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考研:历史学最后14周完美冲刺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2日 18:14   新东方在线微博

  国庆长假已过,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历史学基础阶段应该已经顺利完成,基础阶段我们重点强调的是通过对通读教材全面了解和理解基本史实、基本理论,对中外历史发展过程形成整体的框架认识。暑假开始大多考生陆续进入强化阶段的复习,可能由于基础不同,复习时间不同,大家的复习进度略有不同,但为了能考出理想成绩,我们总的学习任务量是不变的。

  在距离考试时间不足100天的时间里,新东方(微博)在线网络课堂考研专业课辅导团队为广大考生制定了最后冲刺阶段14周(10月1日—1月6日)总体的备考计划,以下备考计划、建议以周为单位,希望广大考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借鉴。

  最后14周(10月1日—1月6日)的复习内容,总体包括三部分:

  一、对强化阶段中教材的复习巩固,完成强化阶段课程的学习

  (一)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完成一轮教材的复习,那就继续完成,但要确保在10月底之前完成,所以10月底之前的学习计划可以按照你目前的计划进行。

  (二) 完成了教材一轮复习的同学,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即10月底之前)再对教材进行第二轮复习巩固,重点是自己在第一轮复习中知识点较为庞杂、记忆较为模糊的章节,比如同学们普遍感到混乱的魏晋南北朝部分、世界古代史部分,以及老师强调的重点专题如政治经济制度等,对于类似的内容要结合教材、课程、参考书,认真梳理错综复杂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强化记忆。周期大概为4周。

  二、完成对教材的第二轮复习后,我们进入强化提高的复习阶段

  此阶段要结合参考书和教材全面加强对各大纲中知识点的背诵记忆,达到能够基本复述的目标,尤其是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要熟练掌握。周期大概为9个周。

  三、最后1周进入冲刺阶段,做2-3套模拟题,完成模考课程的学习,然后回归教材,回顾相应考点。

  各周具体备考计划建议如下:

  1、第一周到第四周:(10月份第1周—第4周)

  复习资料:教材、课程及课程讲义

  复习建言:

  教材的第二轮复习巩固,重点是对第一轮复习中掌握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在听强化课程之前可以先看讲义进行预习,如果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以跳过不听,这样能节约一定的时间。

  对于没有完成教材一轮复习的学员,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了,最迟10月底之前完成。

  具体复习计划建议:

  第一周:

  1.完成对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的复习,重点有两种:一是自己在第一轮复习中的较为陌生和模糊的点,如十六国北朝、五代十国等,对该类型的知识点考生要重点掌握各个王朝的时间坐标、关乎其政权兴衰的重大事件等。一是课程中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专题的复习强化,如政治经济制度等,对该类型的知识点要善于归类,把如古代历史中各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内容搜集到一块集中记忆,这些内容有前后继承、也有发展,集中起来有利于比较记忆。

  2.完成强化课程中没有完成的中国古代史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重点听讲。

  第二周:

  1.完成教材中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内容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可参考上文中的中国古代史。

  2.完成强化课程中没有完成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重点听讲。

  第三周:

  1. 完成对教材中世界古代史相关内容的复习,世界古代史是许多考生的软肋,对于这一部分,可以多花一周的时间来复习,重点复习政经制度、希腊、罗马、印度、埃及等文明。

  2.把强化课程中的世界古代史剩余内容听完,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重点听讲。

  第四周:

  1. 完成教材中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的复习,复习重点除了政经制度外,国际关系、内政外交等也要关注。

  2.完成强化课程中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重点听讲。

  至此,第二轮的复习巩固结束,下面要进入以大规模背诵记忆为重点的强化提高阶段。

  第五周至第十三周:(11月份第1周—12月份第4周)

  复习资料:

  《大纲解析》、《历史学基础综合》、课程及讲义

  复习建言:

  推荐背诵资料为教育部出版的《大纲解析》、北师出版的《历史学基础综合》、仝晰纲主编《历史学基础综合》(三本书排名不分先后),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选出一本为主要的背诵资料,另外一本或两本为参考,以保证覆盖面的相对完整。在背诵时如遇到参考书中讲解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教材和课程来弥补。这一阶段的时间为第五周至第十三周(考试前一周)。

  复习计划:

  第五周:

  1. 完成参考书中中国古代史第一章史前时代至第七章宋、辽、西夏、金、元的背诵记忆。重点是秦汉、魏晋、隋唐、宋元等章节。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六周:

  1.完成中国古代史第八章明清至中国近现代史第六章民初政局的背诵记忆。这七章内容都十分重要,尤其是明清、近代化的启动,希望考生注意。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七周:

  1.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第七章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至第十七章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重点内容为第七、八、九、十章节。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

  第八周:

  本周为复习周:主要复习前三周完成的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内容,尤其是对没有通过检测的知识点,通过这一次的复习要完成记忆。

  第九周:

  1.完成世界古代史第一章史前人类至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的背诵记忆,重点内容为第二章至第六章,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十周:

  1.完成世界古代史第七章中世纪的西欧至第十一章古代美洲文明的背诵记忆。重点为中世纪的西欧、东欧等内容。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十一周:

  1.完成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近代初期的欧洲至第四章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诵记忆。重点关注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国际关系、一战等内容。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十二周:

  1.完成世界近现代史第五章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至第十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的背诵记忆,重点关注凡华体系、二战。

  2.每天在背诵新内容前,一定要抽出时间复习前一日背诵过的东西,每周要抽出一定时间复习这一周背诵过的内容。

  3.在开始下一周的复习前,要及时自我检测背诵效果:要求达到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基本内容。检测中发现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标记出来,以后做复习。

  第十三周:

  本周为复习周:主要复习前三周完成的世界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内容,尤其是对没有通过检测的知识点,通过这一次的复习要完成记忆。

  至此,考生完成了强化提高阶段,对所有的考点应该都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了,下面就要进入最后一周的冲刺阶段。

  第十四周:(1月份第1周,即考前最后1周)     

  复习资料:模拟题,教材,模考课程

  复习建言:

  最后一周不宜再做太多题, 2-3套模拟题即可,主要是全真模拟考场3小时,使自己提前进入考试状态。除了做模拟外,还要结合大纲,对之前背诵过的内容进行最后一次的复习,直到考试前。

  以上是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考研专业课辅导团队对广大考生整体复习计划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以达到最高效的复习效果。最后祝大家备考顺利,考出好成绩。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