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传播考研复试方式:沉心以对自造胜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 17:54   跨考教育微博

  (一)关于考试范围和参考书

  “要打就打有把握的仗!”首先你要了解复试内容和考试范围。复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面试),笔试的内容跟所报考方向紧密相关,其重点是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科研潜力和综合能力。在内容上包括英语听力和口语、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专业技能的掌握、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在形式上以面试为主,有的包括笔试、专业技 能、实验操作等。另外,新闻学和传播学是不分家的,参考书也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内容涵盖了新闻传播知识都是非常全面到位的:传播学、新闻史论、新闻业务、 广告、公关、实务、采访等。关于复试的参考书目,有的学校详细给出指定的参考书目,有的学校则没有指定参考书目(例如北大、人大、北师大等),很多同学因 此而感到迷茫和担忧,大可不必。取消参考书的可以沿用往年的参考书目或推荐参考书目参考,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以真题为指导,合理的安排复试时间和内容, 再者就是要大大拓展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看看论文和时下的新闻热点,就算变动也不会有影响,新闻传播的核心知识都在这些书里面,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你的成绩还不错而且确了参考书,就可尽早开始复习了,着手复试的贮备了,不然到了后期时间会不够用。

  (二)复试环节及内容

  大部分院校的复试一般都包括这么几个环节:专业课笔试、英语口语和听力、专业课面试。这三部分大都是分开来的,一般为一天或者一天半的时间。

  1、专业课的笔试。这部分以业务考查居多,其形式是写作。主要是写评论、新闻稿、小论文。其篇幅一般是800字左右,题目约两道,时间约一个半小时,闭 卷。当然学校各个学校考查的内容和题型不同。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课笔试和初试时新闻学基础一样,笔试为三个小时,题型和初试时新闻学基础一样,包括 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并不难,多是跟专业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准备充分的话应该不成问题。

  2、英语口语和听力。各个学校的考试方式也不大一样。有的学校可能会以试卷的形式,放录音,根据录音答题;有的学校则是听力和口语放在一起考,即跟老师进 行面对面的外文交流;有的时候,是老师给你一段文字,或者一篇文章,让你读一遍,然后用英语复述文章的内容,然后用中文大体翻译其文章意思等等。英语口试 的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也不能就此忽视,毕竟它关系到老师对你的个人印象。

  3、专业课面试。这是与你报考学校的导师直接面对面的第一次机会,就像你本科毕业进行论文开题或者答辩的形式,对面坐着四五个老师,几个老师会轮流问你问 题,你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回答,其问题的面很广,可能有个人的基本情况介绍、为什么考这个学校、你如何准备复习的、读过那些书等常规性的问题,也有你最喜 欢的电视节目,你对当年热点的分析,你读研后的打算等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能会根据你所报考的专业方向来进行相应问题的提问等等。

  以上三部分是大多数院校必考的环节,此外,还会有一些综合素质的考查,如:理论素质,主要是对你以前读过的专业课相关书籍和对热点问题的专业角度的分析和把握进行考查;

  业务素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研究生考试,老师比较重视你的业务方面的能力。如果你本科期间曾经有过校刊、校报、院刊的记者或者主编经历或者相关的社会经验和技能,此时一定不要吝啬;是否具有研究能力或创新的潜力。研究能力最好的证明方式就是发表过的论文和参与的重大课题的成果,就社会当今的热点问题是否有 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三)复试常见问题汇总

  1、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学校?

  2、跨专业报考新闻专业,你认为你跨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3、你都看过哪些相关的书籍和电视?谈谈你的看法?

  4、你认为新闻传播者的专业性特点是什么?

  5、你认为新闻有学还是无学,为什么?

  6、谈谈你对媒体的理解?

  7、说一个业界或者学界的热点问题

  复试阶段是最关键的时候,可谓是一锤定音,不过现在大部分院校都采用差额制,每年有120%的考生进入复试环节,即使考生排名不靠前,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获得录取资格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考生切记: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最后跨考网预祝大家都能考研成功,圆自己的大学梦。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