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考前重难点题及解析(3)

2013年12月18日13:44  万学海文 微博   

 

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解析】题干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地理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孟德斯鸠认为,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都是根源于气候的本性。人和动物一样,都是地理环境的产物,社会的发展都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的意志的影响,将人的自然本性看作是社会的根本法则,这个观点在当时的确有积极的意义,但毕竟是错误的。

A选项中作为社会意识的国家法律制度、民族精神根源于社会存在,而非地理环境。故不符合题干要求。B选项也不符合题干要求,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孟德斯鸠的观点虽然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承认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了神意的影响。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地理环境虽然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但是它既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故D选项本身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答案】D

【解析】题意是说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理论观念都是作为社会意识存在,都产生于当时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社会存在中,所以只有在理解了产生这些观念的物质条件的前提下,这些观念才能被理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A选项观点错误,社会意识并不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受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是错误的。C选项观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对于名人名言式的选择题,一定要分析题干,分析名言所说的语境和语意,不要简单地凭借片面的看法选择,要全面细致地分析题干所隐含的哲学原理。每年考研[微博]哲学部分,都有这样类型的选择题出现,同学们应该在平时复习中多练习相关习题,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3.【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之一便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之前,一直是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社会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主宰的,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劳动者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本题的A选项,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旧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把历史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历史观上,滑向了历史唯心主义。所以,此选项错误。C选项中无神论者还包括旧唯物主义者和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同样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D选项中唯心主义者在历史观上,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命”、“神”、“绝对精神”等决定的,总之,唯心主义者都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A选项认为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是错误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题中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对应,是在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表现出的一种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唯物史观的内容之一。D选项由此否认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是错误的选项。

4【答案】B

【解析】题干的这种说法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造就并涌现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和人民群众一起成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将一事无成。题干中的这一观点把两者割裂开来,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因此是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5【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中引用的马克思的话:小麦的滋味,就是指小麦的使用价值,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从后面一句:“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可以得出,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而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选项A,使用价值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内容,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使用价值不反映社会关系,使用价值品尝起来的滋味完全由其自然属性所决定。

选项C本身错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材料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也说明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

选项D,选项本身正确,但题干中没有涉及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辨证关系,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

假定生产一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商品的价值为10元,那么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时:

考察对象:整个社会 变化情况 例子
社会劳动生产率 提高一倍 生产一个商品需要5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减少一倍 生产一个商品需要5小时
单位商品价值量 减少一倍 5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单位时间内价值总量 不变 10小时生产2个商品,每个5元共10元
单位时间内使用价值总量 提高一倍 10小时生产2个商品的使用价值

可见,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可以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并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7【答案】B

【解析】“棉纺厂”中“棉花”是原料,属于不变资本,其价格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搭配的比例关系,即资本的技术构成。选项A可以排除。棉花价格上涨,使得采购棉花需要垫支的不变资本增加,从而影响到从价值形态角度考察的资本的构成,选项B正确。

选项C为干扰项,可以排除。选项D中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必须是符合两个条件:第一,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第二,如果是资本价值构成发生变化,必须是要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

本题中尽管资本价值构成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既不是由技术构成变化导致的,也不能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所以选项D也排除。这也进一步论证了B选项为正确选项。

8【答案】B

【解析】选项A 中的一组概念“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是二者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通过这种区分,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选项C中的一组概念“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不同的使用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选项D中的一组概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与题干无直接关系,可以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B。

9答案D

【解析】在本题中,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社会财富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但具体劳动并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实际上,具体劳动必须与物质资料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即社会财富。在这里,“土地”泛指物质资料。所以,D选项正确。选项A,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土地是不需要经过人类劳动就存在的物质资料。选项B,劳动中的具体劳动和各种物质资料相结合创造出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土地不会形成价值。选项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土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答案C

【解析】资本有机构成可用C∶V表示。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4/1。因此,资本的有机构成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V=4∶1,即C=4V。又由C+V=100(万元),可以计算出:C=80(万元),V=20(万元)。

由试题得知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因此可以得出不变资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为120-100=20(万元)。再根据剩余价值率M’=M/V=20/20=100%,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新浪考研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