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学堂”折射高校办学错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8日 13:53   中国教育报

  ■陈宝泉

  据媒体报道,一些高校出现“考研学堂”。考研前后,先有动员大会,后有表彰大会;开辟考研专用自习室;为考生免费开选修课和辅导课。武汉一所独立学院中文专业大四一个班35人中,有20人备战考研。教务处请来校外专家开考研讲座,还请回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校友传经送宝。另一所省属高校开“考研表彰大会”,给上榜者发奖,出过力的教师、院系领导也有份。还有的民办高校奖励分等级,考上“985工程”高校的奖1万元,考上“211工程”高校的奖5000元。有人在网上搜索“考研动员大会”和“考研表彰大会”,发现网页多是“二本”、“三本”院校。有资深专家指出此类偏向已有时日,个别高校还有专人研究往届考试试题,负责押题等。

  这种全校围着考研转的倾向是办学定位的严重错误。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合格毕业生,而围着考研转的这种功利倾向则明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弃多门必修课、集中攻读四五门考研课的考生,即便考上了又能有多少学习后劲呢?考研落榜后的学生如何去就业呢?很多导师对于这些知识面狭窄、不具有科研潜质尤其是功利倾向严重的考生很是头疼。这也是导致一些用人单位考查研究生出自哪所本科学校,即“学历查三代”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眼下本科生就业不畅,笔者认为深层次原因则是对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不科学造成的。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对高校办学水平的科学评价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以往对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多侧重于教学,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不仅是知识水平,更侧重于能力与综合素质,后者的培养在于训练和管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高校的评价标准。对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不能仅用拿到多少科研经费、发了多少篇论文、考上几个硕士生来衡量。试想,工科院校毕业生不受企业欢迎,师范院校毕业生不去教书,我们还能说这是一所好的大学吗?

  此外,出现“考研学堂”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眼下研究生选拔制度不完善。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级人才,提升其研究、开发与胜任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选拔标准应是过硬的学业功底、研发潜质、广博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这些素质的考查仅靠四五门课程的笔试明显不够。还有人提出,考研公共课考试能否借鉴国外研究生英语入门考试做法,随时报考,保留资格,以解决考生在学习专业课阶段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考的问题。在扩大招生自主权方面,要在加强监管、保证公平、杜绝人情关系的前提下,给高校和导师选拔研究生多一些自主权。

  与此同时,还必须完善研究生培养的退出机制,哪些高校、导师在选拔环节上没有坚持原则、唯才是举,而是营私舞弊,那就撤销其培养资格。同样,对于不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长期培养不出合格毕业生的高校,也应考虑停止其招生。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