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管类考研持续火爆 名师指点报考攻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 18:05   新浪教育

  本文选自甘源的新浪博客。欢迎关注老师微博,进行提问。  

  2011考研能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人有多少,或许上帝都不知道。因为没有人专门守在考场门口,数着有多少人从里边意气风发的走出来。今年的报名人数,130万?140万?or150万?等着有关部门发布统计结果好了,哪有必要去搞什么大预测!“考研持续火热”或“考研或将降温”这种空泛而苍白的描述,对考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考研大局将如何尚无结论,但有一点现在就能肯定:在可以预见的三五年内,经管类考研会持续火爆!在数得出来的报考人数最多的十个专业中,经管类至少占去半壁江山:工商管理(MBA)、金融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存在的便是合理的,经管考研热,必有热的原因。我不会对它一顿乱批,“见谁火跟谁过不去”的愤青思维是低级的。但考生在一头扎进经管考研前,必须想清楚:你有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思路?你看中了经管专业哪方面价值?你准备了何种方案?那些无聊的数据,让媒体去操心好了,考生若只关心报了多少人,简直比关心索马里海盗还不靠谱!所以,今天写这些文字,就是让经管考研热得其所,别让考研的泡沫比房地产的还大。

  经管类考研是指报考专业从属于经济学(代码02)或管理学(代码12)两大学科门类。两个学科在初试科目构成、报考热度、复试分数线、学习内容、职业发展规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以常常被归为同一类型,考研辅导时,对考经济和考管理的考生也习惯于采用同一思路进行。但就是因为这种习惯性的叫法,导致很多考生片面的理解为“经济管理不分家”,只知道经管很热,懵懵懂懂中上了“贼船”。

  选专业首先是确定人生路径,选学校往往是侧重人生效率。我曾多次在课里强调过:职业规划思路决定专业选择的侧重点,专业的学科特征和社会认可方式不会因考生的意志而转移,为避免少走弯路,认清某专业的总体发展模式是前提,经管类考研也一样。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囊括好几十个专业(见下表),绝对不是一码事,存在相当差异。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我把它们大体分三类: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及代码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名称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12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会计学
120202 企业管理 (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0203 旅游管理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404 社会保障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120501 图书馆学
120502 情报学
120503 档案学

  第一类:“纯管理”类型。以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社会保障(或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档案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为代表。

  在我看来,它们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如果学校牌子够硬并且考生本人综合能力够强,专业名称上的差异在求职时完全会被忽略掉。不会有HR死乞白赖地非要看你在读研阶段搞了个什么课题,做了篇什么论文。好!你说你学管理,是否胜任相关岗位,还用干巴巴地考你管理学理论吗?在社会经验丰富的面试官跟前,你基本就是透明的。“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举手投足之间”全都有了答案。所以,没必要在选择上过于纠结和痛苦。

  可能有考生质疑:这些专业怎么能没区别呢?怎么会是纯管理的呢?管理前面不是有个限制性定语吗!如行政、旅游、农林经济、公共卫生……如果你非要转这个牛角尖,证明你的确是位没走出校园的学生。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的,因为管理的路数都基本相通,真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从 IT业跳到快销业,从快销业跳到制造业,从制造业跳到教育业,都一样游刃有余。

  经常遇到考生问我:某专业毕业之后是干什么?如果你学的“纯管理”专业,将来干什么只有上帝知道。职业与专业并非一一对应,“对口”与“不对口”的概率是一样大。比如,你学的是行政管理,但实际就业岗位却可能是人事管理,或是财务运营,再或是销售;如果你小子学东西特别快,单位没准培养你做核心业务;当然不机灵的甚至被安排去打杂开车送报纸。如果你望文生义的理解,学管理的将来只有去管别人,才算对得起自己辛苦几年的考研读研,那基本属于YY。一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小屁孩,拿什么去管理?假设我是个医生,难道就必须招个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来我们医院管我?这不是有病吗!

  那考生说,既然没区别,教育部吃饱了撑的非要整出这么多专业来?设置多层级多学科体系的初衷是为研究,如果考研是冲着研究去的,这些专业当然有区别,并且随着科研方向的不同,学科的触角会伸到很前沿的领域。但经统计发现,为学术而考研的学生只占报考总人口的不足5%,在报考经管专业的人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大多数考生必须清楚,“纯管理”考研的核心价值是谋求一个平台,找个更高的就业起点。换句话说,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能说会道、有热情、有创意、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就是缺个机会!那些所谓成功人士从事的伟大事业,在你看来,似乎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对的!这就是现实。

  胡永科说:“……我们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前几年的还会招一、两个本科,但如果按照编制走的话,本科和硕士、博士进来肯定是很不一样的。首先你要转正为科级,包括要晋升,至少要是一个硕士,到了硕士之后上不上博士是一回事。但是你如果没有一个硕士文凭的话,在这种机关单位肯定是竞争不过别人。我现在了解,这几年进我们这种单位至少都是硕士。”

  王琳说:“……好多大公司招聘的时候,他会把他的笔试和前一、两轮面试,全部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比如我们熟悉的智联招聘,他们审简历的时候,不会一个人一个人去看,先把学历选成硕士,然后圈定几所学校,这样不是名校的学校就已经被刷掉了。”

