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即将开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地高校本科毕业生将目光投向香港,选择到港校读研。
到港校读研,学制短,师资中西合璧,还能够体验西方教育模式和全英文授课环境,但是港校在研究生招生方式、教育模式等方面跟内地都有很大不同,决定赴港读研之前应做足“功课”。
与内地教育体制不同,港校的研究生分为两种:授课型和研究型,采取免试入学的方式
目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等院校都在内地招收研究生。与内地教育体制不同,港校的研究生分为两种:授课型(taught postgraduate)和研究型(research postgraduate)。
授课型硕士学制一年,学习形式以老师讲课为主,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研究型硕士学制两年,学习形式以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学术研究为主,培养的是科研型人才。研究型硕士可以得到香港政府资助,每月获取丰厚的奖学金,数额基本能覆盖求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授课型硕士一般需要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每年的留学费用大概从13到17万元人民币不等。有些学校也会授予优秀的授课型硕士奖学金,但是数额远不足以覆盖全部费用。
港校研究生招生采取免试入学的方式,招生程序与欧美大学类似。学校每年会在官网上公布研究生招生的专业、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符合条件者可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材料。学校各院系的招生委员会根据申请材料对申请者资质进行审核,择优参加笔试面试,最终确定录取名单。
能否申请到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一般取决于申请人自身的申请条件和招生当年的录取比例。申请人自身的申请条件包括学生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和排名、本科的学校背景、托福或雅思等语言成绩、社会活动经历、推荐人的权威性及其推荐意见等。一般而言,申请授课型研究生的成功率要大大高于研究型研究生。研究型研究生因为招生名额极少、竞争激烈,申请难度较大。除了本科名校背景、拔尖的GPA排名和较高的语言成绩,申请成功者往往还要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历或成果。
早做规划,申请人可以同时多申请几所学校和专业,将“鸡蛋”分放在多个“篮子”里
申请港校研究生,首先应到学校的官方网站上查找招生信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确定要申请的学校和专业。为了规避风险,申请人还可以同时多申请几所学校和专业,将“鸡蛋”分放在多个“篮子”里。学校和专业确定以后,即可按申请条件的要求花时间准备语言考试,撰写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联系推荐人写推荐信等。整个准备过程一般需要持续数月之久。
随着近年来留学香港不断升温,申请港校研究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你有留学香港的意向,那么应对申请日程早做规划,预留足够的时间准备,以增加申请成功的机会。
相较于欧美高校,港校研究生开始接受申请的时间较晚。一般自每年的11月中旬陆续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份左右。不同学校和同学校的不同专业时间要求各不相同,还有的学校会在第一轮录取名额未满的情况下组织第二轮、第三轮录取,一直持续到5月份。因此,如果打算申请港校明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现在开始着手准备应该说时间上还完全来得及。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的许多学校实行“先申先得”原则,即先递交的申请会得到优先受理,优先拿到录取资格,录取额满后再提交的申请将不再受理。这意味着,申请提交得越早,被录取的几率越大。尤其对于申请条件有“薄弱项”的同学,例如GPA排名低、语言成绩不理想等,无疑应该早些提交申请,抢占先机,以增加申请成功的机会。
多数面试通过电话或视频聊天的形式进行,面试前学校会以电子邮件等形式预约,也有的老师会搞“突然袭击”
港校研究生招生时一般会对通过材料初审的学生进行面试,少数专业还可能组织笔试。面试和笔试无疑增加了申请的风险。但是能够参加面试,已经说明申请人具备一定的实力。
不同学校专业面试和笔试的内容形式不同。多数面试是通过电话或视频聊天的形式进行,面试前学校会以电子邮件等形式预约时间,也有的老师会搞“突然袭击”。还有些专业会派老师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与申请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试语言为英语,面试的内容主要是结合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一步了解申请人的学习动机、简单考察申请人的专业知识,同时测试申请人的英语口语能力。只要口语流利,态度真诚,表达的观点有说服力,一般都可以通过面试。
少数竞争激烈的专业还会举行笔试。例如香港大学的新闻硕士,招生时要求通过初审的申请人参加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等城市同时举行的长达3小时的英文笔试,通过笔试者方可参加面试。
来自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小张9月初刚入读港大的新闻硕士项目,回忆起今年2月份参加的笔试,她说学校不会公布每年的笔试和面试题目,只能到网上搜索往年参加过考试的人写的“机经”,根据他们对往年考试题目的回忆预测今年的考题,做一些准备。今年的笔试主要考察申请人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和新闻写作等。“还是看综合实力吧,很难搞突击,从开始申请就要多了解这个专业,一直保持对新闻的关注。”小张谈到。
跨专业申请,风险和机遇并存,如果本科期间既无相关知识积累,又无工作经验,跨专业申请须慎重
申请哪所学校、学习什么专业是申请港校首先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选择本科同专业继续深造,申请的成功率比较高。但是,有些同学出于兴趣的原因,或者抱着好找工作的心态,会有跨专业申请的意愿。到底跨专业申请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呢?
跨专业申请,申请人必须说服所申请专业的招生老师:你有合理的动机转专业,并且具备足够的能力把新的专业学好。毕竟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一定深度,需要之前具备一定的基础和积累。
如果所申请的专业与本科专业相近,例如会计学本科生申请金融学研究生,那么招生老师会很容易相信申请人已具备高等数学、经济学等基础知识,转专业成功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本科所学专业与所申请专业知识结构上差别很大,就需要提供其它你能够学好新专业的证据,例如修读过该专业的第二学位、有过相关行业的工作或实习经验等。港校招生更看重学生在本科期间参与的学术研究项目,或者工作经验。如果本科期间既无相关知识积累,又无工作经验,那么跨专业申请应该慎重。一般说来,跨专业申请理工科转文科相对容易,文科转理工科难度较大。但是,如果你要跨专业申请的商科、传媒等热门专业,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港校研究生的录取是一个灵活和复杂的过程,能否跨专业申请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果有意转专业,不妨多尝试一下,同时也申请其它一些把握较大的学校和专业“保底”,以避免“竹篮打水”的后果。
不能盲目认为港校硕士的一纸文凭就是一份高薪工作的兑换券
港校研究生的免试录取方式,跟内地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从一定程度上讲,港校研究生招生对申请条件的设定,有利于全面考察生源的综合素质,但无形中也提高了申请的门槛。很多申请条件,例如GPA排名、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较好的本科背景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非短期可以改变。同时,申请公费的研究型硕士难度大、风险高,就读授课型硕士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家庭经济条件。因此,想通过读研求学名校的学子,应结合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研之路。
必须认识到的是,随着赴港读研的内地生不断增加,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能盲目认为港校硕士的一纸文凭就是一份高薪工作的兑换券,申请成功后就沾沾自喜、碌碌度日。求职过程中雇主看重的永远是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而非文凭。
香港高校实行西方教育模式,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对于内地生来说有许多全新的知识和理念需要学习。到港校读研应摆正心态,充分利用在港校的学习资源,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如此才能在求职过程中彰显实力,脱颖而出。
【相关链接】申请港校研究生需要提交的材料
1、英语水平证明(托福或雅思成绩,个别学校也接受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如果申请商科专业还可能需要GMAT成绩);
2、本科成绩单;
3、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4、2-3封推荐信;
5、学士学位证书公证件(应届生则需要开具在读学籍证明)
6、各种资格证书或获奖证书等能够证明自身能力的材料。
7、如果申请研究型硕士,还要提交体现自己研究兴趣和学术水平的论文——“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