念折磨得精神分裂,考研还有什么意义?论坛那天胡文杰同学讲到一个例子:“北大光华05级的一个学长,刚毕业时工作找得就不是很好,进了银河证券,听说薪水不高,但是在银河证券呆两三年,后来跳到了高盛,这个薪水就很高了,具体的数字不方便透露,但很有竞争力……”我觉得,这就很好!通过考研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才最应该被提倡。第二种类型专业的毕业生绝对不乏倒霉蛋,满肚子的牢骚“当年为啥冒那么大风险考这个抢手专业,如今却跟其他冷门的一个德行。”你说,这怪谁?别急嘛。当你从什么都没有开始奋斗,就不要抱怨奋斗回报给你的太少。
生活里经常听到有人在叫嚣,“我中专学历,或我小学都没毕业,年薪多少,有车有别墅,二奶都组成了个加强排,手底下雇了一帮北大清华的傻逼研究生给我扫地!……(比这更难听大家一定能想象出来,不多描述)”大家听到之后肯定很失落,觉得奋斗很没有意思。我不会考量这些话的真实性,却时常揣测这些话的动机。一般这么叫嚣的人,是很自卑的,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社会归属感巨大缺失会在他们内心瞬间显现,制造优越感来空洞地取笑他人尤其是贬低高学历者,是他们修复内心不平衡感成本最低的方式,或许也是他们唯一可以采用的方式。所以,谁更可悲,不言自明!当初你没读书,不代表你不会读书,可能条件所限,造化弄人。你今天拥有的一切,正是靠你的勤奋你的聪慧你的坚持,抑或是你的运气。但这能证明什么,证明读书没有用?笑话!你在生存线上搏杀的时候,乖小孩们却在学校上课,他们全然不知生存为何物!其实大家都是在积累,只是爆发时间有先后。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之一,就是特别善于制造高效率的相互伤害体系。我绝对没有歧视低学历的意思,如果这些触到你的痛处,你也别不服。真正牛逼的人不是他现在有多成功,而是他在此时此景能复制自己的成功。今天,再给老俞一个浆糊桶,你看他还能不能在电线杆子上刷出个新东方!更何况当年老俞还是北大毕业,根正苗红的“天子骄子”。对于我这段文字,你若认可,欢迎讨论,你若不喜欢,我还站在这儿,等着你扔过来的砖头!
说这些绝不是为了只讨论点形而上的问题,是要引出第三种类型的专业,它却是被误解最多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