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计湘婷(微博)
最近一个月,我遇到一个令我感动的故事:一个大三的学生,为了做好考研(微博)的准备,跑到某著名学府,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敲开了三座宿舍楼总共八百多间宿舍的大门,终于在最后一间宿舍里找到了好心的学长,加入了他们的项目小组,从而认识了他们的导师,最终得到了导师的认可。
就在全力备考期间,这位同学收到一家著名外企的实习邀请,月薪七千元。这在别人看来有如天降馅饼一般的机会,却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因为我想读研,读研之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我并不后悔。”
另一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在我的身边。四年前,我的一位朋友辞去出版社的稳定工作,加入了“北漂”考研的行列,在狭小的出租屋中,她经历了两年的孤独、窘迫、失恋的种种煎熬,最终如愿以偿。
这两个故事都关乎“理想”。心怀理想在这个大多数人都在循规蹈矩的世界里是如此珍贵,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有许多实用主义的规训,将我们捆绑在残酷的竞争之中――这种逻辑的结果是多数人总是感觉自己很失败。然而,做这期杂志的时候,我还是读到了如此多的关于梦想与叛逆的故事,这些故事叙说着考研人的奋斗与迷茫,困顿和坚持,每当看到动情之处,我便想起那些柔软而青涩的校园时光,想起那略带疯狂与天真的青春岁月,有一点唏嘘,然后心头一热。
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说,无法判断不曾考研的那一个“我”是否会更坚强、更成熟、更宽容,因为选择总是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是的,我们的确不知道读研之后我们会得到什么,也很难预测会失去哪些机会,但有热爱、有追求本身就是一件纯粹而美好的事情。“读研能让我找到好工作吗?”“我还需要再考一年吗?”……其实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我们与其对这些无法准确预知的问题苦苦追问,不如从容一些,快乐一点,为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然后集聚能量,努力向前。
一直记得蔡康永的一段话:
“我们常常望着天上的某颗星,被那颗星的光感动,对那颗星的光许愿——
而那颗发出光芒的星,其实早已在几百万年以前,毁灭不见了。
也并没有人,把星的死讯,一一捎来给我们。
对我来说,只要抬头时仍看得见光,那颗星就仍在。”
其实,考研与否并不是我们人生中必做的选择题,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拥有一份执着与坚守,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