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马哲原理对比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4日 10:52   万学海文微博

部分

章节 2012 2013 变化情况分析及命题考查重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本章无变化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与人的存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

  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本章无实质性内容的变化。1.增加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2.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变为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 新闻中国6艘海监船今晨抵达钓鱼岛海域
  • 体育中超-克莱奥中柱阿尔滨0-0平恒大
  • 娱乐日星香港拍戏被驱赶 商贩撵斥小日本(图)
  • 财经美联储推出QE3 每月额度400亿美元
  • 科技苹果发布iPhone 5 官方图赏 图文实录
  • 博客强制戒毒所揭秘(图) 美军航母上的中国人
  • 读书因林彪叛逃受牵连的高级将领们(组图)
  • 教育北大清华进世界前50 美国大学排行
  • 育儿山东潍坊破获涉及全国非法疫苗案
  • 健康针灸减肥有没有用 睡够8小时死得早?
  • 女性时装周街拍风向标 凯特王妃衣品大爆发
  • 尚品公务机俱乐部入会需500万 10款最佳新酒
  • 星座测试啥样男人爱你 12星座强迫症
  • 收藏艺术品拍卖市场走低 秋拍行情不容乐观
  • 更多关于 研究生考试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