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心理学考研主观题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01月05日15:52  新浪教育 微博   

  勤思考研[微博]名师第一时间发布2014年心理学考研主观题真题答案。为2014年的考生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勤思考研助愿每位考生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如果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和报考存在疑问,可以留下问题,和勤思互动。

  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
   76.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勤思考研参考答案:

  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最基本的原则。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换。图形组织还有其他一些原则:

  1.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3.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4.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5.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6.封闭:可以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

  7.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8.简单: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77.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勤思考研参考答案: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提出:能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具体包括如下七种能力:

  言语:包括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逻辑–数学: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的能力。

  空间: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如查阅地图等。

  运动:包括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音乐:包括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社交: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 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自知: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后来,加德纳又继续补充了两种能力类型,包括:

  自然能力:能认识、感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敏锐地觉察周围环境的改变。

  存在: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它们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78.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勤思考研参考答案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又称为认知—发现说),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而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学习观上,主张:(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也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则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则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在教学观上,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79.简述心理实验过程的主要流程。

    勤思考研参考答案: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1.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一般遵循的程序是:① 初步选出研究课题;② 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③ 将选题具体化;④ 撰写选题报告;⑤ 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2.文献的查阅

  (3)文献搜集的方法: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1.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通常是在研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应是非常具体的问题。问题提出时,应该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即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

  2.研究假设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1.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 考察行为的内容;② 定义总体和样本;③ 变量的选择;④ 建立操作定义;⑤ 预期变量的关系。

  2.实验实施

  (1)被试的取样与分配

  常见的取样方法有:① 简单随机取样;② 系统随机取样;③ 分层随机取样;④ 等组匹配取样;⑤ 方便取样;⑥ 个案样本取样。

  (2)创建实验材料

  (3)执行实验,获取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首先,对数据的处理应该包括对数据进行整理、审核,剔除无效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编码、录入计算机。最后,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得得出恰当的结论。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篇完整的心理学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题目、关键词、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

  
    80.在一项典型的儿童前瞻性记忆实验中,先向儿童介绍一个叫嘟嘟的鼹鼠玩偶,并告诉儿童,鼹鼠嘟嘟有很多图片,但它在白天看不到东西,请帮它把这些图片的名字读出来,但是嘟嘟很害怕动物(如牛,羊、猪等),如果发现了动物的图片,就把它们藏起来,请根据实验任务的描述,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实验中前瞻记忆的任务是什么?衡量的指标是什么?
(2)该实验属于那种类型的前瞻记忆实验。

  勤思考研参考答案:

  (1) 该实验中

  (2) 前瞻记忆的任务是让儿童将动物图片藏起来,衡量指标是选择动物图片的准确率。

  (2)此实验属于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类型。

  参照勤思勤思强化班讲义199页。

  综合题(共3题,每题30分)
    81.什么是工作记忆,请分析工作记忆各成分的功能。

  勤思考研参考答案: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既有从感觉记忆转来的,又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叫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1974年,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STM)概念。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工作记忆分为三个子系统:

  语音环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保持信息;

  视觉空间模板:重要用于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情境缓冲器: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

  中央执行器:类似于注意的中枢系统。主要用于分配注意资源,控制加工过程,这是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

  
    82.下图是伍德•沃德在一项研究中用的所有刺激,只在考察6个月大的婴儿能否认识到实验者的伸手动作是指向某一特定客体的(即带有某种意图的动作,而不只是具体时间空间特征的动作)。让婴儿可以看到平台上放置的A和B两物体。

  步骤一:一人多次反复从右下侧去拿A,使婴儿观察并习惯。步骤二:AB调换位置,仍从相同位置去拿A。步骤三:AB位置不变,但转而选择B。

  A(球)   B(小熊)                B(小熊)    A(球)       B(小熊)    A(球)

  图一:习惯化刺激             图二:测验刺激          图三:测验刺激

  实验结论证明,婴儿对新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程度高于对老客体事件的去习惯化的程度。

  分析依照习惯化—去习惯化范式,分析该实验的逻辑及其结果的意义。

  说明:用文字取代图画的球和小熊。每个图从右下侧有只手伸过去,去拿A或B。选择的物品在图中用红色字体标注。

  勤思考研参考答案: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法”范式: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刺激,若干次后,婴儿就会不再注意该刺激,或者其注视时间明显变短,乃至消失,这一现象成为习惯化。如果给予一个新的刺激,婴儿的注意时间又恢复或变长的现象叫去习惯化。

  实验逻辑:运用被试内设计,一个自变量是A球与B球的位置,一个自变量是拿A球或者B球,因变量是儿童对于拿A球与B球的注视时间,结果反应拿不同位置的相同的球,儿童的注视时间变短,拿不同的球,注视时间变长。结果说明了证明了婴幼儿具有超强的反映外界刺激与适应环境的能力。

    83.现有一项关于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在分析两者的关系时,有人建议用相关分析,有人建议用回归分析。
(1)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2)若学生动机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互系数为0.95,能否判断学习成绩的变异可用动机水平来解析?如果可以,解析量是多少?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3)已知动机水平的平均数为38.6,标准差为21.6,学习成绩平均数为33.8,标准差为18.76,求回归方程。

  勤思考研参考答案:

  (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均为研究及度量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从广义说,相关分析包括回归分析,但严格地讲,二者有区别。

  回归分析是以数学方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而相关分析则是检验或度量这些关系的密切程度,两者相辅相成。如果通过相关分析显示出变量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则通过所求得的回归模型可获得相当准确的推算值。

  根据不同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关系,这是回归与相关分析的共同起点。当旨在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时,一般使用相关系数,这个过程叫相关分析。倘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可能形式,找出表达它们之间依存关系的合适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表示这种关系形式,则叫做回归分析。(参照勤思讲义237页)

  (2)不能,相关分析是双向的,不强调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3)设相关系数代入以上各值,其中相关系数r=0.95,求得:b=0.825,a=33.8-0.825*38.6=1.951故回归方程为:

    (文章来源:勤思教育)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新浪考研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