  “纯管理”专业难道非一定要考研?当然不是。这一方面,取决于你对你将来职业和生活的期许。如果你没想穷折腾、发大财、冒风险,也没想到京沪深广等一线城市试试身手,你完全可以寻求相对保险的方案。另一方面,取决于你的综合素质、家庭背景、资源积累程度。考研又不是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研没有这种能量。有些考生缺乏自我判断,又对管理型专业的就业情况认识不足,导致高学历反倒成了负担。

  简单点说吧!学历的“敲门砖”作用在“纯管理”专业上体现无疑。学历会增加敲开好平台大门的概率,敲开之后就全看个人造化了。如果本身能力欠缺,你连那块砖都举不起来,把自己劈死都困难,后边的事情也就无从说起了。

  第二类:有较高“门槛”的经管类专业。以金融学、保险精算、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代表。

  这一类是经管当中报考最火的,关注度高,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金融学,几乎吸纳了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本科专业来跨考,很多学兽医学、动画设计的同学也敢跃跃欲试。甚至有考生天真的以为经济就金融,金融就是经济。说它门槛高,主要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的。除开有同学考公务员、做研究、当老师,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相对固定,也就是常说的工作比较“对口”。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所、风投、大型国企等的财务、审计、投资、发行等岗位吸纳了大部分的毕业生。这一现状主要取决于该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从业设计,但凡对自己有点信心的,简历都投到了这些地方,那些HR们都幸福死了,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苛刻怎么来,反正不愁没选择。当然,除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外,这种工作对专业能力要求高,本专业学生上手更快,也成为一个主要原因。

  考生读到这,估计心痒痒地要把这类专业划入贵族行列了!瞧这名字,洋气!挣钱多又体面!希望考生知道:在中国,二十多岁的年青人,除非有项目有团队有资金让你自己做老板当股东,或者“你爸是李刚”,否则很难通过考研一步登天。就算你考上经管里最抢手的专业,也不要幻想着一锄头挖个金娃娃,多数人都必须从基层的业务做起。不可否认,金融等行业平均薪资水平高,动不动就冒出个富婆或钻石王老五,但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也成了行业共识。“风投行业三年买车,五年买房,十年买棺材”绝不只是句玩笑。一个行业挣钱,不代表你就能挣到钱!北大光华金融学每年都有毕业生进摩根,进央行,不代表所有光华的都能进摩根,进央行。

  现在媒体舆论妖魔化大学生,妖魔化考研,哪怕街头要饭的也恨不得拿中国教育奚落一番,根本原因就是大家还是对学历没有客观的定位,对高考考研考博等考试附加了它本来不应该有职能。最愚蠢最要命的是:大家都忽略了职业成长也有着和年龄成长一样铁的规律,很难跨越。如果拷问中国教育的失败,唯金钱地位马首是瞻的成功价值观念,即便不是元凶,也难逃责难。

  我没有打击考生奋斗热情的意思,读书也好,工作也罢,终极目的是寻找幸福,自己都被上述那些扭曲的观念折磨得精神分裂,考研还有什么意义?论坛那天胡文杰同学讲到一个例子:“北大光华05级的一个学长,刚毕业时工作找得就不是很好,进了银河证券,听说薪水不高,但是在银河证券呆两三年,后来跳到了高盛,这个薪水就很高了,具体的数字不方便透露,但很有竞争力……”我觉得,这就很好!通过考研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才最应该被提倡。第二种类型专业的毕业生绝对不乏倒霉蛋,满肚子的牢骚“当年为啥冒那么大风险考这个抢手专业,如今却跟其他冷门的一个德行。”你说,这怪谁?别急嘛。当你从什么都没有开始奋斗,就不要抱怨奋斗回报给你的太少。

  生活里经常听到有人在叫嚣,“我中专学历,或我小学都没毕业,年薪多少,有车有别墅,二奶都组成了个加强排,手底下雇了一帮北大清华的傻逼研究生给我扫地!……(比这更难听大家一定能想象出来,不多描述)”大家听到之后肯定很失落,觉得奋斗很没有意思。我不会考量这些话的真实性,却时常揣测这些话的动机。一般这么叫嚣的人,是很自卑的,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社会归属感巨大缺失会在他们内心瞬间显现,制造优越感来空洞地取笑他人尤其是贬低高学历者,是他们修复内心不平衡感成本最低的方式,或许也是他们唯一可以采用的方式。所以,谁更可悲,不言自明!当初你没读书,不代表你不会读书,可能条件所限,造化弄人。你今天拥有的一切,正是靠你的勤奋你的聪慧你的坚持,抑或是你的运气。但这能证明什么,证明读书没有用?笑话!你在生存线上搏杀的时候,乖小孩们却在学校上课,他们全然不知生存为何物!其实大家都是在积累,只是爆发时间有先后。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之一,就是特别善于制造高效率的相互伤害体系。我绝对没有歧视低学历的意思,如果这些触到你的痛处,你也别不服。真正牛逼的人不是他现在有多成功,而是他在此时此景能复制自己的成功。今天,再给老俞一个浆糊桶,你看他还能不能在电线杆子上刷出个新东方!更何况当年老俞还是北大毕业,根正苗红的“天子骄子”。对于我这段文字,你若认可,欢迎讨论,你若不喜欢,我还站在这儿,等着你扔过来的砖头!

  说这些绝不是为了只讨论点形而上的问题,是要引出第三种类型的专业,它却是被误解最多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